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人轶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096851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名人轶事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清代名人轶事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清代名人轶事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清代名人轶事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清代名人轶事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代名人轶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名人轶事(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代名人轶事简介第一篇:清代名人轶事 篇一:2011年-清代名人轶事_将略篇 罗 提 督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还没有到,众人认为要等待禧恩来了再进攻。罗提督说:“包围时间长了我方军队会懈怠,叛军必定会逃跑。”于是违背众人的意见马上进攻,叛军几乎全部被消灭。 译:东乡人罗提督的战功在圣武记中记载得很详细了。他的智慧也足可以谋划大事, 不是只凭借武力称雄一时。罗提督曾经率领军队进入南山,搜捕残余的贼寇,

2、村民深受猴群偷吃田里的粮食之苦,早晨必须用火器才能惊跑猴群。罗提督问明原因,让人捕来一只猴子,剃除猴子身上的毛,在这只猴子的脸上画上大眼睛等又丑又怪的形状。第二早晨等群猴来时,把那只猴子放回去,猴群都惊吓跑了,以后再也不来了。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稍)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译:罗提督常向别人讲述自己年轻时做贼时的事,一点都不忌讳,并且请读书人详细地记 载他做贼的事,真的是不一般的

3、男子汉啊!(罗提督)改变品行后,才娶了妻子,他忽然患上了怪病,各种方法都治不好。一个道人路过门前说:“我有办法可以救你,只是要拿三万钱才能给你配药。”罗提督自忖家里贫穷,哪里拿得出三万钱,就对他的妻子说:“我病得就要死了,你也会饿死。如果卖掉你,得到钱去买药,那么我们俩都可以活了。”妻子哭泣着听从他,后来他的病果然好了。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译:(罗提督)官至夔州游击时,夔州关靠近夔州峡,山

4、水迅猛湍急,瞬间千里。贩卖私 盐的船到了(往往)就敲锣呐喊,越过夔州关走了,他们的船都配备大炮器械,船两旁绑着大毛竹,像弓一样弯着。有别的船要追上时,就吹断绳子将毛竹发射出去,追的船一定翻倒,没人敢触犯(他们)。罗提督招募擅长游泳的人,拿着锋利的锯子事先藏匿在上游的水中,等盐船经过时,靠近船用锯子锯盐船的舵。盐船抵达夔州关时舵正好断掉,盐船不能前行,触碰礁石被撞破,贩卖私盐的人就全部被抓获。罗 既 官 游 击 ,乃 遣 人 访 其 妻 ,以 重 金 赎 还 。为 夫 妇 如 初, 报 其 鬻 身 救 夫 之 义 也 。此 事 不 足 训 ,然 以(之) 视(那些) 少 共 艰 苦, 既 贵而

5、厌 弃 其 糟 糠 者 ,其 厚 薄 之 区 ,殆 不 可 以 道 里 计。 天 生 豪 杰, 磊 磊 落 落, 安 得 以 道 学 家 之 律 绳 之? 译:罗提督做游击官后,就派人寻访他的妻子,用重金将妻子赎回,还像当初那样做夫 妻,报答妻子当年卖身救自己的恩情。这事不值得效法,然而拿这与年轻时共同经历艰苦、富贵后厌恶嫌弃糟糠之妻的人比较,这当中的重情与薄情的差别,几乎不能用里来计算。罗提督天生豪杰,光明磊落,怎么能用道学家的法则来衡量呢?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pf)至一老妪(y)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

6、绝侪(chi等辈、婚配)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译:罗提督年轻时是无赖之徒,多次行窃,县令抓捕到他,用棍杖将他打晕,将他抛弃在 荒野。(罗提督)半夜苏醒过来,艰难地爬到一老婆婆家,老婆婆救了他。于是他改变品行,投身行伍,在同辈中是最骁勇善战的。当赵金龙发动叛乱时,罗提督接受任命,和总督卢坤前往平叛。叛军已经疲困,就要被擒获了。当时宣宗皇帝命令尚书宗室禧恩前来监督军队,(禧恩) 注释 韬:(韜)to 1、 弓或剑的套子。 2、 隐藏,隐蔽:光养晦(隐藏才能,收

