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研究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080919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研究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开展面向农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还应该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出发,紧密结合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的实际,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当前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据统计,武汉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35万人,现已转移到非农产业55万人,而现有耕地及生产水平仅需73万劳力,加上每年新增农村劳力约2.4万人,目前每年应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约10万人,其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新城

2、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培训质量管理方面还相对滞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的转移,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探索一套高效可行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当务之急。培训的质量决定劳动力转移的质量,劳动力转移的质量既关乎中等职业学校的自身发展,也涉及到了企业的利益,更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和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对职业中学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渐深入和接受教育培训要求的增进,以及相关政策与教育条件的渐趋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工作正步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积极探索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求的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已经迫在

3、眉睫。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示范作用,必须主动适应当地农民的教育需求和企业的用工需求,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我校在几年前就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感觉到培训中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研究本课题,就是想通过调查,掌握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质量管理现状,同时依据各级政策性文件,本着科学、全面、系统、适用、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合我校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验教训,探索适合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质量管理对策,为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城市化进程和当地经济的发展高效率转移

4、农村劳动力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从国外这一领域研究来看,各国对劳动力转移的培训,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管理模式。德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以及专业和课程设置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在相应地改革传统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核和考试将更加注重实践,注重技能掌握的整体性和个人的创新精神,减少标准化考试。普通理论课教学内容较为浅显,不过多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而专业必修课门类虽少,却几乎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非常有利于培养“宽基础、复合型”的职业技术人才。同时,其普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为37,加强了现场实

5、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广泛适应性,便于其迅速就业和转岗。美国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与德国有所不同,美国教育部和劳工部共同推出的由学校到就业法案,要求实施在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基础上进行企业培训的学习计划。从高二年级开始至少进行3年(包括高中后1年)的学校职业教育计划,并在生产单位的岗位培训中学习较为广泛的就业技能。凡完成“由学校到就业”计划者,可同时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和职业技能证书。 法国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特点是视导制度比较完善,设有三级视导学员。中央的职业技术教育视导学员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退职教师,由教育部报总统任命,每年由教育部长

6、派赴各地视导;大学区视导学员通常只有一人;初级视学员受大学区视学员的领导,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教学监督评价体系 总之,国外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管理模式各有其特色,能很好的适应各国的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从国内这一领域研究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起步较晚,主要是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各地实际情况,大致采用的是教学考核和证书考核的评价机制和“订单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优点是针对性强,时间短,效率高,能迅速培训企业急需的熟练技术人才,但也有许多弊端,如校方处于被动和自发状态;过分重视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积淀;过分重视技能素养的提高,忽略

7、了自身素养和企业文化的熏陶;所学知识单一,不利于其终身发展等。因此,符合城市化进程需要的,满足新城区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三、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本课题涉及到三个概念:1、 新城区是指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而开发和建设的新兴城镇。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指对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涉农其他领域转移的教育教学过程。3、教学质量管理在这里是指在科学的课程设置、合理的教学时间安排、畅通的信息对接渠道、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优良的师资配备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农村

8、劳动力进行高质量的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高效有序地转移,为城市化进程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转移培训教学管理模式。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1、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以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全面掌握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探讨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依据,为中等职业中学优化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质量提供理论指导。2、课题研究的内容(一)武汉市新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质量管理现状调查分析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搜集市内有关中等职业教育在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的规模、发展、经费

9、投入、条件保障等方面的数据,比较分析目前市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同时,深入各新城区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状况、毕业生就业状况、毕业生质量反馈等信息,从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学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1、劳动力转移培训教学人员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2、劳动力转移培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3、劳动力转移培训课程设置和教材配置评价体系的研究4、劳动力转移培训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三)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学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根据我校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在新的评价体系指导下,我们做了许多提

10、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的努力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1、研究了如何根据人才需求和专业设置的需要配备优良的师资并不断提高培训教学人员的素质2、研究了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3、研究了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科学规范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配置。 4、研究并实践了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模式来提高培训质量的对策。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课题研究的对象本课题主要以我校以及部分新城区中等职业学校开办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教学班、阳光工程培训班、各专业短训班及其培训学员为主要研究对象。2、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课题。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

11、 课题主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 案例研究与咨询专家相结合的方法3、 教育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4、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六、课题研究的过程1、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10月)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课题合同的签定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组织对课题组成员及相关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以及课题研究等相关知识培训。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2、研究阶段(2008年11月2010年1月)根据实施方案及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和实践,深入学校和企业进行调研,分期举办各类教学研讨活动,

12、广泛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学校实际教学情况,经课题组成员协作研究,建立一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收集案例,研究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的对策。3、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1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并将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及成果分析1、通过广泛调查,基本掌握了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为求全面、真实了解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课题组于2008年11月至12月深入武汉市

13、所辖内的7个新城区(洪山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江夏区、东西湖区、蔡甸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情况开展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600 份,回收调查问卷 478份。我们先后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情况调查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设施和科研水平调查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师待遇调查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环节调查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学员意愿调查表。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质量管理环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问卷调查,形成了建立在问卷数据分析基础上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有:(一)指出了目前各新城区在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的现实状况:1、转移劳动力中参加培训的比例偏低

14、。以洪山区为例,2008年全区剩余劳动力总数7270人,已转移人数6880人,转移比率达到了95%,在各新城区中相比较高,但转移前经过了培训的劳动力仅为2120人,占已转移总人数的24.6%。虽然接受过培训的人数占比不高,但比较其它区仍属较高2、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潜在学员存量巨大。按照2008年的统计,新洲区人口总数95万人,非城镇人口总数71万人,其中1655周岁非城镇人口49.5万人,新洲区剩余劳动力总数约21万人,近三年逐年略呈下降趋势。每年经过培训转移的人数约1.7万人,占比仅为4.54%。除此之外,每年毕业而未入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为4000多人,大学毕业未就业人数1000多人,返乡劳动力

15、1500人左右,年新增劳动力人数约7000人。3、劳动力向区外转移比例较高。以江夏区为例, 2006年,向区外转移6000人,占劳动力转移总数的67%;2007年向区外转移8000人,占劳动力转移总数的72%。2008年因爆发金融危机,向区外转移人数为5000人,占劳动力转移总数的比例降低为42%。4、部分新城区没有开设适合就地转移的专业。通过对3所有一定代表性的农村职校进行调研我们发现,仅有新洲高级职业中学开设了适于开展农村创业培训的农学类专业,而另2所学校没有开设。5、转移培训的就业率很高,对口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从调查情况来看,新城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个别学校达到10

16、0%。但高就业率的背后,却普遍隐藏着“低稳定率”的事实。学员到岗后,有的工作一两个月就离职,个别的甚至只有一两周,满两年还没有“跳槽”的可算是凤毛麟角。他们离职的原因多种多样,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工作时间、工资待遇、个人综合能力、专业对口等。(二)分析了新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潜在受训学员的观念有待转变,一是对职业学校组织的转移培训工作本身了解不足;二是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在外出前对就业形势没有明确的认识。2、培训的内容还有待完善。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最担心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企业拖欠工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该向什么单位和部门请求帮助;得不到有效的法律援助;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会保险的参保率很低;多数务工青年成天忙于繁重工作。 3、师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