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产品成本计算(财务成本管理应试指南)重难点及习题讲解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24488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7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 产品成本计算(财务成本管理应试指南)重难点及习题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十二章 产品成本计算(财务成本管理应试指南)重难点及习题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十二章 产品成本计算(财务成本管理应试指南)重难点及习题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十二章 产品成本计算(财务成本管理应试指南)重难点及习题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十二章 产品成本计算(财务成本管理应试指南)重难点及习题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 产品成本计算(财务成本管理应试指南)重难点及习题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 产品成本计算(财务成本管理应试指南)重难点及习题讲解(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产品成本计算考情分析本章在成本管理的四章中是比较重要的一章,历年考试的分值波动较大,各种题型都有可能出现。最近四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年 份单项选择题题多项选择题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题综合题合 计2006年年2题4分1题7分3题11分分2005年年1题15分分1题15分分2004年年1题1分1题1分2003年年1题1分1题6分2题7分主要考点1.成本的概念和分类2.成本计算的目的和要求3.成本计算制度的类型4.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5.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成本分配6.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7.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8.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知识点1】成本计算的基础知识一、成本的一般概

2、念成本概念的多样性。在财务会计中,成本是指取得资产或劳务的支出。成本计算通常是指存货成本的计算,因此成本实际上是指存货的成本。存货的取得方式:从企业外部购买;企业自己生产。在外购场合下,存货成本是买价加上有关支出的全部或部分,可称之为“采购成本”;在自己生产的场合下,存货的成本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提示】成本计算中的存货成本,是正常生产经营状态下的成本。非正常的、意外的耗费不计入存货成本,而将其直接列为期间费用或损失。二、成本的分类(四个分类)(一)成本按经济性质的分类费用要素可分为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活劳动三个方面的费用。进

3、一步又可分为: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税金和其他支出等八大费用要素。上述生产经营成本的各要素称为“费用要素”,按照费用要素反映的费用,称为“要素费用”。(二)成本按经济用途的分类成本项目类别成本项目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燃料和动力力(比重重小则可可以并入入制造费费用项目目)销售费用营销成本、配配送成本本、客户户服务成成本管理费用研究开发成成本、设设计成本本、行政政管理成成本【提示示】企业业可以根根据实际际情况增增加或减减少成本本项目。生生产成本本一般分分为直接接材料、直直接人工工和制造造费用三三个成本本项目,如如果燃料料和动力力比重较较大,可可以

4、单列列;其他他某些内内容,如如果比重重较大(比比如外购购半成品品)也是是可以单单列的。【例】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是现行制度明确规定的四个成本项目,企业不能增加或减少。()(2001年)答疑编号11120101:针对该题提问【答案】【解析】成本项目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三)成本按转为费用的方式分类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1.企业发生的全部成本转为费用的方式(即与收入配比的方式)分为三类:(1)可计入存货的成本,按“因果关系原则”确认为费用;本期销售成本与本期营业收入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要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时将有关的产品成本转为费用。销售的存货收入进入利润表,相应的存货成

5、本也进入利润表未销售的存货成本进入资产负债表。(2)资本化成本,按“合理地和系统地分配原则”确认为费用。如固定资产购置支出等。(3)费用化成本,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广告费等。生产经营成本按照其转为费用的不同方式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2.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是指可计入存货价值的成本,包括按特定目的分配给一项产品的成本总和。3.期间成本期间成本是指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经营成本,包括除产品生产成本以外的一切生产经营成本。无论是产品成本还是期间成本,都是生产经营的耗费,都必须从营业收入中减除,但它们减除的时间不同。期间成本直接从当期收入中减除,而产品成本要待产品销售时才能减除。【注意

6、】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在企业损益计算过程中的不同特点。(跨期结转和不跨期结转)(四)成本按其计入成本对象的方式分类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计入成本对对象的方方式(1)直接接成本(可可以用经经济合理理的方式式追溯到到成本对对象)(22)间接接成本(不不能用一一种经济济合理的的方式追追溯到成成本对象象)。直接成成本,是是与成本本对象直直接相关关的成本本中可以以用经济济合理的的方式追追溯到成成本对象象的那一一部分成成本。如如构成产产品实体体的原材材料成本本等。间接接成本,是是指与成成本对象象相关联联的成本本中不能能用一种种经济合合理的方方式追溯溯到成本本对象的的那一部部分产品品成本。如如,厂房房的折旧旧。所

7、谓“不不能用经经济合理理的方式式追溯”,有有两种情情况:一一种是不不能合理理地追溯溯到成本本对象;另一种种是不能能经济地地追溯到到成本对对象。一项项成本可可能是直直接成本本,也可可能是间间接成本本,要根根据成本本对象的的选择而而定。例例如对于于生产多多种产品品的企业业的维修修车间,其其个人工工资对于于“维修修车间成成本”来来说是直直接成本本;对于于“生产产车间成成本”和和“最终终产品成成本”来来说就是是间接成成本。【提提示】成成本的“直直接”与与“间接接”,既既要看该该成本能能否追溯溯到成本本计算对对象,还还要看该该成本能能否以经经济合理理的方式式追溯到到成本计计算对象象。【例】间间接成本本是

