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55]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22747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55]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55]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55]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55]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55]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5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5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

2、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引起思考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课件出示)学生品读。 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1.刚才同学们再次品读了课文,那么,“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敢第一个站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学生讲到哪句

3、,教师就顺势指导哪句。视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地驾驭课堂。)预设1:(1)学生:我是从这里看出的。(课件出示)“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各式各样的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板书:服装:鲜艳 绚丽多彩)(2)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吗?(绚丽多彩)(课件突出显示)“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3)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如果此时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教师可这样处理:老师来读一句话:“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学校的什么呢?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4、3.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预设2:(1)学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课件出示)“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2)这句话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3)谁能来说说,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那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呢?(4)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

5、的粉墙上摇晃(5)同学们,这样的校园美吗?你想不想去看看?那就带着对美丽的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向往,再读这句话。(板书设计:校园美)(6)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4.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预设3:(1)学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课件出示)(2)为什么认为这句话也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学生阐述)(3)我听明白了,这句话说明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我们把它的美读出来吧!(板书:山花烂漫)5.小结,过渡。确实,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

6、,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1.课文仅仅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吗?你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方法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类似。)预设1:(1)学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课件出示)(板书:多民族)(2)其他同学找到了这句话吗?我们一起来读

7、读。(3)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4)学生:因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5)讲得好。谁来读这句话?(6)他读得怎么样?(7)我们一起超过他,好吗?2.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预设2:(1)学生:我还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团结。“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课件出示)(2)找到这句话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3)听老师怎么读。(老师范读)(4)说说“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老师为什么要读重

8、音?(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5)你们可不可以像老师一样再读这句话?3.小结,过渡。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其实,小作者为我们呈现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不仅仅是美丽、团结,它还具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你一定会有所发现!(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预设1:(1)学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欢乐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课件出示)(板书:唱歌、跳舞)(2)你真是个会读书的

9、孩子。我们一起来读读。(3)大青树下有多热闹?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来说说:(课件出示)大青树下多热闹啊!有( ),有( ),还有( )。他们的欢笑声把( )都吸引过来啦。(4)谁能把孩子们的欢乐读出来?他读得怎么样?认为比他读得好的站起来读。(四)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1.这是一所多么欢乐的学校啊!还有谁有新的发现?预设1:(1)学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祥和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课件出示)

10、(板书:安静 学习)(2)好,我们一起读这段话。(3)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4)他们是怎样读课文的?(5)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6)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意思讲到就行)(7)是啊,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人与环境融洽相处,怎么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怎么不令人赞不绝口呢?让我们带着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赞美再读这段话。三、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11、1.(课件出示)“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能不能把它带进句子中去?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课件出示)“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欢乐的学校、祥和的学校”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3.同学们,你喜欢这样一所“美丽的、团结的、欢乐的、祥和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吗?你愿意赞美它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读这句话!4.假如你是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5.请自豪地读这句话!6.请骄傲地读这句话!7.请同学们再看课题,你们认为该怎么读?(“大青树下的”读重音。)为什么?(为有这样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而自豪,为自己是大青树下

12、的小学的一员而骄傲。)8.请同学们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把课题再读一遍。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理

13、解重点句,进而过渡到对课文的理解,再把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层层递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透彻。】【设计意图: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填补课文空白,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校园的美丽。】【设计意图:通过关键词的重音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朗读的方法。】【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读出这种感情。】【板书设计】 服装鲜艳 美丽: 山花烂漫1.大青树下的 团结:多民族 好朋友民族 欢乐: 唱歌 跳舞祥和:安静 学习【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来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