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08955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提出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粮食“十连增”的高起点上,围绕如何判断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实施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如何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行了初步思考。 一、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到底怎么看? 202X年以来,我国粮食在经历了连续5年徘徊下滑后,止跌回升,先是用5年时间恢复性增产,然后又持续年时间不短刷新纪录,连

2、续突破11000亿斤、120X亿斤关口,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连增”。粮食连年增产,社会各界在给予高度肯定的同时,也夹杂着一些质疑的声音。对此现象怎么看? 首先,国家库存充裕、市场供应充足,是粮食连年丰收的最好佐证。目前,我国政府、企业各类粮食库存消费比高达0%以上,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测定的1%18%的安全线。尽管受周期性、季节性因素影响,这些年猪肉、鸡蛋、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价格都出现过大的波动,但粮食价格运行总体上是平稳的,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可以说,如果粮食供应出了问题,市场紧缺的信号会第一时间被放大,就不会出现“世界粮食危机四伏,我国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 其次,我国粮食

3、“十连增”和“净进口”同时出现,主要与国内外粮食价差较大直接相关。最近几年,我国农业正进入生产成本快速上涨期,加之在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政策的作用下,粮食价格总体呈温和上涨趋势。而同期国际粮价高位回落,国际进口价格优势显现。据资料分析,202-2年国际大米、小麦、玉米到岸税后价比国内平均每斤低0.1-0.3元,内外价差刺激了进口量的快速增加。同时,对于大豆等市场开放程度高、国际价格传导强、比较优势差的品种,成为粮食进口增加的主要推动力,占我国粮食进口量的大头。02X年我国共进口大豆6338万吨,占当年粮食进口总量的8%以上。而小麦、大米、玉米等三大主粮品种,进口量均不到国内产量的3%。 第四

4、,面积和单产同步提高,是推动粮食连年丰收的内在因素和决定力量。这些年粮食连年丰收,面积稳中有增是重要基础,单产快速提高是关键。从面积来看,02X-2X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增加.88亿亩,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接近1/3。面积增加主要来自于复种指数提高和种植结构调整,1年间复种指数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12亿亩耕地。同时,调减棉花、糖料等经济作物,增加粮食面积0X多万亩。从单产来看,10年间,粮食平均亩产提高9.7公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2/3。单产的提高,一方面由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另一方面归功于高产作物替代低产作物种植。10年来,大豆、杂粮杂豆面积分别减少3

5、61万亩、0多万亩,而玉米、水稻面积分别扩大182万亩和11万亩,由于玉米、水稻单产远高于杂粮、大豆,对粮食单产提高的贡献率在6%以上,相当于提高单产40多公斤。 二、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怎么看? 应该看到,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确保粮食有效供给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多。 从粮食生产的外部环境看,农村资源条件、农民种粮热情、农业政策走向成为影响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第一,日益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据有关方面分析,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已接近“三个极限”,即化肥农

6、药施用水平接近极限、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接近极限、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接近极限。一定程度上讲,通过资源透支实现的粮食增产,掩盖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日趋脆弱的现实。从耕地资源看,利用强度过高,质量持续下降。目前我国耕地复种指数达138%,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由于耕地利用强度大,土壤养分失衡、耕层变薄、地力下降。耕地“占优补劣”问题也很突出,被占的多是优质耕地,而补回来的却是“生土地”,在粮食产能上存在很大差距。从水资源看,水体过度开采,总量严重不足。我国农业是用水大户,占用水总量的6左右,而粮食产量的80%来自灌溉耕地,每年用水缺口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生产50亿斤左右的粮食。由于水资源过度开采,许多

7、地方河流干涸、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粮食发展的首要因素。从气候条件看,极端事件频发,威胁日益加重。据联合国灾害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数据,22X-22X年各国报告的自然灾害数量比前10年增加26,其中极端天气增加228%、洪涝灾害增加1%。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气象灾害呈多发、重发、异常发生的状况,每年损失粮食产量80亿斤左右。 第二,令人担忧的粮食生产热情。自古以来,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是谋生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多元化,农民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从土地获取的收益比重不断下降。出于对现实利益的追求,近些年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在“弱化”、对土地的情结在“淡化”、对种粮的

8、热情在“退化”,谁来种地、种不种粮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一是难以阻挡的青壮劳力外流。据测算,202X-202X年,我国农民外出务工的月均工资收入由8元增加到290元,年均提高14.4%;而同期三种粮食的亩均现金收益由374元增加到65元,年均只提高7.2%。因此,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再返乡种田的很少,农业兼业化、妇女化、老龄化和低文化特征明显,种粮正面临后继无人的严峻形势。二是难以遏制的土地流转非粮化。与其他行业相比,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种植不如养殖、种粮不如种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目前黄淮海一些地方,每亩土地流转费用高达100元左右,如果仅种植粮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亩纯收入也就是流转费用的水平,种

