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亲子关系与青年教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237555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亲子关系与青年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现代亲子关系与青年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现代亲子关系与青年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现代亲子关系与青年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现代亲子关系与青年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亲子关系与青年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亲子关系与青年教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亲子关系与青年教育关于亲子节目热的思考【摘 要】近两年,亲子节目忽然大热,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其中青年观 众占了主体。亲子节目的火热将观众的视野带回家庭,引发了青年对于亲子关系 的重新思考。本文将对亲子节目热播现象作简要分析,并就现代亲子关系所出现 的问题及青年在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中的作用进行讨论。【关键词】亲子节目;热播;亲子关系;青年教育引言 亲子节目热播后的冷静思考(一)亲子节目热播现象近两年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人生第一次、青海卫视 老爸老妈看我的、陕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全体发力,明星亲子真人秀忽 然成为热点。亲子节目已成为继音乐选秀之后的又一个荧屏热点。一档爸爸去哪儿的明

2、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迅速引爆话题,成为搜索、 微博、论坛、朋友圈的热词,“萌、可爱、纯真、真心好”这些词反映了零差评 的口碑,在“综艺雄起”的 2013内地电视荧屏,这种成功实属难得。实际上,爸爸去哪儿不是第一档亲子真人秀节目。深圳卫视的少儿真人 秀节目饭没了秀已经开播数年;浙江卫视引进日本第一次任务的人生 第一次也是一档亲子真人秀;根据各大卫视招商曝光的节目来看,2014 年浙 江卫视也将推出老爸请回答星星知我心;江苏卫视则将推出宝贝看你 的亲子节目大有取代歌唱类节目成为最流行综艺形态的架势。以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为例,据央视索福瑞媒介收视率,其首播当天, 全国网收视率 1.1,收视份额 7

3、.67,城市网收视率 1.46,收视份额 6.45,在同 期推出的卫视周五晚综艺节目中胜出,力压同时段其他综艺节目获得第一,第八 期的爸爸去哪儿,在全国中心城市收视率达到5.2%,创下中国电视10 点档 节目收视率新纪录。现如今,亲子节目的热播已经成为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星爸萌宝 之间的互动成为新鲜话题点,他们之间的温馨、窘态成为被围观的对象, 这也 从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公众对于亲子关系的重新思考。(二)亲子节目火热现象所带来的影响1. 呼唤公众回归家庭。爸爸去哪儿、宝贝看你的等一系列的亲子节目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 力?萌娃和星爸的趣事和囧事是一大亮点,观众们发现明星在处理家长里短的能

4、力上有时还不如普通人。但是几集下来,观众开始感动于明星爸妈们的成长。在 这些点滴中,笼罩在明星身上的光环一点点褪去,而父爱母爱的朴素显得越发的 伟大。而这一切,都使得公众的目光回归家庭,反思亲子间的关系、家庭的相处 之道。在亲子类节目受众群体中,以北京为例,主体群众覆盖了从高中生到大学毕 业 10 年左右的人群(数据来源:鼎耀千翔传媒行业动态 :亲子节目,商机有 多少?),可见青年占了大部分比重。青年观众们在工作、学习、生活压力下无 暇陪伴父母,又纠结于与家人关系的困惑,在这儿终于找到了释放的出口。在家 庭成员的时间和注意力被“细分”的媒介分散和消耗,感情交流越来越少的情况 下,亲子类节目的热

5、播让观众重新聚拢到电视机前,回归亲情洋溢的家庭。2. 再促和谐亲子关系的构建。亲子类节目所引起的广泛关注,不仅仅使公众回归家庭,更引发了如何构建 和谐亲子关系的思考。爸爸去哪儿节目第一季的推出,获得了惊人的高收视率和火爆人气,引 起了群体共鸣和对家庭教育的深刻思考,是对当前娱乐节目价值观的颠覆和重塑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爸爸的发展方向,即抽象 意义的“爸爸去哪儿”对子女会产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爸爸去哪 儿,孩子就会去哪儿;孩子去哪儿,我们的社会也就去哪儿。如何处理好亲子之 间的相处方式、家庭内部的构建,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意义都是极其重要的。 一、现代亲

