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275032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原理使一束自然光经起偏器变成线偏振光。再经1/4波片,使它变成椭圆偏振光入射在待测的膜面上。反射时,光的偏振状态将发生变化。通过检测这种变化,便可以推算出待测膜面的*些光学参数。1、 椭偏方程与薄膜折射率和厚度的测量如右图所示为一光学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单层介质膜。它有两个平行的界面。通常,上部是折射率为n1的空气(或真空)。中间是一层厚度为 d折射率为n2的介质薄膜,均匀地附在折射率为n3的衬底上。当一束光射到膜面上时,在界面1和界面2上形成多次反射和折射,并且各反射光和折射光分别产生多光束干涉。其干涉结果反映了膜的光学特性。设1表示光的入射角,2和3分别为在界面1和2上的折射角。根据折射

2、定律有n1sin1= n2sin2= n3sin3 (1 )光波的电矢量可以分解成在入射面内振动的p分量和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s分量。若用Eip和Eis分别代表入射光的p和s分量,用Erp及Ers分别代表各束反射光K0, K1,K2,中电矢量的p分量之和及s分量之和,则膜对两个分量的总反射系数Rp和Rs定义为Rp=Erp/Eip 和Rs=Ers/Eis (2)经计算可得 Erp=(r1pr2pe-i2) (1+ r1pr2pe-i2)Eip和Ers=(r1sr2se-i2)/(1+ r1sr2se-i2)Eis (3)式中r1p或r1s和r2p或r2s分别为p或s分量在界面1和界面2上一次反射的

3、反射系数。2为任意相邻两束反射光之间的位相差。根据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和边界条件可以证明r1p=tan(12)/ tan(1+2), r1s= sin(12)/sin(1+2)r2p=tan(23)/ tan(2+3) ,r2s= sin(23)/sin(2+3)(4)式(4)即有名的菲涅尔反射系数公式。由相邻两反射光束间的程差,不难算出 2=4d/n2cos2=4d/(n22n12sin21)1/2 (5)式中为真空中的波长,d和n2为介质膜的厚度和折射率,各角的意义同前。在椭圆偏振法测量中,为了简便,通常引入另外两个物理量和来描述反射光偏振态的变化。它们与总反射系数的关系定义如下:tane

4、i=Rp/Rs (6a)= ( r1pr2pe-i2) (1+ r1sr2se-i2) (1+ r1pr2pe-i2) (r1sr2se-i2) (6b)式(6)简称为椭偏方程,其中的称为椭偏参数(由于具有角度量纲也称椭偏角)。由(1),(4),(5)和(6)式已经可以看出,参数和是n1,n2,n3,1,和d的函数。其中n1, n3,和1可以是已知量,如果能从实验中测出和的值,原则上就可以算出薄膜的折射率n2和厚度d。这就是椭圆偏振法测量的基本原理。实际上,究竟和的具体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测出它们,以及测出后又如何得到n2和d,均须作进一步的讨论。2 和的物理意义3 现用复数形式表示入射光的p

5、和s分量 Eip=Eipe*p(iip), Eis=Eise*p(iis) Erp=Erpe*p(irp), Ers=Erse*p(rrs) (7)(7)式中各绝对值为相应电矢量的振幅,各值为相应界面处的位相。由(6a),(2)和(7)式可以得到tanei=ErpEis/(ErsEip)e*pi(rprs) (ipis) (8)比较等式两端即可得 tan = ErpEis/(ErsEip) (9)=(rprs) (ipis) (10)(9)式表明,参量与反射前后p和s分量的振幅比有关。而(10)式表明,参量与反射前后p和s分量的位相差有关。可见,和直接反映了光在反射前后偏振态的变化。一般规定,

6、和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和02。当入射光为椭圆偏振光时,反射后一般为偏振态(指椭圆的形状和方位)发生了变化的椭圆偏振光(除开/4且0的情况)。为了能直接测得和,须将实验条件作*些限制以使问题简化。也就是要求入射光和反射光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要求入射在膜面上的光为等幅椭圆偏振光(即p和s二分量的振幅相等)。这时,Eip/Eis1,公式(9)则简化为tan = Erp/Ers(11)(2) 要求反射光为一线偏振光。也就是要求(rprs)0(或),公式(10)则简化为(ipis)(12)满足后一条件并不困难。因为对*一特定的膜,总反射系数比Rp/Rs是一定值。公式(6a)决定了也是*一定值。根

7、据(10)式可知,只要改变入射二分量的位相差(ipis),直到大小为一适当值(具体方法见后面的叙述),就可以使(rprs)0(或),从而使反射光变成一线偏掁光。利用一检偏器可以检验此条件是否已满足。以上两条件都得到满足时,公式(11)表明,tan恰好是反射光的p和s分量的幅值比,是反射光线偏振方向与s方向间的夹角,如右图所示。公式(12)则表明,恰好是在膜面上的入射光中s和p分量之间的位相差。3 和的测量实现椭圆偏振法测量的仪器称为椭圆偏振仪(简称椭偏仪)。它的光路原理如图所示。由氦氖激光管发出的波长为6328A的自然光,先后通过起偏器Q,1/4波片C入射在待测薄膜F上,反射光通过检偏器R射入

