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学案1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055225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学案1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学案1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学案1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学案1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学案1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复习诗词:相见欢 浣溪沙 龟虽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塞下曲六首其一 凉州词 塞下曲 惠崇春江晚景学习目标:概括诗词句所描写的事物特点,归纳诗词句所描写的景物、季节或其他内容。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描述诗词营造的意境。分析某句诗词的表达技巧。品味经锤炼的字句的妙处。温故知新归纳诗词所描写的景物特点。207页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 )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的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答题方法:捕捉意象,体会意境。鉴赏诗词,我们要注意捕捉意象(如钩的月、寂寞的梧桐、清秋),体会意境

2、,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作者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体会作者描绘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09页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引发了词人( )的思想感情。答题方法:抓住诗中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来体会。新词,去年,夕阳,西下这些词着上了感情色彩,体现出作者的情感。3.品味经锤炼的字句的妙处。209页( , 。)这两句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答题方法:准确把握词义,要把它放在词句中,结合整首诗词的内容或句意的表意来分析。 “花落去”形

3、象地描绘了春意的衰残,花开花落,非人力所能转移;“燕归来 ”燕虽归来,而人已杳然不在,景色依旧,可去年亭台相聚的欢快又在何处? 4. 品味经锤炼的字句的妙处。243页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请试着品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话。答题技巧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3.概括诗人描绘的景物特点,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5分析某句诗词的表达技巧。245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

4、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新颖传神,是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答题方法: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表现了描写对象什么特点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四 1.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

5、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自述答题方法: 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答题方法: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一定要忠实于原诗,并要加以联想和想象。)3. 试从表现手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感情的?相见欢李煜自述答题方法: 4.“比”,是中国诗学传统,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句,就表达了诗人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你能从你所学的古代诗词中另举一例加以说明吗?龟虽寿自述答题方

6、法: 五拓展延伸1.阅读下面宋诗,按要求回答村行 王禹稱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籟, 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1) 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2) 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3) 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2. 细揣摩词意,简要回答问题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节的什么事?(2)这首词的构思很灵巧,善用比喻,幻想别致,试据此作简要分析。答案

7、:三孤寂凄凉 2.对年华流逝的感伤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体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5.比喻,这首诗把咏雪与送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惜别之情。3. 比喻和情景交融四1. 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二者都写出了离别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2. 雪花给树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万树的梨花。3.比喻和情景交融。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诗人不甘年老,报效祖国的情怀。五1. (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着哀伤.(2)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有着思乡情结.(3)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2. (1)暮春三月,送鲍浩然去有好山好水的浙东(2)把水波比喻为美人的眼神,把山峰比喻为美人画过的眉毛,比喻生动;后段又给行人安排了赶上江南春天的幻想,写得流畅,别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