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07947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规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规划对于我校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体育更应把握这一发展的 大好时机,在已有各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学校体育健康发展为契机,加大普及 与提高力度,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为有效提高学校体育 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打造校体育工作品牌做出贡献。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 间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学、科研为抓手,以开 展“阳光体

2、育运动”、创新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 深化“体教结合”,促进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我区学校体育水 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二、发展目标构建具有时代精神和宝山特点、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有 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具有特色的学校体育活动体 系。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稳步跨入全市 先进行列。三、主要任务(一)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理念,构建学校体育文化1、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契机,大力宣传、学习学校体育 工作各项政策法规,把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育教

3、学各项活动 之中,形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身、工 作、学习、生活观念。严格执行“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规 定,严格按照国家体育课程计划的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 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全区各中小学校实行“三课、两活动、两操”,即各个 年级每周有3节体育课时,2节活动课时,每天做广播体操或健身操(不少于1 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2、树立“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的发展理念,立足于学校体育内 涵发展,注重教师和学生体育文化建设,积极开展运动会、体育周、体育月等活 动,构建“敢于拼搏、不断超越、团结合作、身心愉悦”的

4、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促 进学校体育健康、持续发展。3、依据有关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活动的各类安全制 度,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切实落实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1、积极开展以学陶、师陶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并根据“二期”课改精神 要求,结合新课程全面实施,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专业培训标准。2、通过教学与研究的主渠道,大力开展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从教 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提高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3、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进修学院、青少年体育指导中心等机构的作用,创新 学校体育教师培训新模式,构建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层

5、面的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 体育教师学历层次.4、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引领教师朝着“人格有魅力、专业有实力、教学有活 力”的优秀教师方向发展。不断推进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成长(三)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1、认真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制订体育新课程实施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构 建符合“二期”课改精神、具有特点,较为完善的、科学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推 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2、充分发挥优势,建立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库,为基层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 帮助与指导。3、大力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并完 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家学生 体质健康

6、标准的教育、指导和反馈功能,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不断优化体 育课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四)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普及活动,加强学校体育特色创 建活动1、结合“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开发一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 合学生群体参与的体育活动、游戏、比赛项目,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 校校有比赛”的群众性体育集体竞赛活动。推进学生每天锻练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的有效落实,让学生基本形成爱好体育,运动有专长。在基础教育阶段,使学生基 本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2、大力发展学生体育社团,加强学生体育社团、运动队的管理,并做到活动 训练有制度、有组织、有要求、有记录。进一步改革学校运动会、体育节的组织

7、方 式和活动内容,扩大学生参与面,提高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体质健康水平。3、加强我区田径乒乓球、国际象棋、围棋等优势项目的普及力度,发挥学校 的积极性。形成以体育特色学校.4、全面提高体育传统学校建设标准,丰富体育传统学校内涵,突出学校体育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体育传统学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五)开发社会体育资源,不断深化“体教结合”1、从实际出发办好体育特色传统学校,加强体育部门的业务指导,并结合学 校体育特色,每年组织开展班、校之间的体育竞赛,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 展。2、整合体育资源,挖掘体育师资潜力,尤其是发挥体育部门的教练员资源优势,鼓励教练员到各级各类学校从

8、事训练工作,实现教练员和学校体育教师的双向 交流,加强体育部门的业务指导。3、从实际出发,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结合全区“一校一品”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体育特色、传统学校的创建活动,建立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 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积极承担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任务,充分发挥体育传统 项目学校在推动学校体育发展中、发现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方面的作用。4、合理使用好体教结合“使用基金”,加强对校长、带队训练教师以及一些 优势项目奖励和普及的力度5、积极探索初中学生升学体育考试新模式,加强体育特长生的招收和管理工 作,进一步规范优秀体育特长生进入各级体育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入 学、转学条件

9、。各级各类学校要采取严格的教学计划和学籍管理办法,为学生运动 员完成学业创造良好条件。6、结合学校的实际,认真做好运动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工作,为全民健身运动 做出应有的服务。(六)完善体育工作机制,努力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加强学生体育竞赛管理工作,创新体育竞赛模式,建立适合广大学生普及与提 高相结合的竞赛机制,形成较完善的中小学竞赛体系。1、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把全民健身运动和各项竞技运动有机结合, 广泛开展校内外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扎实抓好基层学校运动员的选拔 和训练工作,夯实群体体育活动和竞技运动的基础。2、加强各级各类体育竞赛的管理工作,注重与区体育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改 革和完

10、善青少年竞赛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广大学生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竞赛机制,学校共同举办多种类型的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积极开展、参与“市 年级一一班级一一小队”等多层次学生体育集体竞赛活动。3、进一步对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特色学校、区少体校下设基地学校的指 导、督促和扶持工作,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优势,真正成为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龙 头。加大初中体育特色班的招生力度,为体育特长生继续培养开辟绿色通道。4、进一步强化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对教练员、裁判进 行业务培训和考核,促进全区体育竞赛成绩的提高。(七)重视教科研,提高科学管理行为1、坚持教科研相结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紧紧围绕“课题是方向,

11、研究是 根本,活动是生命”的工作思路,围绕提高健康素质,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达 成教学、教研、科研一体化,并把科研意识和先进理念转化为操作行为,努力提高 体育教科研质量。四、措施保障1、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和管理。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实行一把 手负责制,将各项学校体育工作落到实处。积极配合教育督导室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专项督导,加大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学校体育工作指标的权重,把学校体 育工作质量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2、科学规划,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实施。根据全区教育整体规划,结合学校体 育发展具体实际,制订学校体育年度实施计划,并围绕学校体育发展目标,组织开 展专项课题研究,用科学理论指导具体教学实践,确保体育发展规划中各项任务的 完成。3、学校要逐年增加体育经费投入,加快学校体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步伐,满足 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发展的需要。4、各校要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教师工作条件与待遇,切实将组织、指导学生参 加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工作,纳入学校体育教师的 工作量。5、切实加强对体育锻炼不断增加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