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203026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山东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山东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山东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山东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2011-2015年)二O一二年三月- 2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01第二章 基础与条件01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03第四章 区域布局05第五章 现代渔业综合园区06第六章 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07第七章 保障措施12附件1 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创建标准16附件2 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备选项目表39附件3 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布局图86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现代渔业园区是实施渔业“双十工程”,实现“渔业振兴”的重要载体。建设省级现代渔业园区,是实施渔业重点带动战略,提高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的关键环

2、节,是优化渔业产业结构,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为指导和规范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制定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依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和山东省渔业振兴规划均将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第三条 园区类型。本规划园区分为省级现代渔业综合园区和重点产业园区两大类。其中省级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包括海洋牧场、标准鱼塘养殖、浅海设施养殖、工厂化养殖、渔港经济和休闲渔业6种类别。 规划期为2011-2015年。第二章 基础与条件第四条 产业基础。我省是渔业大

3、省,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水产品总产量、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出口创汇等主要统计指标均位居全国首位。通过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工程,已建设以人工鱼礁为载体的海洋牧场区43处,投放礁体260万立方,礁区面积3000公顷;发展深水网箱1200个,形成深水网箱养殖集聚区5处;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1处,保护区面积20万公顷。通过实施标准化池塘整理工程,已开建渔业池塘养殖园区12个,标准鱼塘养殖基地100个,改造扩建工厂化养殖车间60万平方米。通过实施国家重点渔港建设工程,已建成设施、功能较好的中心渔港12处、一级渔港10处。 通过开展渔业休闲区认证,推动建设省级休闲渔业点11

4、0处;创建了长岛渔家乐、荣成渔民节、泰山赤鳞鱼放生节等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第五条 工作基础。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工程规划、山东省500万亩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规划、山东省渔业原良种工程规划等十大渔业基础工程建设规划已颁布实施。省级以上财政已先后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标准鱼塘、海洋牧场等重点产业园区发展。第六条 政策环境。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确定,重点发展水产增殖业、健康养殖业和休闲渔业,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确定,强化渔业园区、基地和企业载体功能,推进现代渔业发展,凸显现代渔业的优势产业地位。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推进实施现代渔业

5、“双十工程”,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区和生态化养殖区。2012年省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规划建设黄河三角洲200万亩国家生态渔业基地,创建一批省级现代渔业园区。第七条 发展潜力。全省现有海水养殖面积50多万公顷,宜渔待开发浅海滩涂面积50万公顷,宜渔未利用的海底面积80多万公顷。全省现有淡水养殖面积20多万公顷,宜渔待开发盐碱涝洼地、矿业新生湖(煤矿塌陷地)等土地(水面)70万公顷,宜渔湖库等淡水水域100多万公顷。山东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和丰富的渔文化资源,发展现代渔业园区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第八条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

6、收,通过集合资源、集成技术、集中项目,打造一批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将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成全省渔业重点产业聚集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渔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区,带动全省现代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九条 基本原则(一)坚持高端定位,提高档次。积极促进现有渔业园区通过拓展范围、配套设施、完善制度,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推进园区改造升级。(二)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与新渔村建设、城镇化发展、海洋功能区划等统筹考虑,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三)坚持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园区建设要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优先选划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增收效果显著

7、、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或基地。集中投入、强化措施,重点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短板”制约因素。 (四)坚持整合资源,多方投入。园区建设要多渠道融合资金。多方面整合资源,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和吸附作用,引导企业、合作组织和养殖场(户)参与投资建设。(五)坚持市场主导,渔民自愿。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尊重和保障渔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渔民群众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第十条 目标任务。到2015年,建成300个左右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其中:30个左右综合园区,50个左右海洋牧场园区,75个左右标准鱼塘养殖园区,25个左右浅海设施养殖园区,

8、 60个左右工厂化养殖园区,35个左右渔港经济园区,55个左右休闲渔业园区。工作中突出抓好100个左右的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带动面上现代渔业园区创建工作开展。各类省级现代渔业园区面积占同类型产业面积的30%;水产品总产量400万吨,产值720亿元,分别占全省水产品总产量和渔业总产值的40%和50%;节能减排、碳汇贡献等处于全省行业领先水平;渔(农)民纯收入高出周边地区25%以上。第四章 区域布局第十一条 布局原则。根据我省区域渔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差异,围绕浅海、滩涂、河流、湖泊、水库等重点区域,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引导产业集群,发挥优

