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四字真经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25815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四字真经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四字真经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四字真经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四字真经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四字真经学案(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四字真经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四字真经学案(教师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夸、挖、发 高考散文阅读四字真经 导学案(教师版)【学习方法学习目标】 1. 经典例题一题多练,强化考点意识,区分命题类型。2. 利用微课归纳反思,强化得分意识,归纳解题方法。【典题探究以简驭繁】(2013四川卷)负重的河流 黄 毅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

2、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与霸气。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

3、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醮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它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

4、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胸膛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游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

5、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会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这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慌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这样滞重? (有删改)1.从两段来看,塔里木河有哪些特点?(4分)我的答案答案修正塔里木河的特点是率直、

6、坦荡、刚烈而勇敢。枯水期羸弱、隐忍。洪水期强悍霸气。正在不断的萎缩,最后断流。(每点1分)技巧总结找找特点锁定对象找准 局部找 明找+暗找 找全2.作者对塔里木河的情感是复杂的,请简要概括。(4分)我的答案答案修正对塔里木河身处沙漠,顽强抗争,率直、坦荡的性格的热爱赞美之情。对最终冲不出沙漠的痛惜和无奈。对河流萎缩造成胡杨死去,罗布泊人生活失所的忧虑。对人类未能未能珍惜保护河流,加快了他的断流消亡,也让自己陷入困境的负疚。(每点1分)技巧总结找找情感全文“找” 明“找” + 暗“找” 特别提示:看分值 简洁 分条3.赏析第段划线句子。(4分)我的答案答案修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手法,(手法,1分)

7、“呐喊”写出塔里木河河水的浩荡,“不动声色”“用最柔软的方法”“就范”写出塔克拉玛干沙漠悄无声息地吞噬塔里木河水时的强大与无情。(分析+写物的效果,2分)表达出作者对塔里木河这种悲壮遭遇的感概。(表情达意的效果,1分)技巧总结夸赏析语言套公式夸:指出手法+具体分析+说明效果 (写景写人写物的效果表情达意的效果)4. 文章第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我的答案答案修正(内容)生动地写出胡杨林的繁茂与死亡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塔里木河对于胡杨生命的重要性;(主题)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结构)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密。(每点2

8、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技巧总结夸赏析句段作用多角度夸:内容、结构、效果、情感、主题 特别提示:夸得专业 夸得具体 夸得条理5.文章第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我的答案答案修正罗布泊这片巨泽的消亡是上苍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罗布泊人以及所有人类破坏自然行为的惩罚。(解释出“这”1分,解释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得2分,表述通顺1分。)技巧总结挖句子含义挖出重要词语,带入原句替换6.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6分)我的答案答案修正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坚韧的较量;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

9、人们的热爱、慌恐等复杂情感,引发了沉重的思考。(每点2分)技巧总结挖词语含意表层义深层义本 义比喻义(或其它修辞义) 引申义 指代义 语境义 特别提示:挖得准,挖得深,挖的透7. 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结合文章,就河流与文化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思考。(6分)我的答案答案修正示例一:河流是人类文化的源头。塔里木河曾赋予罗布泊人浪漫的生活气息,长江、黄河乃至家乡的每一条河,都滋养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如今地球上的许多河流正像塔里木河一样在萎缩,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否则将会给人类及其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示例二:河流具有超越自然生命的文化魅力。塔里木河的率直坦荡,既是自然属性

10、的体现,也是文化人格的写照。在漫长的历史中,自然的河流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萎缩乃至消失,但我们依然可以从现存的文化中感知河流的形态与历史,感悟河流的文化意义。(能够紧扣文章阐释“河流与文化的关系”3分,作适当延伸分析3分。)技巧总结发探究作品丰富意蕴 由表及里深度由此及彼广度 立足文本,内引外联 紧扣文本,联系实际特别提示:因文而法,紧扣主旨小结:1. 综合考察,灵活运用。2. 紧扣文本,审准问题,仔细“找”,规范“夸”,用心“挖”,因文 “发”。【拓展迁移强化巩固】阅读下文,运用本课学到的解题技巧,完成14题。藏 书 忧余秋雨 我称不上什么藏书家好书自然也有不少,却没有版本学意义上的珍本和善本

