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173923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教案 篇一:初中地理-日本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教学分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中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域一章的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经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经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通常方法,“日本”一节不管在新教材还是老教材中,全部是关键讲解的国家,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含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日本第一课时部分内容关键为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及预防。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怎样分析一个区域的

2、自然环境特征已经有了一定得基础,经过板块运动学说的学习也了解了部分地震发生的原因。但学生对灾难的影响和预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知识点也就成为本节课学生探究的关键。对象分析本节课的讲课对象为初一学生,经过前半学期的观察,感觉学生的基础很好,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另外,学生经过学习本册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也积累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以上全部为本节课以探究活动为主来进行提供了必须的确保。教法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到的知识点多,适合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机会也

3、很多,但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流水账似的全部具体过一遍,必需有所取舍,才能做到突出关键、突破难点。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采取活动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交流合作等方法,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本课包括的新内容。这么做,首先经过活动能够更加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经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一个飞跃。作为刚刚步入初一的学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地理学习上可能存在差异性,基础弱尤其是读图、识图能力差的学生不一定能适应探究式的教学,设计畅所欲言、答疑解惑很必须,学业优良的学生会不满足于教材现有内容,会提出部分边

4、缘性或更细的问题,老师不能限制其思索,在课堂上或课下进行指导,从而达成“因人施教”的目标。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掌握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方法,并会举一反三。2.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难:多火山和地震,并分析成因。过程和方法:1.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关键灾难及成因分析的方法。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络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她们知道地震时怎样进行自我保护。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3.培养学生有关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教学关键难点依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关键、难点以下

5、:教学关键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关键城市的分布。2.日本的关键自然灾难:火山地震及原因。教学难点1.日本的关键自然灾难:火山地震及原因。2.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导学法、活动探究法、比较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第一课时 共2课时教课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篇二: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中学地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加模式”一、课程标准要求和分析课标要求: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加模式,世界上有哪几个关键的增加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学生需要学会将不一样的增加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取得对多种人口增加模式特点的

6、认识;学生要会分析不一样的人口增加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课程分析:经过图表“历史上的人口增加”分析、说明人口增加不一样时期的增加快慢是不一样的;经过多则阅读材料分别说明而且分析三种人口增加模式即“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本章节是有关人口问题的内容,和目前社会现实比较靠近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和技能经过图表、阅读材料分析说明人口增加的三种基础模式;阅读部分经过说明不一样地域的资料,以此来分析三种人口增加模式形成原因和其人口增加模式的基础特点;阅读部分也对三种模式分别进行了深入的论述。2、过程和方法经过读图、阅读部分的分析,提升读图析图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阅读各则材料

7、来了解人口增加模式的基础特点和了解每种模式的意义;了解多个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从而对人口增加模式有深入的认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对人口增加模式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联想到现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人口增加既不能过快也不能停滞不前;应该保持在自然环境能承载的范围内。三、教材分析本章节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对人口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和学生的互动,无形中让学生形成对人口问题的部分基础认识,为接下来几章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本章节“人口增加模式”有三部分内容:一是“高-高-低”模式;二是“高-低-高”模式;三是“低-低-低”模式。经过三部分内容的

8、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不一样时期人口增加模式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演示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起来3.图表分析法、比较法五、教学关键、难点关键:1.人口增加模式特点及其分布2.中国人口增加情况难点:分析人口增加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加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原因六、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熟悉中国乃至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分布,在此基础上,学习人口发展的规律,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年纪阶段的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较小。本节内容系统性教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反思等教学步骤,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利用图表分析法、材料分析、比较等方法,正确

9、定识人口增加和环境的关系。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世界热点问题,并展示书本图1-1历史上的人口增加相关图片及资料老师活动 1介绍世界热点问题;“地球村”的“村民”情况2提问:世界人口改变经历哪多个阶段?展现怎样的增加趋势?什么时候增加最快?3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活动 分组合作探究,分析世界人口增加的“j”形曲线图,并由每组组员推荐代表设计意图 1以世界热点问题来导入本课,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2经过合作学习,了解历史上及多年来人口增加的特点转承 人口增加速度有快有慢,能够用自然增加率来表示一、人口增加1人口自然增加率的概念老师讲解 人口自然增加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减的得数2自然增

10、加率、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及计算老师引导 自然增加率、出生率、死亡率的概念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计算书本资料中埃及、日本两国的自然增加率;比较两国增加速度快慢 埃及日本 合作探究:推导自然增加率、出生率、死亡率的计算公式设计意图 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人口增加的相关概念为下一步讨论人口增加速度快慢的影响原因做好准备3影响人口增加的原因老师提问 影响人口增加的关键原因有哪些?学生活动 合作探究:影响人口增加快慢原因有哪些?哪些因素是正增加、哪些是负增加?起决定性的原因是什么?(讨论结果)影响人口增加快慢的决定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设计意图 经过合作探究,熟悉影响人口增加的关键原因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原因转承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人口增加的决定原因,则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因为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大致有哪些人口发展模式?二、人口增加模式老师活动 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加模式转变图” 下图 ,比较人口增加模式四个阶段多媒体展示表格,需要填写各人口增加模式的特征、原因、分布地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