9、粮相当于白种。一些逐渐发展壮大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选择了“哪个赚钱种哪个,哪个赚钱来得快种哪个”,种粮成为“农时季节搭配、作物品种调剂”的手段,一定程度上导致种粮面积下滑。三是难以摆脱的产粮大县困境。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协调好工业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关系,已成为产粮大县的艰难选择。资料显示,黑龙江70个产粮大县中有3个财政收入不足亿元,21个没有摘掉贫困县的帽子,60多个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政府运转。由于“种粮生产不了税收”,产粮大县往往陷入“越抓农业越穷、越穷越无力抓农业”的尴尬。四是难以持久的粮价上涨。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粮食市场与国际市场加速接轨,

10、目前国内粮价已全面高于国际粮价,比配额内进口完税价格还要高。将来一旦高于配额外进口完税价格(“天花板”价格),现行粮价调控政策将陷于“两难”,如果继续提高收购价,进口量势必增加;不提高收购价,又跟不上生产成本的上升,影响农民种粮收益。“粮价泡沫”的提法,不是空穴来风,需要提早研究对策。第三,充满期待的宏观政策走向。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新一届政府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而对于农业本身,往往是改革的先行区和重点区。目前来看,有两点是比较明确的。一是整合、优化使用存量支农资金。近年来,在“三农”投入不断加大的同时,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敲碎打、平均用力等问题比较突出,加

11、快涉农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已是当务之急。对此,政府承诺下决心较大幅度减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并对已有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清理合并,以有效应对当前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二是将适合地方管理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项目下放。去年中央财政以黑龙江省松花江、嫩江两大平原为突破口,将中央财政安排的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社会发展、扶贫开发等三大类7项资金全部整合。省里根据实际需求,结合国务院各部门的政策、规划,确定具体项目、时间、地点、次序,统筹安排、调剂使用。这意味着,资金整合打破了现行制度的约束,赋予地方更大的自主权。对于种植业领域来讲,如何提高良种补贴、高产创建、标准园创建、测土配方施

12、肥、重大病虫防控等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课题。从粮食生产的内在要求看,明确目标定位、坚守发展底线、统筹两个市场成为发展粮食生产必须正面的现实问题。 第一,要不要继续增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生产足够多的粮食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为过。粮食连年丰收后,面临资源约束越来越紧、经济成本越来越高、市场风险越来越大的压力,粮食道路该如何走、目标该如何定,越来越成为政府关注、社会关心的重大问题。一是粮食自给率是不是越高越好?在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上,我国首次提出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的目标,02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我国粮食自给率要稳定

13、在95%以上。如果按照目前我国“粮食”统计口径测算,由于近些年大豆进口量迅猛增加,202年已超过600万吨,粮食自给率降至90以下。但如果按照粮农组织的“谷物”口径测算,上世纪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平均自给率超过100%,近几年由于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增加较多,自给率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9%以上。因此把大豆纳入粮食统计,不仅与粮农组织的安全线不好比较,而且容易夸大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为科学指导国内粮食生产,缓解资源环境压力,避免引发国内外舆论震荡,一些学者和部门建议将我国的粮食安全限定在谷物安全。国家发改委也提出,将“粮食自给率9%以上”调整为“谷物自给率5以上”。这样更符合国际的通行做法

14、,也具有统计上的可比性,是我国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坚守的底线。二是粮食总产是不是越多越好?过去我们讲“以粮为纲”,现在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始终将粮食生产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应看到,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一条以增加农产品供给为目标的高投入、高产出和高资源环境代价的道路,农业发展方式粗放、效率低下等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古语讲,御马不能“穷其马力”,治国不能“穷其民力”,农耕不能“穷其地力”。如果过分追求产量目标,势必会造成资源掠夺性开发,投入产出效益下降。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阶段,迫切需要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走资源保护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三是持续

15、增产的年份是不是越长越好?粮食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受宏观经济、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决定了产量波动应该是一种常态。从全世界看,排名前6位的主要产粮国(中国、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阿根廷),只有美国975-199年、印度196-19年出现过“五连增”。我国作为人口数量第一、粮食产量第一的大国,粮食连年丰收,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也创造了世界奇迹。专家分析,只要年际间粮食产量波动不超过1%,按目前产量11792亿斤计算,即不超过2亿斤,就算是基本稳定。综合考虑我国的资源禀赋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今后一段时期,粮食生产将进入平稳发展、年际间波动调整阶段。 第二,要不要坚守发展底线?未

16、来一个时期,我国粮食等农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据测算,到2X年,每年粮食需求增量超过0亿斤,食用植物油超过万吨,肉类超过0万吨。从我国的资源禀赋看,要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必须做到“三个坚守”。一是必须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粮食产量需要足够的耕地作保障,有了耕地粮食播种面积才有基础。耕地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力保“1亿亩耕地红线”。二是必须坚守粮食播种面积底线。据测算,到202X年我国粮食需求量为40亿斤,要满足国内需求,提高单产是重要途径。但农业科技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短期内难有大的突破。如果按单产年均提高测算,至少需要1亿亩谷物播种面积,加上豆类、薯类等作物,粮食播种面积必须稳定在1.亿亩以上,才能牢牢掌握粮食生产的主动权。三是必须坚守粮食产量安全线。在目前我国粮食“进口主要在大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