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的性质27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071297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菱形的性质27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菱形的性质27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菱形的性质27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菱形的性质27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菱形的性质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菱形的性质2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2.2菱形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并能用菱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菱形定义及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菱形性质的活动中, 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菱形性质及应用难点:菱形的性质的归纳总结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1、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性质?2、什么是矩形?它有哪些性质?菱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它有怎样的性质呢?(二)、新知探究活动1:操作感知、认识菱形1、动手操作:拿出平行四边形木框(可活动的),如果内角大小保持不变,平移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改变边的长度,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在这变化过程中,哪些关系没变?哪些关系变了?能得到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 2、请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发现,请学生们尝试定义菱形。小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强调菱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一组邻边相等)3、 你能举出生活中你看到的菱形吗?学生回答。设计思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印象较深刻,通过动态地展示引入菱形的定义,使学生们了解数学、亲近数学,愉快地

3、步入数学世界。活动2:菱形性质的探究1、师生互动: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开,就得到一个菱形。()、观察得到的菱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对称中心在哪里?小结: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用你喜欢的方式探究图中有哪些线段或角相等?请结合探究猜想菱形的性质。()、合作学习:交流()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概括归纳。2、小结: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设计思路、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探究对图形的对折,即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

4、,培养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3、辨析4.这还只是我们直观折纸得出来的,那么如何证明它们呢?求证: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求证:(1)AB=BC=CD=DA (2)ACBD, AC平分DAB和DCB BD平分ADC和ABC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应当关注以下几点:1)根据已知条件,如何在自己的知识储备中选取必要的知识为解题服务。2)重点关注学生在写解题过程之前,是否能够口头表述出必要的逻辑推理,是否已经把必要的思路理顺,应重点培养学生解答过程的书写能力。3)关注培

5、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思想。设计思路、通过对猜想的论证,进一步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体现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逻辑推理的必要性,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逻辑推理是得出结论的重要手段,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此外,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交给学生一个独立的探求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三)、活学活用:1 、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 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 ,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 2 、 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的长和边长相等,则菱形较小的内角是 度3 、 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为(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 B 邻角互补 C 对角相等 D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 、 菱形的对角线长为6和8,菱形的边长 ,面积为 5、菱形ABCD中,AB=4cm,ABC=60,求菱形ABCD的面积。 6、已知,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5cm和12cm,求该菱形的周长和面积。小组交流,第1、2小题你有何发现?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2、在探索交流中你有什么体验(五)、 布置作业P57页1、2(六)、 板书设计菱形(一)1菱形的定义;2菱形的性质;3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4例题5练习 6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