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096867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1. 专题地图的概念实质,与普通地图的区别和联系。(P10)2. 专题地图的分类。(P10)3. 专题内容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P10)4. 十种表示方法的概念、特点,表示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5. 专题地图的符号设计要点,分点状、线状和面状论述。6. 编制专题地图的过程和步骤,计算机环境下专题地图生产的工艺流程。7. 试述普通地质图、地貌类型图在内容分级、表示方法和设色原则方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8. 举例说明政区地图与人口地图的特点与主要内容9. 专题数据分级处理的原则和方法。(P56)10. 地图综合的三个重要方面11. 地图注记的原则第一章 绪 论一

2、、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型。专题地图的定义: 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而完善的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专题地图的基本特征: 1,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它要素的显示则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 2,内容更加广泛多样。专题地图上表示的内容,除了那些在地表上能见到的和能进行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外,还有那些往往不能见到的或不能直接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 3,不仅可以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例如环境保护方面的地图,人口地图和经

3、济预测图等。二、专题地图的分类 地图分类的标志很多,就专题地图而言,主要有按内容、按数据特征、按内容概括程度和按用途分类。1、按内容分类 专题地图按其内容的专题性质,通常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它专题地图。每一类地图又可细分为若干种。(1) 自然地图可分为: 地势图、地质图、地球物理图、地貌图、气象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地理图、 综合自然地理图(景观地图或生态地图)等。(2)人文地图可分为: 政区地图 以反映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国内行政区划及政治、行政中心为主要内容; 人口地图 包括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民族分布、居民的自然变动、居民迁移以及居民的其它组成等内

4、容; 经济地图 包括自然资源(动力资源、矿产资源)、各工业部门、农业部门、林业、交通运输(铁路、公路、航运、货物运输等) 、通信联系(电信、邮政等)、商业、财政联系、综合经济等内容; 文化地图 以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分布和机构设施为主要内容; 历史地图 表示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3)其它专题地图:指不能归属于上述内容类型的专题地图,而适用于某种特种用途的地图。如航海图、航空图、特种军用地图、城市地图、规划设计地图等,或者是用途广泛而内容包含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综合性地图。2、按数据特征分类 尽管专题地图所能反映的内容非常广泛,但将它们表示在地图上,从其内容的数据特征而言,无非是两种,即定性数据,

5、定量数据(含分级数据)。 3、按内容概括程度分类 专题地图按其内容在地图上概括的程度和繁复程度,可分为解析型、合成型和综合型三种。第二章 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及其表示方法一、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分布特征。1、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 一般可归纳为三大类: 1)实地上分布面积较小(按地图比例尺仅能定位于点)或呈点状的,如居民点、工矿企业中心; 2)分布呈线状或带状的,如道路、河流、海岸等; 3)呈离散的或连续的面状分布,可分为: 间断而成片分布于广大面积上的,如湖泊、沼泽、森林、某种矿藏的分布区等; 在大面积上分散分布的,如人口分布、某种农作物播种等; 连续而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的,如气温、地质构造

6、、土壤类型等。前两种离散分布的有一定的相对意义,如散布的集群可视分为成片分布、而在大面积上大量的成片小块可视为散列,应相应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2、各种现象的时间特征 通常有四种情况: 1)反映现象特定时刻的,如其一截止日期的行政区划状况或工业产值,可有历史、现状和未来三种状况; 2)反映现象变迁过程的,如人口迁移、战线移动、货运等; 3)反映某一段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两个时间的经济对比;4)反映现象周期变化的,如许多气候象,水文现象。二、专题地图的十种表示方法的概念。(强调表示手段、所表示现象的分布特征和指标特征)目前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一般有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法

7、、范围法、点数法、统计图法和运动线法。表示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现象和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地图用途的要求(表示信息的精度及其使用的性质)。定点符号法(以下简称符号法)是采用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符号,表示各自独立的各个物体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的方法。符号法以符号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反映物体的特定属性:符号的形状与颜色表示质量特征,即定性特征;符号的大小表示数量指标,即定量特征。电子地图中利用符号的焦距、时间等变量反映现象的动态变化。线状符号法:用线状符号表示呈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的物体的质量特征。线状符号在普通地图上的应用是常见的,如用线状符号表示水系、交通网、境界等。线状符号除了表示上述要素外,常用

8、来表示一定范围内专题要素的主要方向,如地质构造线(图2-8)、山脉的主要走向、气象上的锋、社会经济现象间的联系等。线状符号可以用颜色和图形(形状),表示专题要素的质量特征,如区分海岸类型,区分不同的地质构造线(图2-8),表示某河段在不同时期内河床的变迁位置。线状符号一般不表示数量特征,符号的粗细只代表质量等级的差异,如主要和次要的区分。质底法是把全制图区域按照专题现象的某种指标划分区域或各种类型的分布范围,在各界线范围内涂以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乃至注以注记),以显示连续而布满全制图区域的现象的属性差别(或区域间的差别) 等值线是专题要素数值相等的连线,例如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

9、降水量线、等磁偏线、等震线、等重力异常线等等。范围法使用轮廓线、底色、晕线、注记、符号等整饰方法,在地图上表示某专题要素在制图区域内间断而成片的分布范围。点数法用一定大小的、形状相同的点子,表示分散分布现象的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法。定位图表法是一种用定位于现象分布范围(整个制图区域或线状连续分布)某些地点或均匀配置于区域(或线状分布范围)内的一些相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表示全制图区域或沿某些线状分布范围内的呈周期性变化现象的方法。分区统计图表在制图区域各个区划单位(通常是以行政区为区划单位)内,按其相应的统计数据,描绘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以表示并比较各个区划单位内现象的总和构成及动态,

