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说课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215422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树林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红树林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红树林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红树林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红树林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树林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树林说课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红树林说课稿说课人:张霞一、说教材 红树林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以“奇观”为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所以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积累。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学生特点和课标的要求,我把教学目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应用列提纲的方

2、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5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奇特,体会红树林对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3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二、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

3、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阅读教学旨在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充分预习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入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然后交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先扶后放,再回到全文,最后指导学生习作,使读写结合,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和写作。三、说教法本课教学,一是注意引导学生凭借课后两个问题,自读自悟。以学生为主,以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让学生自读自悟;二是注意引导学生凭借“金钥匙”,精略交互。“略读”与“精读”虽然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但是只是相对而言的,“精读”

4、“精”到什么程度,“略读”“略”到什么程度,并没有绝对的明确的界限。他们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配合使用,都是阅读策略、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因此,本课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凭借“金钥匙”,在自读自悟、粗知大意、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精读”“略读”交互进行,相互配合,努力促进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三是注意引导学生凭借“金钥匙”,内引外连。略读课文的教学,还要注意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点带一片,注意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语文课外拓展性学习与综合性实践。本课教学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后安排的一篇习作,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四、说学法 在学法的指导上,根据本组内

5、容和本课“金钥匙”,本课教学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主要突出二项:继续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作点批注的习惯。“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在书旁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想”。这个要求放在“金钥匙”中提出,目的不是写读书笔记,而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作点批注的习惯。本课设计注意在自学前提出要求,自学后组织交流,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流程 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1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热爱森林,长白山的茫茫林海,给他留下了许多绿色的梦,但令他从没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着梦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

6、走进他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观红树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然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相提醒易错的字。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写出课文的提纲。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1、 指读课文,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这一问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精读课文做准备。)2、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习方法。(1) 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7、(宏伟、壮丽)(2) 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相机理解:芳馨、婀娜、绚丽多姿(3) 应该怎样读?(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必须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远观部分重点要突出这一海上奇观的雄伟、壮丽,朗读时适合用高昂的语调来表现。4、 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5、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部分。回顾学法:(1) 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 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读读、画画、作批注,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

8、的方法理解。)(3)想想该怎样读?练习朗读。6、小组交流。7、全班交流。(教学时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过程,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学习,最后自学,渗透了精读课文的方法。)第三自然段要点:体会近看时红树林的幽静、神秘。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的意思。(近赏部分重点突出这一“世外桃源”的幽静、神秘,朗读时适合用舒缓的语调来表现。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第四自然段要点:体会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飘落于地,扎根于土”。简单而令人赞叹。第五自然段要点:首尾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9、 (对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却默默地奉献,造福于人类。)点题升华。四、总结全文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不仅因为它壮丽、奇特、神秘的景观,还因为它默默奉献的卫士精神,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歌颂了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红树林设计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积极开发课外资源与我校科研课题的整合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利用“书本知识”及“现代网络技术”,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

10、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追求语文训练工具性和情感性的有机统一。红树林就是基于遵循从“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这样的理念设计的。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说教材:红树林是北师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奇观”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从语文课的工具性来分析,能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给文章提纯的能力,从而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给课文列提纲。同时,也使其它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训练。从语文课的情感性分析,课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热爱之情。像这样借物喻人的文章,我们就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既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又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使工

11、具性和情感性相互结合,水乳交融。红树林这篇文章在本单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贫瘠不毛”等词语的意思.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培养民族

12、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难点: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在第二课时安排一次以本篇课文写作方法为蓝本的作文指导)渗透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说学情:我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有着很好的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教育。他们的见闻比较广。有一些孩子真的去过海南,亲眼见过红树林。这对于学习本课来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些朝气蓬勃的学生,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第二单元以奇观为主题前两篇文章已带给孩子们太多的惊奇和震撼,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另外他们有很好的一个学习习

13、惯,就是查阅资料。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查到相关的信息,丰富课内外知识。班级的bb平台“乐游园”上也提供了很多有关的资料。“红树林”这一课题,它对于既好动又好奇的六年级学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同时大部分孩子在预习中,对红树林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的兴趣会很浓。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以课前文化点心课上拓展和课后积累交流的形式共享)学生展示课前文化点心。说教法: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及完整的情节,在课堂教学中施展出独特的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充分利用课件,激发

14、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情景,能够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根据我以往的教学实践,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至少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发挥辅助作用,而且是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所不能替代和超越的:1辅助掌握生字,词语;2辅助阅读课文,落实重点,突 破难点;3辅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4. 辅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我为本课选择的教法是:1、主题探究法。2、情景教学法。教学流程:设疑导入初读感知精读感悟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一、设疑导入借助课件激发兴趣,设疑导入新课。导言设疑:“我们的家在宇宙中是最美的,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知道

15、为什么吗?(百分之七十是海洋)(链接课件)再提出“那么,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红树林的呢?”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这里我从情感性的角度出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通过用图画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二、初读感知借助课件巩固字词,感知全文。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然后,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内互相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然后借助课件出示读一读、写一写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从而巩固了新知。接着让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自己写出课文的提纲,组内交流汇报。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四个探究主题。(板书主题)(这个环节我从工具性的角度出发,我选择了“主题探究法”,根据这个方法,把课文内容分解成主题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探究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