11、我所满意的是书房里那种以书为壁的庄严气氛书架直达壁顶,一架架连过去、围起来,造成了一种遇人身心的文化重压走进书房,就像走进了漫长的历史,乌瞰着辽阔的世界,游弋于无数闪闪烁烁的智能星座之间,我突然变得琐小,叉突然变得宏大,书房成了一个典仪,搡持着生命的盈亏缩胀罗曼罗兰说,任何作家都需要为自己筑造一个心理的单间书房,正与这个心理单间相对应一个文人的其他生活环境、日用器物,都比不上书房能传达他的心理风貌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有时,窗外朔风呼啸,暴雨如注,我便拉上窗帘,坐拥书城,享受人生的大安详是的,有时我确实想到了古代的隐士和老僧,在石窟和禅房中吞吐着一个精神道场藏书者就这样自得其乐,但一种

12、担忧渐渐从心底升起:我死了之后,这一屋子书将何去何从?许多老学者逝世时,如何处置丰富的藏书确实成了一个苦涩的难题。学问不会遗传,藏书对子女未必有用他原来所在大学的图书馆很想把藏书全数购入,但这是预算外开支,经费当然不足旧书店收购了他们所需要的书,余下的书籍最后当作废纸论斤卖掉有的学者因而下了决心,立下遗嘱,死后把藏书全部献给图书馆。但是这些学者并非海内大儒,图书馆不会开设专室集中存放个人藏书散入大库,哗啦一下就什么踪迹也找不到了,学者无私的情怀十分让人感动,但无可否认,这是学者的第二次死亡。有位教授忽发奇想,决定以自己的余年寻找一个能够完整继承藏书的女婿,这种寻找十分艰苦,同专业的研究生是有的

13、,但人品合意、女儿满意的又是凤毛麟角教授寻找的,其实是自己第二生命的延续,经历了一系列的悲剧和滑稽,他终于领悟,能谈得上延续的至多是自己写的书;至于藏书,管不得那么多了,写藏书写出如许悲凉,我始料未及,但觉得这种悲凉中蕴涵着某种文化品尝中国文化有着强硬的前后承袭关系,但由于个体精神的稀薄,个性化的文化承传常常随着生命的终止而终止一个学者,为了构建自我,需要吐纳多少前人的知识,需要耗费多少精力和时间,苦苦汇聚,死死钻研这个过程,与买书、读书、藏书的艰辛经历密切对应当你渐渐在书房里感到舒心惬意,也就意味着你在前人和他人面前开始取得了个体自由。越是成熟,书房的精神结构越带有个性,越对社会历史文化具有

14、选择性再宏大的百科全书、图书集成也代替不了一个成熟学者的书房,原因就在这里但是,越是如此,这个书房也就越是与学者的生命带有不可离异性书房的完满构建总在学者的晚年,因此,书房的生命十分短暂,新一代起来了,必须从头来起,一本本地购读,一点点地汇聚,再一步步地自我构建单单继承一个书房,就像贴近一个异己生命,怎么也融不成一体。历史上有多少人能最终构建起自己的书房呢?社会上多的是随手翻翻的借书者而少数好不容易走向相对完整的灵魂,随着须发皓然的躯体,快速地在书房中殒灭历史文化的大浪费,莫过于此了。嗜书如命的中国文人啊,你们的光荣和悲哀,该怎样裁割呢?(选自文化苦旅,有删节)1.文章开头一段画线部分描写了“我”走进书房的感受,请分析其表达特色。(4分)题型与方法: 夸赏析语言套公式夸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藏书数量之多(1分)以及藏书对人的意义、影响(1分),生动形象(1分)。(答成比拟修辞,如果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文中前四段写藏书者“自得其乐”的作用是什么?(4分)题型与方法: 夸句段作用多角度夸 答:(1)具体表现了书房对于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