7、敛锋芒,不 使外露。亦作“韬晦”)。 3、 用兵的谋略:钤。略。夔:ku 1、敬谨恐惧的样子。 2、立肃立。 3、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撄:(攖)yng 1、接触,触犯:怒。其锋。 2、扰乱,纠缠:“不以人物利害相”。 宁(道家所追求的一种修养境界,指心神宁静,不被外界事物所扰)。洵:xn 1、 诚实,实在:美。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2、 疏远。 3、 流泪:涕(默默流泪)。 窭:(窶)j1、数用茅草结成的圆圈。放在头上做顶东西的垫子。 2、 贫穷,贫寒:家子(贫穷人家的子弟)。 瘳: chu 1、 病愈。 2、损害,减损。鬻: 本义为“粥”,引申为“卖”。鬻文(为人撰写文章而接受酬

8、劳,即“卖文”),鬻技(出卖技 艺以谋生),鬻歌(卖歌,以歌唱谋生),鬻爵(出卖官爵)。成语“卖官鬻爵”,形容政治 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 训: 典式,法则。成语“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糟糠:酒糟糠皮,是穷人赖以生活的食物。后常用“糟糠”形容穷困共患难。“贫贱之交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知心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道里:指道学家主张的法则、规律。 磊磊落落:分明的样子,也形容胸怀坦荡。 绳: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绳墨,准绳, 绳正,绳之以法。【答案】c (a为所苦,苦于,使困苦

9、,困于。例:列子汤问:“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 b释放;放走。例:纵火,纵虎归山,七擒七纵。d到达,抵达。例:抵京,抵临,平安抵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答案】b (凭,介词/相当于“而”,表顺承。a他的,代词。c他,代罗提督。d将,将近,副词。) 7、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 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10、 俟船过,附而锯其舵乃改行,投身军营 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 b c d 【答案】b (叙述他曾经率兵到南山。叙述他投身行伍。叙述他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事,这点勉强可算是。)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齐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

11、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答案】d (“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无依据。) 考 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痛苦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 碰到 篇二:古代名人轶事 古代名人轶事 古代名人轶事宋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既爱饮茶又擅长书法,一日司马光问他:“茶以白为贵,墨却以黑为贵;茶以身重为好,墨却以身轻为好;茶讲究在新,墨却讲究在陈。人们对茶与墨的追求正好相反,而您恰好喜好这两样东西,这是为何?”苏东坡巧妙答说:“上好之茶与妙品之墨都有陶然清香,这是他

12、们共有的品德;茶与墨坚结实在,这是他们同具有的节操.贤哲和君子都有共同的品德和节操,一个长的皮肤黝黑,一个却长得白皙,这其实是同一个道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茶墨之争的故事。纪晓岚对对联 清朝大学士纪晓岚一次奉旨巡查,乘船过一个河道。走到一处很窄的地方,正好与一大船相遇,互不相让。纪晓岚就呵斥对方让路。没想到对方是当朝的一员战功赫赫的老武将。对方也不示弱,正在僵持着。那个老武将听说是纪晓岚大学士,就提出了对对联的要求,。武将出上联,纪晓岚对下联,如果对上了,老武将自己让路,对不上,他纪晓岚让路。纪晓岚一听连说行,没问题。武将的上联是: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橹速,暗含三国的文臣鲁肃。帆快,暗

13、指刘邦手下的武将樊哙。整句话是说”文臣不如武将。)纪晓岚也看出来了这副对联的巧妙,就是一时对不上。急得一头汗也没对上,只好认输,给武将让路。纪晓岚闷闷不乐乘船到达了目的地。刚一下船,欢迎他的场面特别热闹。有锣鼓,有唢呐,有吹笛的,有吹箫的。他突然来了灵感,想到了下联:八音齐鸣,笛清哪如箫和。(笛清,暗指,西汉武将狄青。箫和,暗指刘邦手下的文官,有名的宰相萧何。整句话说武将不如文臣。)正好对上句,可惜纪大学士当时没对上,输了一回,总算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14、。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

15、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糊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博学

16、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清代诗人萧抡谓写有读书有所见作诗:“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篇三:名人轶事录 出版说明 本丛书从二十世纪中华浩瀚文海中精选中华名家巨擘的佳构杰作妙 笔精华汇为一秩其内容上至宇宙之大下至蚊蝇之微举凡名人的涉笔成 趣之作诸如写山水名胜宠物雅品读书之乐名人趣事烟酒茶食鬼 鬼神神幽默调侃之精品尽收其中其可谓篇篇绝妙好辞字字玑珠华美 人有我有人无我有本丛书对二十世纪中华名人名作妙笔精华 收罗最广编选最精如当年林语堂几大弟子之作一些文名不让林语堂 梁实秋等人而至今鲜为人知的名人名作皆可在本丛书中一睹风采 体例得当规模宏大首推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