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224469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析一、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二、“有余数的除法”在学段学习中的位置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13年级)学段目标中有“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除法是四则运算中较难的一种,也是学生难于掌握的一种运算。除法的学习本学段安排三次,第一次是二下“表内除法”,第二次是本册“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和扩展,包括竖式计算。第三次是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又是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三、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 一是有余数除法

2、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二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当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 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进行口算或笔算有余数的除法。3、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三)目标解读1、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为了减缓这种状况一方面可以通过具体操作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另一方面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2、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

3、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然后再学习有余数除法,这对除法算式的结构的认识是有好处的。但对有余数除法如何定商,教材却没作要求,那么在达成本单元教学目标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我的想法是,是否可作适当补充。3、对口算要求教参要求单元结束期末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有余数的除法5%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3%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4题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所以我想口算要求是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要求,或提高或降低。(四)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进行口算或笔算有余数的除法。(五)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

4、余数与商的关系;初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六)课时安排有余数的除法意义和计算解决问题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及余数的含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例1例2例3例4总课时: 5课时。教材内容安排如下:具体分课时安排如下:第一、二、三课时,第4954页,例1例3,做一做和练习十二。复习表内除法和例1为一课时,例2、例3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为一课时,练习十二的其余题目一课时;第四课时,例4及练习十三的第2、3题。例4(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同样要体现弹性要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第五课时,练习十三的其余题。在做这些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从情境中选

5、择有用信息、用多样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让学生注意考虑实际情况的合理性。第一课时除法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50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用竖式来计算。(2)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意思。(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意识,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用竖式来计算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含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计: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课本第49页的主题图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可以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

6、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如:彩旗、跳绳的学生、打篮球的学生等)师:刚才朋友提的数学问题能用除法来计算吗? (学生利用表内除法解决)师:你觉得这样的数学问题有什么特点? (平均分)师:你还能提出几个平均分的问题吗?这是一幅校园风景图,虽然不是学生实际生活学习的校园,但对学生来讲既亲切又很陌生,这就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很愿意去发掘这其中的知识。二、 探索新知出示例题:有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1、学生独立计算,师板书:155=3(组)2、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师:做像这样的除法我们通常口算。那么你听说过笔算除法吗,也就是列竖式来计算除法?我们今天就学习用竖式来计算除

7、法。师介绍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以及其它部分的来源和计算步骤。(边介绍边演示) 商 3除数5/ 被除数1 5 商和除数的积0 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乘积的差 注意事项: /里面写的是被除数,“/”左边写的是除数。 相同数位对齐。 明确计算顺序,理解每一步的意义。三、 巩固质疑,练习深化1、出示:列竖式计算246 729 408 182学生独立完成,4名学生板演,再集体校对。四、 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 有余数除法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知道余数的意义,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式题。(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

8、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和自主学习教学重点:知道余数的意义,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式题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手段:多媒体、圆片。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看谁能很快说出( )里最大能填几?( )56 ( )320 5( )38( )422 6( )34 7( )24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布置联欢会会场的画面)让学生看情境图,描述不知联欢会会场的情景,续编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故事,并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有几盆? 三、尝试解决问题 师:算式怎么列?为什么这样列?(板书23

9、5= ) 师:怎样进行计算呢?请同学们用23张小圆片表示23盆花,按照布置会场的要求分一分。(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示学生分圆片的结果)师:这3盆还能不能再分?为什么?师:23盆花,每组摆5盆,摆了4组,还剩3盆。这里剩下的3盆,就是余数。师:这道题的得数怎么写呢?(让学生说一说。)写除数得数时,要先写商4 ,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再写上余数3.(板书235=43)师:这里商4表示什么?(4组)(板书单位名称“组”)这里余数3表示什么?(3盆)(板书单位名称“盆”)师:这道题的竖式会写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竖式的写法)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讨论竖式中各步表示

10、的意思,介绍竖式中余数。五、 教学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提出问题: 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呢?如果是18盆呢?如果是24盆呢?如果是25盆呢?2、板书:(略)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 除数4、小组讨论。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六、巩固练习。1、教材P51。“做一做”。(1)先填一填。(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3)订正错误。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47 6 = 33 8 =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4

11、、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七、全课小结。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2发现了什么规律?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第三课时练习十二练习内容:教材P54练习十二和补充题。练习目的: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练习重点:5、6、7、8题练习过程:一、复习:1、47-28= 34-56= 48-24=2、在( )里最大能填几?(略)3、根据题意写出横式。(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4、

12、计算:(用竖式计算)374 496 325 2575、完成教材P54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1)485=93 ()(2)337=52 ( )(3)638=77 ( )(4)56+4=346、当师傅。(完成教材P54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7、把计算卡片分一份。(P54第7题)8、求彩带的长度。一个8边行,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二、全课总结。(略)三、补充思考。(与家长同学习)(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3)有42个萝卜,

13、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四、下课。第四课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 教材P55(例4)P56上的内容。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 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教学道具: 7枝铅笔、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10根小棒。教学设计:一、复习。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4 8 37 + 5 5 8 72 824 6 7 9 56 7 49 718 3 42 6 9 4 45 92、先摆小棒,再解答。(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二、新知。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2、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