10、这种方法叫分区统计图表法。统计图表通常描绘在地图上个相应的分区内。分级统计图法分级统计图法,是在整个制图区域的若干个小的区划单位内(行政区划或其他区划单位),根据各分区资料的数量(相对)指标进行分级,并用相应色级或不同疏密的晕线,反映各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分布差别。运动线法是用运动符号(箭头)和不同宽窄的“带”,在地图上表示现象的移动方向、路线及其数量、质量特征。三、表示方法的比较(区别与联系)与配合,当相同表示手段的两种或多种表示方法配合时,应怎样处理。1、符号法和定位图表法 联系:表示手段相近,都是用有定位意义的符号或图表表达现象的特征。 区别:(1)符号法反映呈点状分布的现象。尽

11、可能反映全部点的分布状况;定位图表法利用典型点上的现象来说明整个面上或线上现象的特征。 (2)符号法说明特定时刻的或某一段时期内的现象; 定位图表法主要用于说明周期性发生的现象 。 (3)符号法每个点有较强的独立性,定位图表法表示一个点不能全面反映制图区域的现象。 2、符号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 联系:两种表示方法表示的手段可以完全一样。都可以表示现象的数、质量指标。 区别:符号法中的每个符号在地图上的位置代表具体物体的实地位置,它的大小表示该现象在该点的数量指标。符号之间可以压盖。其表示的是在空间呈点状分布现象的特征。分区统计图表中的每个图形并不代表某一具体物体,而是代表某个区划单位内某全部现象

12、的总和,它可配置在区域内的任一适当位置 。通常情况下图表之间不可以相互压盖。其表示的是在空间呈点、线、面状分布现象的特征。3、线状符号法与运动线法 联系:线状符号法与运动线法均可用线状的符号表示定位于线(或两点间)的专题现象,有些图上两种方法形式上也颇相似 。 区别:(1)线状符号法是表示实地呈线状分布现象的分布,是反映静态的现象;运动线法则反映各种分布特征现象的运动(或发展)状况,是反映动态的现象。 (2)线状符号法一般是反映现象的质量特征,如海岸类型、道路种类等等,运动线法则常用复杂的“带”表示现象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3)线状符号的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定位比较精确;运动线法的结构有时很复杂

13、,定位亦不够精确,有时仅表示两点间的联系或概略的移动路线,在表示面状现象时,符号只表示运动的趋向,并无定位意义。 4、范围法与质底法 联系:范围法与质底法都是反映面状分布现象的方法,并且都是以底色、晕线或花纹等形式反映质量特征为主的。 区别:(1)范围法表示的是某一种或几种专题现象分布的具体范围,几种现象的分布范围可能会重叠,在范围外无此类现象的地区成为空白。质底法表示的是全制图区域内按现象的质量指标进行的分区,分区不可能重叠,全区也无空白;范围法能表示现象的渐进性和渗透性,而质底法一般不能表示现象的渐进性。 (2)范围法往往是根据各具体现象的各自分布状况描绘它们的范围轮廓,而质底法中的各区域

14、则是在统一的原则和要求下,经过科学的概括而划分的。所以,范围法中各区域范围是各自独立、互不依存的,不同现象的范围轮廓的概括程度也不一定是同等的。质底法中的分区单位间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彼此毗连,有着同等的概括程度,如果这一分区范围扩大,必然是另一区域缩小,不同的概括程度则会改变原来对分区指标的正确反映。5、点数法与分级统计图法 联系: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表示分散分布的现象的集中程度和发展水平 。 区别: (1)表示的手段不同 (2)分级统计图法能简单而鲜明地反映地区间的差别,尤其是反映各区域经济现象的不同发展水平,能得到各地区简单的相对数量指标的概念。点数法能较好地现象分布的地理特征,它能反映

15、现象的绝对指标。 (3)点数法比分级统计图法统计得详细,但分级统计图法更实用。易于设计与制作。6、分区统计图表法与分级统计图表法 联系:分区统计图表法与分级统计图表法均是以统计资料为基础的表示方法。他们都能反映各区划单元之间的数量差别,但不能反映每个区划单元内部的具体差异。 区别:(1)分区统计图表法的分区比较固定,如以某一级行政区域为划分依据 ,分级统计图法则不然,它是以相对数量指标的分级为划分依据的(各级所包括的分区的数目不一定同等且不固定)。当分级改变后,各色级的范围也随之改变。(2),当各个区划单元的数量指标值很接近时,从分区统计图表上很难看出它们的差别,而在分级统计地图上,只要适当地选择分级,就可清楚地表现出其微小的差别。其次,在同一幅分区统计图表上,可以明显地反映出现象的几种指标的结构,分级统计图上则很困难。但表示单个指标时,色级要比统计图表明显得多。 (3)分级统计图法可以与其他精确制图方法配合使用,但分区统计图表法较难配合,特别与符号法不宜一起出现。7、表示方法配合运用的原则和可能性 1、应采用恰当的表示方法和整饰方法,明显突出地反映地图主题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