6、子关系的概述(一)亲子关系的定义亲子关系原是遗传学术语,指的是亲代与子代的生物血缘关系。后被社会学 等学科借来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学者将亲子关系定义为以血缘和共 同生活为基础,以抚养、教养、赡养为基本内容的自然生活和生活关系的统一体。 从这个理论角度来看,亲子关系即是抚育者和被抚育者之间的关系,是以婚姻确 定的。亲子关系包括父母抚养教育子女和子女赡养尊敬父母这两个方面。亲子关 系按年龄又分为婴幼儿时期亲子关系、青少年时期亲子关系、成年期亲子关系。 本文所指亲子关系主要指青少年时期亲子关系,尤其是青年时期的亲子关系,即 是指青年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从中年父母角度来看即称为中年亲子关系。

7、(二)现代亲子关系的特征相较于传统社会亲子关系,现代亲子关系往往不仅有亲子双方人格平等的积 极趋势,同时呈现出子代权利单方面要求和亲子关系利益大于情感性的消极特点1、亲子双方人格平等的趋势。在传统社会,子女晚辈没有独立的人格。在现代社会,很多家庭亲子关系朝 着这样的方向发展,即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亲子双方人格平等,在互相尊重 对方人格尊严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相互理解。2、亲子关系原本是双向道德义务,然而现实社会往往呈现单方面父代对子代 道德权利。如果说中国传统社会单方面强调父代对子代的道德权利,那么发展到现代社 会,则呈现亲代对子代大公无私,不求回报,而子代对父代道德义务的削弱,并

8、 把亲代这种付出看作一种自然的事情而坦然承受,当父母需要照顾和关心的时候 孩子们往往找各种借口忽视对父母的孝顺,甚至把父母当作负担和累赘。子女与 父母的沟通相对减少,正因为这种子女与父母的疏远,导致了传统孝道极力推崇 的尊老、敬老、养老观念在青年中越来越淡化,例如农村子女对老人“生不养死 不葬”和城市子女对父母的各方面“啃老”都说明了这种危机。3、亲子关系淡化甚至严重冲突。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仍然把家庭作为生活的重心,因为家庭不仅 是休息、起居的地方,且家庭可以提供亲情。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 利益被无限扩张并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们把本来不应该按利益权衡 的东西加以衡

9、量。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更是被人们运用到了家庭和亲子关系 中,青年一代以代际等价交换观念代替了对父母的报恩意识。同时,由于经济发 展水平有限,现代青年人摆脱不了物质利益的强烈诱惑,在主客观条件下,经济 主体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侵入到了家庭,削弱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三)现代亲子关系的本质构建现代和谐新型亲子关系不仅对社会成员个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都有 重要的意义,而且是其自身本质所决定的。1、父子的亲亲之情是人性的本质要求。父子的亲亲之情是人类诞生以来子女爱戴父母的一种自然感情的体现,它是 由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决定的。从人的自然性上看,血亲家庭是培养孝伦理的基 本立足点,血缘关系是萌生孝伦理

10、的根源。血缘家庭是养育人、培养人、塑造人 的基本场所,生命个体在这种血亲关系中完成了生命的传承和种的繁衍。因此父 子的亲亲之情首先是父母子女及其家庭成员之间血亲关系的最基本体现,他是父 辈与子辈、长与幼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因素。生命个体处于幼年时期,父辈精 心照顾和抚养,使年幼者得以健康成长;当生命处于老年时期,则要求子代赡养 和扶助,使年老者能够老有所养。亲亲之情就是人类自然的心理情感,孝自古以 来就是人们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准则。2、和谐亲子关系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父母子女之间的伦理关系。和谐亲子关系既反映了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揭示了生命历程中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一

