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058896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沉降观测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建筑沉降观测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建筑沉降观测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建筑沉降观测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建筑沉降观测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沉降观测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沉降观测技术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16*楼沉降观测工程技 术 方 案2014测变002号宏瑞通达工程勘察年月日*15*、16*楼沉降观测工程技 术 方 案2014测变002号编写单位:宏瑞通达工程勘察 编写人:审核意见:审核人:年 月 日 年 月 日审批意见: 审批人:年 月 日. z.-目 录一、工程概况1二、已有资料情况1三、引用文件13.1执行规标准13.2采用的高程系统2四、工程理解24.1监测目的24.2监测工作的主要容24.3主要仪器设备选型3五、沉降观测技术措施35.1基准点布设35.2沉降观测点布设及保护45.3施测方法65.4技术指标7六、观测频率及观测工作量7七、预警制度77.1关于戒备值77.

2、2戒备值的设定及预警状态的判定87.3监测戒备值87.4监测预警及特殊情况处理9八、成果提交时间、容及数量9九、质量保证措施109.1 质量监控小组109.2 技术方案审核制度109.3 技术交底制度109.4 会审制度119.5 人员素质119.6 仪器设备119.7 环境条件11十、平安保证措施11十一、监测效劳大纲1211.1监测效劳宗旨及原则1211.2 监测效劳容1211.3 效劳承诺13十二、附图:监测点布置图14. z.-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市*。南侧为*街,西侧为*道路,东侧*路,北侧为*街。地块地势平坦。15*商住楼总建筑面积为45540.97m,地上建筑面积为37338.

3、75m,地下建筑面积为8202.22m。其中商业面积地上5328.60m ,地上层数为22层,地上1、2层为商业,3层以上全部为住宅。地下1层为车库。16*楼地上层数为11层,地下1层为车库。二、已有资料情况*总平面图甲方提供资料;*15*、16*楼构造设计说明甲方提供资料;*15*、16*楼构造图纸,甲方提供资料。三、引用文件3.1执行规标准执行规标准见下表:序号名 称备 注1建筑变形测量规JGJ 8-2007 2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 3工程测量规GB 50026-2007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T 12897-2006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6建

4、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 50497-2009 7总平面图电子版,委托方提供8构造图电子版,委托方提供9委托方有关要求3.2采用的高程系统坐标系统的选用参照以下规定执行。1规根本规定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宜采用国家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也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当采用独立坐标系统时,必须在技术设计书中明确说明。2本监测工程所采用的高程系统依照规要求,鉴于本工程特点,为确保工程质量采用独立高程系进展。四、工程理解4.1监测目的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的根底在施工期间和使用初期,由于建筑物根底的地质构造不均匀、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同、大气温度变化、地基的塑性变形

5、、地下水位季节性和周期性的变化、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构造及动荷载等的作用,引起建筑物根底及其四周地形变形,而建筑物本身因根底变形及外部荷载与部应力的作用,也要发生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限度应视为正常的现象,但如果超过了规定的限度,则会导致建筑物构造变形或开裂、倾斜,直接影响其正常使用,严重的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平安。为了建筑物的平安使用,研究变形的原因和规律,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在建筑物的施工期间和使用初期,必须要对其进展变形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任务是通过周期性地对设置在建筑物上的观测点进展重复观测,求得观测点位置的变化量。通过对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初期的沉

6、降观测工作,取得建筑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形情况和规律,有效监视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初期的平安,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根底数据。4.2监测工作的主要容依照甲方要求,主要工作容如下:15*楼沉降观测;16*楼沉降观测;后浇带沉降观测。4.3主要仪器设备选型参照工作容及相关规要求,测绘仪器设备选型如下表:测绘仪器设备选型序号仪器名称及型号使用工程备注1仪器名称:电子水准仪 TrimbleDINI03标称精度:每公里往返测中误差0.3mm。沉降观测五、沉降观测技术措施5.1基准点布设1、基准点布设沉降观测控制网的布置是确保测量仪器监测的重要保障,是为监测工作提供起算数据的重要依

7、据。由于该项监测时间跨度长、精度要求高,建立稳固的、高精度的控制网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基准点是沉降观测工作的根本控制点。根据规要求及结合本工程特点,拟布设3个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在已有稳定建筑物上,布设在三栋楼的楼角处。用电钻打孔,并使用植筋胶填充孔的多余空间,使标体与建筑物严密连结。完成效果见以下图: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确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展复测,