8、光电接收器T。如前所述,p和s分别代表平行和垂直于入射面的二个方向。T代表Q的偏振方向,f代表C的快轴方向,tr代表R偏振方向。无论起偏器的方位如何,经过它获得的线偏振光再经过1/4波片后一般成为椭圆偏振光。为了在膜面上获得p和s二分量等幅的椭圆偏振光,只须转动1/4波片,使其快轴方向f与s方向的夹角=/4即可(参看后面)。为了进一步使反射光变成为一线偏振光Er,可转动起偏器,使它的偏振方向t与s方向间的夹角P1为*些特定值。这时,如果转动检偏器R,使它的偏振方向tr与Er垂直,则仪器处于消光状态,光电接收器T接收到的光强最小,检流计的示值也最小。本实验中所使用的椭偏仪,可以直接测出消光状态下

9、的起偏角P1和检偏方位角。从公式(12)可见,要求出,还必须求出P1与(ipis)的关系。下面就上述的等幅椭圆偏振光的获得及P1与的关系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所示,设已将1/4波片置于其快轴方向f与s方向间夹角为/4的方位。E0为通过起偏器后的电矢量,P1为E0与s方向间的夹角(以下简称起偏角)。令表示椭圆的开口角(即两对角线间的夹角)。由晶体光学可知,通过1/4波片后,E0沿快轴的分量Ef与沿慢轴的分量Ei比较,位相上超前/2。用数学式可以表达成 Ef=E0cos(/4P1)ei/2=i E0cos(/4P1) (13)El=E0sin(/4P1) (14)从它们在p和s两个方向上的投影可得到

10、沿p和s的电矢量分别为 EipEfcos/4El cos/4=(1/2) 1/2 E0ei(3/4P1) (15)EisEfsin/4+El sin/4=(1/2) 1/2 E0ei(/4+P1) (16)由(15)和(16)式看出,当1/4波片放置在/4角位置时,的确在p和s二方向上得到了幅值均为(1/2) 1/2 E0的椭圆偏振入射光。p和s的位差为ipis=/22 P1 (17)另一方面,从图27-4上的几何关系可以得出,开口角与起偏角P1的关系为/2=/4P1。于是=/22P1 (18)则(17)式变为ipis= (19)由(12)式可得=(ipis)= (20)至于检偏方位角,可以在

11、消光状态下直接读出。在测量中,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常常不是只测一次消光状态所对应的P1和1值,而是将四种(或二种)消光位置所对应的四组(P1,1),(P2,2),(P3,3)和(P4,4)值测出,经处理后再算出和值。其中,(P1,1)和(P2,2)所对应的是1/4波片快轴相对于s方向置+/4时的两个消光位置(反射后p和s光的位相差为0或为时均能合成线偏振光)。而(P3,3)和(P4,4)对应的是1/4波片快轴相对于s方向置/4时的两个消光位置。另外,还可以证明下列关系成立:P1P2=90,2=1; P3P4=90,4=3。求和的方法如下所述。(1) 计算值:将P1,P2, P3和P4中大于9

12、0的减去产90,不大于90的保持原值,并分别记为P1,P2,P3和P4,然后分别求平均。计算中,令 P1=(P1+P2)/2 和 P3=(P3+P4)/2 (21)而椭圆开口角与P1和P3的关系为= P1 P3 (22)由公式(22)算得后,再按27-1求得值。利用类似于图274的作图方法,分别画出起偏角在表271所指范围内的椭圆光图,由图上的几何关系求出与公式(18)类似的与P1关系式,再利用公式(20)就可以得出表271中全部与的对应关系。(3) 计算值:应按公式(23)进行计算=(1 +2+3+4)/4 (23)四、折射率n2和膜厚的计算尽管在原则上由和能算出n2和d,但实际上要直接解出

13、(n2,d)和(,)的函数关系式是很困难的。一般在n1和n2均为实数(即为透明介质的),并且已知衬底折射率n3(可以为复数)的情况下,将(n2,d)和(,)的关系制成数值表或列线图而求得n2和d值。编制数值表的工作通常由来完成。制作的方法是,先测量(或已知)衬底的折射率n3,取定一个入射角1,设一个n2的初始值,令从0变到180(变化步长可取1,2,等),利用公式(4),(5),(6),便可分别算出d,和的值。然后将n2增加一个小量进行类似计算。如此继续下去便可得到(n2,d) (,)的数值表。为了使用方便,常将数值表绘制成列线图。用这种查表(或查图)求n2和d的方法,虽然比较简单方便,但误差较大,故目前日益广泛地采用计算机直接处理数据。另外,求厚度d时还需要说明一点:当n1和n2为实数时,式(5)中的2为实数,两相邻反射光线间的位相差2亦为实数,其周期为2。2可能随着d的变化而处于不同的周期中。若令2=2时对应的膜层厚度为第一个周期厚度d0,由(5)式可以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