11、个人在其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未 成年时,要父母抚养,是权利;成年之后,赡养老人、养育幼儿,是义务;年老 后,要子女赡养,是权利”(徐儒宗人和论儒家人伦思想研究)但是和谐 亲子关系文化所体现的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是一种平等交易的权利 义务关系,它也不应该是完全的权责关系。和谐亲子关系应该是以权利和责任为 基础,渗透着发自内心、真诚的爱,也包含着更多的人伦情怀。由此可见,和谐 亲子关系在界定父母子女之间伦理关系时,内在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相互之 间的权利义务;另一方面是相互之间的爱心和情感。在传统伦理中, 提倡“百善孝为先”,而在当代社会,人格平等、权利与义 务平等的

12、观念深入人心,但由于当代家庭模式的巨大变化,市场经济功利主义影 响下,整个社会出现道德危机,由于当前的教育体制造就的是一批缺乏同情心、 爱心、社会责任感的“精英”们,因而年轻人们出现道德失范行为也不难理解。每个社会个体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因而社 会成员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那么在亲子关系中,父辈的道德义务就是对子辈的 教养,而子辈的道德义务即是对父辈的物质赡养,更重要的是精神需求,从而最 终形成现代和谐的亲子关系。二、现代亲子关系所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一)亲子关系间存在的问题 1、亲子间接触不足,缺乏沟通。首先,表现在亲子间沟通频率较少。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竞争压

13、力 的日益增大,许多家庭成员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中,致 使他们无暇顾及与家人间的关系。现代青年也为了今后的生活正在努力奋斗,忙 于各种工作和学习任务之间,很少有机会与家人进行沟通。而网络、电视等媒体 也成为了分散亲子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论是父代或子代,大多被新媒介及其 信息所吸引,使得亲子间缺乏沟通。同时,亲子间互动内容单一也是接触不足、缺乏沟通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 父代与子代本身就存在着因为年代而产生的隔阂,世界观与价值观有比较大的差 异,很多青年在与父母沟通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很少谈及他们内心的想 法,单单只是表述他们所现处的生活状态。然而父母常常出于“为孩子好

14、”的心 态,往往一遍遍地唠叨和说教,由于话不投机子女与父母之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 情感障碍和理解不足。两主体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子女与父母间的心理距离越来 越远,往往想交流却怕交流,也不知道该如何交流。 2、现代子女多从父母方面索取权利,而缺乏履行义务的意识。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但同时,子女对父母也有赡养扶 助的义务。然而现代社会所出现的现象则是,父母尽可能去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 然而子女却对父母的需要鲜少问津。首先,应当承认的一个事实是,自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现代大多成长 起来的青年都是独生子女,是集每一个家庭千万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小皇 上”。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代对

15、于子女期待很大,从子女的成长要求、生活需 求满足等方面都是极其重视的。一些父母很自然地把所有的希望与爱都寄托在这 独生子女上,以至于在升学、找工作等应该依靠子女自身努力的事情上,父母都 会过多干涉,他们再三重复申述自己为孩子做出的“牺牲”,造成了子代理所当 然接受父代付出、并毫无感恩之情过度索取的心理。再者,受到父母的过度关注和宠爱,倍感压力的青年子女往往想要迅速逃离 家庭的束缚,与父母保持更远的距离。在现代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有的家长放弃 了自己的事业和工作,全心全意地照料孩子读书,有的为孩子就近入学搬家买房, 有的为照料孩子早退、辞职,他们再三重复申述自己为孩子做出的“牺牲”,要 求孩子以“

16、听话”、“学业优秀”作为回报,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家 长也因得不到期望的回报而耿耿于怀;再次,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 ,部分父 母明知应该如何对待子女,但内心实在为子女的前途担心、不安,身不由己地向 子女转移压力,期望子女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其人生。因此青年子女会不自主地 选择逃离父代到一定距离之外,很少能感到家庭的温暖,因此也疏忽了对父母所 应履行的义务。3、亲子间感情出现物质化和利益化。首先,父代对子代的需求满足往往体现在物质上,而忽视了感情的交流。当 代中国,家庭中的各种活动往往都以孩子为中心展开,在生活中倾其所有,给予 孩子最大的物质享受,在教育中也以物质刺激作为“最佳”激励手段,给孩子的 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使得孩子在长大后十分注重物质生活,看待事物利益化,而 忽略生活中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同时,在社会生活的重压下,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