8、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的规定对其稳定性进展分析。变形监测基准点的标石、标志埋设后,到达稳定前方可开场观测。2、基准点保护基准点是变形观测工作必不可少的测量标志,只有长期保存,才能保证变形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正确性。因此,除在选点时注意其地点的合理性外,尚需认真保护,如果遇到有可能对基准点造成损坏或破坏的情况时,委托方、施工单位都应事先与我方联系,以便具体研究基准点的保护方法。5.2沉降观测点布设及保护1、沉降观测点布设要求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构造特点。点位按以下原则进展选埋: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

9、上;2上下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根底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构造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4对于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隔墙中部设墙点,并在室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震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根底下的暗浜沟处;6框架构造建筑的每个或局部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7筏形根底、箱形根底底板或接近根底的构造局部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8重型设备根底和动力设备根底的四角、根底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2、沉降观测点布设建筑物变形观测点标志采用墙柱式观测标志,使用不

10、锈钢材料,按照图纸进展加工制作和施工安装如以下图所示。安装时,先用冲击钻在建筑物的预定位置打一个深约150mm、直径约30mm的孔,处理干净孔建筑渣滓,然后镶嵌标体,并使用乳胶和水泥填充孔的多余空间,使标体与建筑物严密连结。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及设计要求,本工程拟在地下一层布点,在建筑物四角、承重墙柱上每间隔1520m左右埋设沉降观测点,现场用红色油漆做醒目标记,并顺序编号。沉降观测标志点的埋设和保护,需要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施工期间总包单位应负责观测点的保护。待观测点标志埋设一周其凝固稳定后进展首次观测。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拟在15*楼设沉降观测点23个、16

11、*楼布设沉降观测点18个,后浇带布设20个,共计61个。本工程所有沉降观测点分布情况,详见后附监测点布置图。3、沉降观测点保护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测量工作,观测点在使用过程中的人为破坏,往往会导致沉降观测数据的中断和失真,因此,沉降观测点的保护应高度重视。1观测点的保护措施1建立方措施:沉降观测点的妥善保护首先应引起甲方的充分重视,甲方应以正式文件的形式通告施工单位,以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2施工单位措施: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常识和素质、平安教育,制定惩罚制度,杜绝变形观测标志的人为破坏。为便于观测,应在不影响施工前提下尽量预留观测通道和场地。3测绘单位措施:在埋设沉降观测标志处设立醒

12、目标示以示提醒,标志的埋设深度和露出局部的长度应事先与甲方和施工单位商议,充分考虑施工对标志的影响。2意外情况的处理在观测前,对观测点的平安情况进展确认,如个别观测点受到破坏时,应及时进展补点,并进展一次观测,以保证变形观测起始数据的精度和观测工作的持续进展数据中断一次。在数据分析时,采用相邻点平均变形量作为中断点的近似沉降值,以减少对整个数据分析的影响。5.3施测方法5.3.1基准网观测基准点的观测应依照规要求进展,水准线路应布设为往返闭合水准路线,使用TrimbleDINI03电子水准仪观测其精度指标为:每公里高差中误差0.3mm,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带记录程序,记录外业观测数据文件。首次观测

13、要连续观测2次,并取平均值作为基准数据。沉降观测基准点按一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5.3.2沉降观测定期按往返路线进展基准点之间的往返检测;每次必须进展基准点至沉降观测点点间往返引测;每次必须按照规定的几何图形路线进展沉降观测点之间的观测。基准点每次观测后进展计算分析,以检查基准点是否稳定。使用Trimble DINI03电子精细水准仪观测,按二级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使用电子水准仪自带记录程序,记录外业观测数据文件。首次观测时,对测点进展连续二次观测,二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本工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每次观测时按照设计的水准线路进展,且遵循路线不变、仪器不变、人员不

14、变、环境条件允许时时间不变等四不变要求。观测考前须知如下:对使用仪器必需定期进展检验,使用检校合格的观测仪器或设备。当观测成果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展检验与校正;观测时,必需保证良好的观测环境及成像条件,每次观测前30分钟晾仪器和标尺;观测前应正确设定记录文件中各项控制限差参数,观测完成需现场检核闭合或附合差情况,确认合格前方可完成测量工作;观测时应满足水准观测各项相关技术要求。5.4技术指标水准观测的限差mm级别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一级0.30.50.30.20.45二级0.50.71.00.71.5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m级别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差累积视线高度一级300.71.00.5二级502.03.00.3六、观测频率及观测工作量本工程观测周期自首层施工完毕后至建筑竣工验收合格后一年且变形趋于稳定止。变形稳定判断的标准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