8、指与与成本对对象相关关联的成成本中不不能追溯溯到成本本对象的的那一部部分产品品成本。()(220022年)答答疑编号号1111201102:针对该该题提问问【答案案】【解解析】间间接成本本是指与与成本对对象相关关联的成成本中不不能用一一种经济济合理的的方式追追溯到成成本对象象的那一一部分产产品成本本。三、产产品成本本计算的的目的和和要求(一一)成本本计算目目的1.改改善决策策22.有利利于计划划33.衡量量资产和和收益4.确定应应补偿的的金额。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成本信息。一个特定的成本计算系统,应尽可能同时满足多方面的需要。(二)成本计算的要求要分清四个费用界限:1.正确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

9、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首先,非生产经营活动的耗费不能计入产品成本。其次,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分为正常的成本和非正常的成本,只有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本才可能计入产品成本,非正常的经营活动成本不计入产品成本。再次,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本又被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2.正确划分各会计期成本的费用界限3.正确划分不同成本对象的费用界限4.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界限四、成本的归集和分配1.成本计算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各项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过程。成本的归集,是指通过一定的会计制度以有序的方式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或汇总。收集某类成本的聚集环节,称为成本归集点或成本集合。例如,制造费用是按照车间归集的

10、,所有的间接制造费,包括折旧、间接材料、间接人工等都归集在一起。以后分配时不再区分这些项目,而是统一按照一个分配基础,分配给产品。成本的分配,是指将归集的间接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的过程,也叫间接成本的分摊或分派。2.成本分配可供选择的分配基础:人工工时、机器台时、占用面积、直接人工工资、订货次数、采购价值、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数量。3.成本分配的原则(1)因果原则:资源的使用导致成本发生,两者有因果关系,因此,应当按使用资源的数量在对象间分配成本。按此原则,要确定各对象使用资源的数量,例如耗用的材料、工时、机时等,按使用资源的数量比例分摊间接成本。(2)受益原则:谁受益、谁负担;谁受益多,谁承

11、担多;按受益比例分摊间接成本(3)公平原则:公平是个抽象概念,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实务中政府规范或有权威的标准成为公平性的具体尺度。(4)承受能力原则:按部门的营业利润分配公司总部的费用,其依据是承受能力原则五、成本计算制度的类型成本计算制度中的成本种类与财务会计体系结合的方式不是惟一的。(一)实际成本计算制度和标准成本计算制度1.实际成本计算制度实际成本计算制度是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并将其纳入财务会计主要账簿体系的成本计算制度。在成本管理需要时,可以在账外设定成本标准,并分析实际成本与成本标准的差异,以及做出成本分析报告。2.标准成本计算制度标准成本计算制度是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并将其纳入

12、财务会计的主要账簿体系的成本计算制度。在标准成本计算制度中,产品的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列入财务报表,与财务会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二)全部成本计算制度和变动成本计算制度1.全部成本计算制度2.变动成本计算制度:只将生产制造过程的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制造成本列为期间费用的成本计算制度。变动成本计算制度可以在需要时提供产品的全部制造成本,以便编制对外发布的财务报告。(三)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和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1.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的特点,首先是整个工厂仅有一个或几个间接成本(如制造费用、辅助生产等)集合,它们通常缺乏同质性;另一个特点是间接成本的分配基础是产品数量,

13、或者与产量有密切关系的直接人工成本或直接材料成本等,成本分配基础和间接成本集合之间缺乏因果联系。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的优点就是简单,主要适用于产量是成本主要驱动因素的传统加工业。2.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的特点,首先是建立众多的间接成本集合,这些成本集合应具有“同质性”,即被同一个成本动因所驱动。另一个特点是间接成本的分配应以成本动因为基础。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可以更准确地分配间接费用,尤其是在新兴的高科技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只占全部成本的很小部分,而且它们与间接成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应作为成本分配的基础。【知识点2】成本的归集和分配一、生产费用的

14、归集和分配费用分配率=待分配的费用/分配标准合计某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费用分配率某产品的分配标准被分配对象象分 配 方方 法材料费用某产品应分分配的材材料数量量(费用用)该该种产品品的材料料定额消消耗量(或或定额成成本)分配率率人工费用分配率生生产工人人工资总总额各各种产品品实用工工时之和和某种产产品应分分配的工工资费用用该种种产品实实用工时时分配配率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分配率制造费费用总额额各种种产品实实用(定定额、机机器)工工时之和和某产品品应负担担的制造造费用该种产产品实用用工时数数分配配率【例】某某车间领领用某种种原材料料21000千克克,单价价10元元,原材材料费用用合计2210000元,该该车间生生产甲产产品2000件,乙乙产品2220件件。甲产产品消耗耗定额44.5千千克,乙乙产品消消耗定额额5.00千克。分分配该车车间的原原材料费费用。摘自应应试指南南2772页答答疑编号号1111201103:针对该该题提问问【答案案】分配配结果如如下:应分配配的材料料费用:甲甲产品:2000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