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寝室室友关系案例分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146140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寝室室友关系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生寝室室友关系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生寝室室友关系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生寝室室友关系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寝室室友关系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寝室室友关系案例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寝室同学关系问题案例分析思政一班 xx1128案例材料:刚进大学,小李(化名)与同寝室小张(化名)以及隔壁寝室的小王、小 强(化名)成为一个关系亲密的小团体。四人又是同班,平时大部分时间在一 起活动,曾被同班同学戏称为 “四人帮 ”。相处之初,大家还是比较愉快的。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同寝室小张之间的关系开始有些紧张,俩人性格、处事方 式和生活习惯的不同,逐渐显露出来。彼此都有看法,在生活交往中开始疏 远。这个室友对小李也有敌意,说话、做事有时显得十分尖刻,好像总想抓机 会揭小李的短处。小李曾经为缓解彼此的关系做过努力,不但没有效果反而更 恶化。其他两人还不清楚小李和小张闹到这种地步,但

2、感觉小张和室友的关系 好像比跟小李要更亲近些,所以没有也没想到合适的方式向他们讲明。因此表 面上四个人还是与往常一样在一起学习娱乐,上课时他们不得不在一个小组讨 论问题,他们在一起比较尴尬,想避又避不开。这种状况经常影响到小李的情 绪,以至于不能安心的学习。小李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萌发了从四 人小团体中脱离出来的念头,想一个人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但是他 又担心其他人会误会他,以为他对他们不满意。他想对其他俩人说明和小张的 关系,但因为小张和他们的关系好像比他更近,又担心他们不信任他,所以很 为难。就这样要经常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觉得日子很难熬。小李的 关系应该怎么处理?

3、他该不该走出这个小圈子?又怎么和圈子中其他同学解 释?案例分析:1交往被动但有化解矛盾的心理要求从他的言谈举止初步判断,这名学生安静、忍让、善良但有些敏感,很在 乎他人的评价。所以他在自己的交友圈里显得比较被动。当人际关系开始有变 化时,他不是被动的适应,就是试图采取避让的方式。他十分担心自己被人误 解,希望能够化解成员之间的矛盾,却没有勇气和能力设法让别人了解自己的 想法。2存在人际依赖但独立意识渐长xx 的心理特征还停留在青年初期(15、16 岁至 18 岁)阶段在交友上体现出来的小团体特征。青年初期是集 体意识最强的时期,对集体有着不同程度的依恋或依赖,所以宁愿委屈自己也 不愿轻易破坏团

4、体成员之间的感情,仍然维系着尽管是表面上的团体的完整, 以获得团体成员的普遍接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 学阶段的青年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体现为要求越来越多的独立空间,原来亲密 无间的伙伴关系已经不能适应这时的心理需求,于是难免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 心理冲突。3有悲观倾向但有改变现状的愿望小李在人际交往出现问题之后,也想过一些可能解决的办法,但他总是担 心会发生最坏的结果。比如,在与室友尝试作过一次初步沟通遇挫之后,就没 有再作努力,因为他担心自己主动找对方沟通非但不能好转反而导致关系更加 恶化,他觉得对方能主动找他谈更理想;另外,在萌发脱离四人小团体的想法 之后,却迟迟不能做

5、出决定,深怕自己解释不清,受到其他成员的误解,影响 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于是宁愿伪装自己的尴尬,也没有找机会说明和室友 的真实关系。人人都希望事情的发展符合最佳期望值,最坏的后果不要发生。但不代表 不作努力。被动适应和消极避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矛 盾。解决方法 (以心理指导方法为主 ):首先,尝试在人际交往中增强主动性,有原则地包容对方。可以再主动与 产生矛盾的室友进行一次深入沟通,友善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行为孕育行 为,你对我友善,我对你也会友善,这就是心理学互惠关系定律。人际关系是 需要一些耐力的。在这个意义上,宽容就是耐心,就是给对方第二次机会。即 便有过一次冒犯

6、,也要以一切着眼于未来的心态,给对方改正的机会(但机会 是有限的),从而有助于重新合作。 “弱者才会残忍,唯强者懂得温柔。 ”用体 谅改变别人,和不相投的人相处是一种思维艺术。宽容的基础是坚强,是自 信,是不易受伤。有容乃大是人际交往中所提倡的,但要切记莫因为一味迁就对方而忘记自 己做人的原则。要提倡人际合作,但也不必惧怕冲突,要学会在冲突中成熟和 成长,了解该放弃什么,该坚持什么。注意不要和他人发生正面冲突,伤人的 话永远不要说出口,要给双方留有余地。其次,正确认识大学生的交往特征,摆脱人际依赖,拓宽个人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是有一定限度的。由开始的人际吸引,使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越来越密

7、切,直至维持一定的亲密关系,达到平衡就不会产生冲突。 但超越这个距离,走得太近,反而会产生排斥,打破原来的不平衡,出现人际 关系紧张。因此,进入大学阶段之后,仍带有青少年特征的伙伴之间的心理距 离就需要及时地调整。否则很容易发生排斥。大学生处于青年晚期阶段。人际 交往不会再像少年期或青年初期那样,一产生友谊便会亲密无间,一有冲突就 会不欢而散。那时的人际关系也是极不稳定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明显区别于中学时代,加上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比较 多,因此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独立性也会不断增强。个体所要求的 独立空间自然要比青少年时期更大。因此,随着身心不断地成熟和独立意识的 不断增强,原先的团

8、体成员关系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以维持人际平衡。如果小李希望团体成员恢复到当初的亲密状态,这种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小李陷入人际困境,正是人际距离需要及时作出调整的时候。他希望拓宽个人 的独立空间,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是青年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 求,这时需与同伴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这是保持平衡的人际关系所必需作出 的调整。最后,要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要主动的努力调整和室友的关系(人际距离),要相信自己所做的努力会 有效果。 “关系 ”是相互的,这种不和谐、不愉快的关系,不仅影响自己,也影 响对方。想改变现状的需求,是小李的,也是小张的,只是看谁更有勇气去改 变现状。如果关系确实不能缓和,要设法让团体中其他成员了解情况,有必要的 话,可以请他们较信任的第三方帮助澄清事实,最终他们肯定会给予小李一定 的反馈,甚至帮小李一起调整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案例启示:1、这个案例首先反映了大学同学之间的友情问题,这启示同学们应该从学 生自身角度正确认识大学之间的友情,要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2、上述案例中的小李也可以从辅导员老师那里寻求帮助,帮他打开心结, 振作起来,重拾与室友交往的信心。3、从案例中我们也能看到是从小李自身角度出发角度解决问题,也可以采 用第三者介入扮演其中的调节者,解决此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