9、势互补,提高竞争优势”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省级现代渔业园区空间布局,深化园区在现代渔业建设中的载体和平台作用。第十二条 区域布局。依托渔业重点县域和省级现代渔业综合园区建设山东半岛现代渔业示范区。沿黄河打造黄河生态渔业产业带,沿海岸带打造半岛高效渔业产业带,重点建设海洋牧场、标准鱼塘、浅海设施、工厂化、渔港经济和休闲渔业等六大省级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形成“一区两带六园”的总体格局。海洋牧场园区主要分布于胶东半岛-30米以浅海域。标准鱼塘养殖园区主要分布于黄河三角洲、黄河故道、内陆湖库区和矿业新生湖(采矿塌陷地)等宜渔区域。浅海设施养殖园区主要分布于胶东半岛-10米以浅海域。工厂化养殖园区主要分

10、布于沿海、内陆主要品牌渔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渔港经济园区依托沿海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和内陆重点渔港建设。休闲渔业园区主要分布于都市及城镇周边。第五章 现代渔业综合园区第十三条 园区概念。现代渔业综合园区,是在渔业产业规模和产业比重较大的优势县域建设的,充分体现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新功能、新机制等特点的,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集聚、多功能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的产业区。省级现代渔业综合园区由二个以上省级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组成,每个园区产业形态和产业特色鲜明。第十四条 建设目的。通过省级现代渔业综合园区创建,建设一批全省渔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现代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渔业的样

11、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区。第十五条 选划原则。省级现代渔业综合园区的单一重点产业园区面积应符合分类型渔业重点产业园区选划标准。主要分布于基础较好和发展潜力大的渔业重点县域。第十六条 建设重点(一)基础设施建设;(二)技术研发与集成推广;(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四)产业化体系建设;(五)生态循环渔业建设。第六章 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第一节 海洋牧场园区第十七条 园区概念。海洋牧场园区,是指在特定海域内,通过投放人工礁体、增殖底栖渔业资源和培育海底藻床等工程和技术手段营造的适合海洋生物聚集、生长与繁殖的“人工渔场”。海洋牧场主要是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改造滩涂等措施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

12、和索饵的环境,并采取人工育苗和天然育苗相结合,扩大种苗培育数量,实现规模繁殖和计划放养。第十八条 建设目的。通过省级海洋牧场园区创建,改善近海渔业生产状况,增加水产品产出,增加转产渔民就业机会和渔民收入。第十九条 选划条件。海洋牧场依其功能分为资源增殖型海洋牧场、休闲生态型海洋牧场和资源保护型海洋牧场。资源增殖型牧场一般选划在0-15米浅海水域,以海珍品增殖和底播增殖贝类为主;休闲生态型牧场一般选划在-5-30米海域,以吸引聚集各类鱼类为主;资源保护型牧场一般选划在各类海洋保护区内,以限制捕捞作业,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人工鱼礁类省级海洋牧场园区海域面积不少于10000亩,礁体规模不少于30万空

13、方。底播增殖贝类省级海洋牧场园区海域面积不少于50000亩。第二十条 建设重点(一)人工鱼礁礁体制作投放;(二)增殖放流和藻类移植、贝类底播增殖;(三)游钓船艇、垂钓浮台等休闲设施建设;(四)管理船艇、界限标识等管理设施建设;(五)技术研发与推广。 第二节 标准鱼塘养殖园区第二十一条 园区概念。标准鱼塘养殖园区,是指池塘集中连片,建设标准较高,养殖技术规范,管理模式先进,且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具有较强示范效应的规模化生产基地。第二十二条 建设目的。通过省级标准鱼塘养殖园区创建,建设一批“精品池塘”养殖样板区,推动全省池塘养殖实现厂区园林化、品种特色化、养殖生态化、质量安全化、管理制度化。第二十

14、三条 选划条件。省级标准鱼塘养殖园区选划在池塘承包合同稳定,符合当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取得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宜渔区域。池塘集中连片,园区面积在黄河三角洲地区10000亩以上,沿海和黄河故道区域5000亩以上,其它区域1000亩以上。 第二十四条 建设重点(一)池塘开挖、整形、清淤;(二)进排水系统改造;(三)新品种引进和技术研发;(四)疫病、质量、水质检测设备购置;(五)产品认证和品牌培育;(六)科技入户平台建设。第三节 浅海设施养殖园区第二十五条 园区概念。浅海设施养殖园区,是指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建设的、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具有显著抗风浪作用的设施养殖基地。第二十六条 建设目的。通过省级浅海设施养殖园区创建,建设一批高产、高效、高质的 “蓝色食品”主养区,促进浅海养殖模式生态化、空间立体化、作业机械化,推动全省碳汇渔业发展。第二十七条 选划条件。省级浅海设施养殖园区选划在符合当地海洋功能区划,取得海域使用证和养殖证的浅海海域。筏式养殖区集中连片规模10000亩以上;深水大网箱养殖集中连片20箱以上。第二十八条 建设重点(一)筏架、网箱、吊笼等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二)养殖与收获机械的研发与推广;(三)苗种繁育、养殖技术研发与集成推广;(四)浅海养殖区休闲旅游设施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