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227713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制取氧气(1) 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及原理。2.掌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步骤、及验满方法。【课前预习】1、 如何向试管中加粉末状固体?2、 如何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3、 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 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5、 参照课本P39页图2-17,指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哪些仪器:_6、 氧气的物理性质有:_;7、 化学性质_:8、 通过第一单元的活动与探究可以知道,_ 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燃烧后的产物使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 _ 。写出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 实验内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

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试管、橡胶塞和导管,并把导管的另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说明_ ,应重新塞紧或更换;如果 _ ;说明装置不漏气,可以使用。(2) 在试管中装入_和一团棉花,并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高锰酸钾要倾斜的平铺在管底,不要让它堆积在底部,固定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3) 将两个集气瓶盛满水,盖好玻璃片,倒扣在水槽内。(4) 加热试管:点燃酒精灯,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 _,让试管_,然后对_所在部位加热。(5) 收集气体:当 _ 时,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瓶子正方在实验台上,再收集一瓶。(注意:当瓶口

3、有较大气泡时证明已满。)(6) 把导管撤离水面(7)熄灭酒精灯简记:茶庄定点收利息。交流讨论(1) 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2) 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 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4) 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 为什么要有连续均匀气泡时才能收集?(6) 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撤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有效训练1、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有:装药品检查装置气密性固定装置加热收集气体撤酒精灯从水槽中撤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B C D 2、简要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的问题。(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

4、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2)排水法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_(3)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的放置应是_(4)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_(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靠近试管口的部位放一小团棉花,其目的是_3、科学实验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氟利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以表示为:M+O3MO+O2;MO+O3M+O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是()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4、某同学取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下列有关

5、氧气的体积(V)、二氧化锰的质量(m)与时间(t)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5、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6、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溶液或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两个反应均属于反应。在两个反应中,都接触到一种物质,它的名称叫做。在前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在后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课后提升】1、将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打开,把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上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熄灭B、燃烧得更旺C、先燃营业税得更旺,后熄灭D、无明显变化2、以下对用排水法收

6、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处理正确的是()A、将集气瓶从水中提起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瓶口向上正放在桌上。B、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一起拿出水面,然后正放在桌上C、将集气瓶子从水中提取,倒立在桌上D、将集气瓶仍然留在水槽中,用时再取出来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解双氧水的催化剂只有二氧化锰B、双氧水只有加入了二氧化锰才会分解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的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氧气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B、铜+水+氧气+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C、酒精+氧气二氧

7、化碳+水D、高锰酸钾锰酸钾十二氧化锰+氧气5、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装药品的试管破裂了,其可能原因是()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试管没有均匀预热收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取出水中导管试管外壁潮湿夹试管的铁夹夹得太紧A、B、C、D、你猜猜看:6、将一种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写出它们的名称A:B:C:D:E:F: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作用,是这

8、个反应的剂。7、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装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电解水(水氧气+氢气);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1)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内制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8、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装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电解水(水 氧气 氢气)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i. 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ii. 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内制氧气的方法时 _ (填序号),与其它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

9、是_化学实验中的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中的现象是指事物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而不是变化的实质,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等,就不是“现象”的范畴了。因此,我们要养成正确描述实验现象的习惯。观察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如变化过程中物质的状态、颜色的变化,是否发光、发热,形成烟或雾,是否生成沉淀或放出气体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注意:描述实验现象切记“三忌”(1)忌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出现生成物的名称。(2)忌脱离实验实际。例如在实验中不注意观察,描述时把黑色固体说成白色。(3)忌片面描述实验现象。描述时往往只注重其中某一方面,

10、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如硫在氧气中燃烧,只描述为“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都是不全教师寄语:闲适和宁静,对于浪花,意味着死亡。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氧气学案编写人:游路香 审核人: 包靠领导:学习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3、在观察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学习关键:氧气的化学性质【课前预习学案】【温故知新】(一)1、空气的成分有哪些?2、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原理:现象:结论:关键:3、氧气的用途?(二)自学34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思考题。1、氧气是一种色

11、味体。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的密度。它溶于水。在压强为一个大气压时,氧气在183时变为色液体,在218时变为固体。2、如果氧气难溶于水,那么水中还能养鱼吗?3、有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怎样来区分?小常识:钢瓶的贮气原则:天蓝色、黑字贮氧气黑色、黄字贮氮气深绿色、红字贮氢气灰色、红字贮石油液化气【课内探究学案】(三)演示实验22,并完成下列思考题:根据实验完成表格及讨论题:反应前反应后物质色、态在空气中燃烧在纯氧中燃烧生成物(色、味、态)硫木炭铁丝讨论:1、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有何不同?铁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能燃烧?这说明了什么?2、观察以上四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燃烧的药品能否用木炭、硫磺、蜡烛、铁丝、镁带5、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原因?观察盛装氧气的集气瓶与前几瓶有何不同?思考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砂?6、自学:课本36页,完成思考题: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