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241260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腮腺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流行性腮腺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流行性腮腺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流行性腮腺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流行性腮腺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性腮腺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腮腺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扶贫关于印发腮腺炎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腮腺炎的预防知识的通知各乡村卫生室 白王教育组:为贯彻落实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2023年冬季攻势工作方案的通知,加强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推进健康扶贫,根据陕卫办规划发202314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贫困村太多,贫困人口众多,做好重点传染病工作,也是重中之重,现制定腮腺炎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腮腺炎的预防知识,下发你们,请结合当村,本校园实际情及时开展宣传,防治工作。白王卫生院2023年11月20日腮腺炎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早期病人和隐形感染者,通过飞沫吸入进行传播,一般接触传染源23周

2、发病,临床以腮腺的急性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呈半球形,可伴发脑膜炎、胰腺炎及睾丸炎等。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方案。一、 工作原则1、统一指挥学校应成立腮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应对腮腺炎传染病的处置工作。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避免疫情扩大。2、预防为本学校腮腺炎传染病的防控,立足于预防为主,防控结合,抓早、抓小,强化信息收集,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3、系统联动一旦发现疫情,按程序向教育局保健所和区疾控中心及时报告,各方协力,及时控制疫情扩散。二、组织领导卫生院联合各村卫生室成立预防流行性腮腺炎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工作任务,分层管理,分级负责,提前做好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各村卫生室要对本辖区校园做好腮腺炎的宣传教育,疾病防控指导工作。三、疫情报告(一)、报告内容及时限1、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烧、呼吸急促等症状时,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带孩子就诊,并将情况报告辖区卫生室;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2、一周内同一班级有2名及以上,或者学校出现5名及以上学生患腮腺炎,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3、学校发生1

4、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每天实施零报告制度。(二)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捷的通讯方式( 、 等)向区疾控中心和教育局保健所报告。四、疫情处置。(一)散发腮腺炎疫情处置1、对于无并发症单个病例可以居家隔离治疗者,要求患病学生必须每天到医疗机构接受医学观察和必要的治疗,观察、治疗期间每天上、下午检测体温。2、复课的程序:待腮腺炎痊愈(腮腺肿胀10天)后由就诊医疗机构签写复课证明,由校保健员复检,如无异常可复课。(二)腮腺炎聚集性发病处置当发生腮腺炎聚集性发病、暴发或流行时,学校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院防保科报告,并依据应急预案和

5、操作技术规范组织人员与院防保科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防控工作。1、控制传染源(1)、安排腮腺炎发病学生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防止蔓延扩散,给家长讲清利害关系,必须等学生痊愈后(发病之日起10天)方可复课。(2)、可根据疾控中心的疫情处理意见,上报教育局后对集中发病的班级或全校停课,在停课期结束时由卫生院联合疾控中心评估疫情后决定是否复课。(3)、加强晨检和午检工作,每日认真做好筛查工作,凡发现有腮腺炎可疑症状的学生,要求其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并将结果每日报当地卫生院,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教育局。2、切断传播途径(1)、消毒化学消毒:使用“84”消毒液和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处理。地面、墙壁、门窗消毒:使

6、用“84”消毒液配制成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或喷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天不少于2次。空气消毒可用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作用30min-60min.(2)、减少感染机会教室在上课期间,可将逆风向侧的窗户半开(冬季一般为北方,可将南侧的窗户打开,原因是避免患者排出的病原借助风势传播他人,也可以避免学生着凉);在课间休息时间,学生全部外出,可将全部窗户打开,形成对流,加速室内空气交换;减少校内聚集性活动,暂停微机室、音乐室等公共教室的使用。3、 保护易感人群(1)、主动免疫:对未接种过腮腺炎疫苗的学生在卫生院的指导下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签订知情同意书,疫苗接种不能防止已经接触传

7、染源的易感者发病,应明确疫苗接种中可能出现的偶合病例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2)、宣传教育:做好告家长书的编写工作,在校内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防病意识。附1、宣传工作要点: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和酸性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诫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每天打开窗户至少让空气对流半小时。学生下课后尽量到室外活动。学生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中串门,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患了腮腺炎的人不能到公共场所,不能上学,病好

8、后要有医生证明才能到返回学校。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发生腮腺炎病例的班级要彻底消毒,其他班级也要做积极响应。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不偏食;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2、晨检、午检工作要点:班主任、课任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有传染性腮腺炎症状,要及时上报应急小组,送该生到医院检查治疗并告知家长。对缺勤的学生要进行调查,摸清原因,如发现腮腺炎疾病症状异常增多时,要及时告知信息人员报告当地卫生院和教育局。经医院诊断为传染病

9、腮腺炎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因腮腺炎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开具健康证明后方可入校进班复学。因腮腺炎传染病暂时停课的班级在接到学校的开学通知后方可复学。晨检、午检信息报告要及时、通畅。责任报告人为班主任老师。每天在上课前老师对学生做好健康观察,仔细询问,发现有异常情况的学生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学生就诊。对于未来上课的学生,要问清情况,并如实填写因病缺课登记表并及时上报。白王卫生院2023年11月20日腮腺炎的预防措施何谓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或大耳巴,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腮腺发炎肿胀以耳垂部为起点,逐渐蔓延至颊部、颌

10、部及颈部。这种病可由打嚏、咳嗽等由唾沫传染,也可由食具或玩具等污染后传染,传染性强。患病者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为多见。小儿腮腺炎的症状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称流腮)像流感、流脑一样都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的时候一般比较急,也没有什么征兆,潜伏期为14-24日,发病时一般有发热、害冷、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腮腺炎最早的症状是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尤其是吞咽酸性液体如醋或柠檬汁时。随着腮腺炎进展,体温升至39.5-40。流腮最具特征性的症状是腮腺部位肿胀,肿胀部位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经过几个小时到几天,肿痛逐渐加重,体温也迅速上升,可达到39以上,说话进食可导致疼

11、痛加剧,严重的患者腮腺周围组织明显水肿,有时会导致容貌变形,甚至出现吞咽困难。不少父母以为:腮腺肿得越厉害病情就越重。但临床发现,部分患儿染上腮腺炎时,腮腺并没有肿大得出奇,少数孩子的病情还会隐匿,腮腺根本没有肿大。因此,孩子得了“大耳巴”时,父母需格外留个心眼,发现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精神很差、易嗜睡等征兆时,即使腮腺不太肿,也要第一时间带他去医院就诊。如何预防腮腺炎幼儿园、学校人口密集,是腮腺炎发病聚集的主要场所。近年来腮腺炎发病范围逐渐扩大,已逐步向社区蔓延。人群各年龄段均可感染腮腺炎病毒,儿童和青少年高发。做好以下几点,可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1、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

12、法是注射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对容易感染的人群可注射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免疫预防。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1岁半接种一针,6岁接种一针。15岁以下儿童、流动人口若既往无腮腺炎疫苗接种史或接种未满2次应及时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疫苗查漏补种。但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2、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家里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要参加大型集体活动,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必须出门时,应戴口罩;若小孩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呼吸道传染病。3、药物预防,采用板蓝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4、一旦发现孩子患了腮腺炎,应立即与健康人隔离,防止传染他人。患儿的鼻咽分泌物要及时清理,毛巾、餐具等要消毒煮沸,并与其他人分开使用。病人隔离期一般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左右。5、儿患病后可终生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