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湘教版高考地理45分钟滚动测试【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055273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湘教版高考地理45分钟滚动测试【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湘教版高考地理45分钟滚动测试【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湘教版高考地理45分钟滚动测试【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湘教版高考地理45分钟滚动测试【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湘教版高考地理45分钟滚动测试【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湘教版高考地理45分钟滚动测试【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湘教版高考地理45分钟滚动测试【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5【高考复习方案】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精讲 45分钟滚动测试卷 第4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湘教版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四)(考查范围:第四章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他地理要素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B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D森林加大了径流的季节变化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图D41),回答23题。图D412下列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图中各箭头代表的字母,按其内在联系说法正确的是()AA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

2、下降BB表示不同湿度带生长的植物不同CC表示水流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D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3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B水土流失使河流上、中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C河流上、中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D河流上、中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图D42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水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

3、,完成45题。 图D424近20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增加 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 D河流含沙量增加5近20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水库面积增加经济林面积增大灌溉面积增加ABCD读我国距今2300万年前植被带分布示意图(图D43),完成67题。图D436中部自然带的主要成因是受()A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B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C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季风环流影响7自然带分布的格局反映了()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读气候、植被和土壤分布模式表(图D44),回答810题

4、。图D448与图中“暖湿气候”相对应的植被主要有()A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C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9“砖红壤红色栗钙土红色棕钙土荒漠土壤”的变化过程体现出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别是()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水分C垂直分异规律、热量D地方性分异规律、海陆分布10气候、植被、土壤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三者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气候在三者中居主导地位土壤在三者中居主导地位A B C D图D45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1112题。图D451

5、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A甲丁丙乙 B丁甲丙乙C乙丁甲丙 D丁乙丙甲12丙地可能是()A天山 B秦岭C大兴安岭 D阴山图D46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图D4613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 D高山苔原14导致上题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二、非选择题(共44分)15(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D47(1)完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相互关系示意图。填写图中代号代表的地理要素。(6分)_,_,_。(填气候、水文

6、、地形)(2)运用上述原理分析图D48中等温线分布规律的成因以及甲、乙、丙三地中甲和丙气温较低的原因。(8分)图D48(3)分析图示地区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自然原因。(6分)16(24分)图D49(a)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D49(b)是某区域沿46S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a)(b)图D49(1)说出图(a)中数码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体现的自然带分布规律。(12分)(2)据图说出南、北纬60附近自然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4分)(3)判断图(b)中A、B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其成因。(8分)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四)1C解析 植物的根系发育在岩土中,必然

7、对岩石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这就是生物风化作用,故C项正确;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故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小、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减缓径流速度,减缓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2C3.A解析 第2题,图中字母A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的植被不同,B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C表示水流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第3题,水土流失给河流中下游带来的危害最大,因为河流中下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C5.B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知,与1990年相比,2012年河水流

8、量变化较平稳,含沙量减小,说明植被覆盖率上升。第5题,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与水库建设、植被覆盖率增加有关。6A解析 图中显示中部自然带为干旱、半干旱植被带,四个备选项中,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会出现干旱、半干旱气候,故选A项。7B解析 图中自然带呈现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征,属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8A9.B10.C解析 第8 题,从分布图分析可知,暖湿气候所对应的是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从干湿状况来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所以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9题,由砖红壤钙质土荒漠土壤的变化过程,体现了气候由湿热的热带季风气候到热带草原气候再到热带沙漠气候的转变,也体现了水分条件

9、由好到差的转变,所以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第10题,气候、植被和土壤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三者之中气候起着主导作用。11D12.B解析 第11题,甲地位于南半球,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热带草原)凋零时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甲地昼最短,从乙、丙、丁三地的基带可知三地的纬度为丁乙丙,故四地昼长为丁乙丙甲。第12题,丙地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北坡为落叶阔叶林,属于暖温。故其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上。13C14.D解析 第13题,从图中有“原生常绿阔叶林”可知,该山上一定有原生落叶阔叶林,而此山缺失该自然植被。第14题,该植被的缺失与人类活动有关。15(1)地

10、形气候水文(2)等温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这是因为受地形(武夷山为东北西南走向)影响。受地形影响,图中甲气温较低;受海陆位置影响,丙气温较低。(3)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夏秋多暴雨。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第(1)题,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生、发展和变化;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第(2)(3)题,读图进行空间定位,确定为武夷山地区,等温线分布受地形和海陆位置影响。南方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与地

11、形和气候有关。16(1)为热带雨林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为苔原带;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2)北纬60附近是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则缺失。因为南半球该纬度内全部是海洋。(3)A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是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形成原因: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A地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多,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地处在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解析 第(1)题,由图中纬度位置,结合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知自然带分别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图中既有纬度的变化,又有海拔高度的变化,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北纬60附近体现的是地带性分异,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而南纬60附近是海洋,体现的是非地带性分异。第(3)题,由图(b)是沿46S地形剖面图可知,该剖面位于南美洲南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A、B两侧的自然带差别很大,A地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属于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