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教育:展围棋教育魅力促幼儿社会性发展棋类特色教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051606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色教育:展围棋教育魅力促幼儿社会性发展棋类特色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特色教育:展围棋教育魅力促幼儿社会性发展棋类特色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特色教育:展围棋教育魅力促幼儿社会性发展棋类特色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色教育:展围棋教育魅力促幼儿社会性发展棋类特色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色教育:展围棋教育魅力促幼儿社会性发展棋类特色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色教育:展围棋教育魅力,促幼儿社会性发展-棋类-特色教育- 幼儿期是社会性开展的关键期,新?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性教育应在幼儿园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其社会性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标准和道德规范时,进行自我控制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而社会认知能力的开展是幼儿社会性开展的前提。1985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中外教育家普遍认为,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未来人才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乐于形成与社会开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具有与他人协作、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这些都表明了具有良好的个性品德素质、较强的社会认知能力等已成为世

2、界性的共识。 但不容无视的是,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四二一型的家庭结构造成了全家都围着幼儿转的不正常现象,这一切都在无意中强化了幼儿“自我中心的倾向。幼儿的“自我中心倾向是其社会认知能力开展过程中的极大障碍。有心理学家认为35岁是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开展的迅速期,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已经成了迫切的需要。而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教学活动之一围棋作为启迪智慧,高兴成长,开展个性的一项活动,在幼儿园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喜欢,它不仅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加强分析能力和记忆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它还能丰盛人们的文化生活,增进友谊,陶

3、冶高尚情操,培养顽强勇敢、坚毅从容、机智灵活等优秀的意志品质。陈毅元帅曾说:“棋道虽小,品德最尊。一、通过围棋活动大局部幼儿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人围棋的对弈不仅仅是智慧的碰撞,更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围棋活动为增进幼幼互动、师幼互动提供了平台。在对弈中,孩子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老师在孩子眼里也只是个普通的对手。通过对弈活动,拉近了同伴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和小皇帝,在家长们的过度爱护中往往容易不足自信,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会获得怎样的成功,正确的评价自己是建立信心、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根底,为此我们让幼儿在围棋学习中更多地“经历风雨从而正确的对待挫折

4、和失败,使他们的性情坚韧起来。在大班阶段,幼儿开始接触吃子、对弈活动了,我们发现,虽然许多幼儿对围棋兴趣浓厚但只要棋子一被对方吃掉不论被吃掉多少棋子,幼儿就会表现出不想下棋或者不敢再下下去的现象,甚至有时眼泪会在眼眶中打转。面对孩子这样的情况,针对不同弈棋能力的幼儿我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对于弈棋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会边和他下棋边指导他,教他如何造眼,如何做活,如何爱护好自己更多的棋子不被老师吃掉,这样一盘棋下完,他围的地和老师的范围是不相高低的,看到自己也能在棋盘上抢到这么多的地盘,甚至比老师还要多,他会很开心,自信心的增强是不言而喻的。则对于那些弈棋能力稍差一点的孩子,我会让他

5、与同伴合作来与老师对弈,或在过程中成心露出一些破绽让幼儿扭转局势,让他体验一下战胜老师时的那种愉悦心情,每当这时,他们都会很兴奋地告知同伴“我赢老师了,给他一点点成功的喜悦,带给孩子的也许是一生的自信。二、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那么,对交往规那么有一定的了解。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社会化的开展终结表现为能在一定的社会秩序中到达相对自治。现代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众星捧月的优越地位,在活动中喜欢支配别人,在游戏中不愿自觉遵守规那么,在集体中难以到达平等友好的相对自治。围棋作为棋类活动有它自己的游戏规那么,而这一游戏规那么的遵守恰好是游戏发展的保证,为了游戏的顺利发展幼儿必须遵守游戏规那

6、么,如围棋中规定黑棋先下,在决定一方执黑或白棋时,必须通过猜棋等既尊重他人又公平的形式来决定;又如黑方的第一粒子一般都放在自己一方右上角的位置,也是体现对对手的尊重,还有孩子们口中常常念叨的“落子无悔、观棋不语更是对幼儿社会行为的进一步标准。平时我还让幼儿通过学习、朗诵“学棋三字歌、对幼儿在弈棋过程中出现的因规那么而引起的争吵进行评判等方式,让幼儿从中认识到:规那么是下好一盘棋的保障,发生分歧后争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如果人人都能遵守规那么,则我们的活动才能顺利地进行。经过长时间地习惯养成,现在孩子们在处理弈棋纠纷时不再一味地依靠老师来评判,而是依照弈棋规那么要求进行,在幼儿自我、相互解决问题的

7、过程中培养了幼儿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三、幼儿有了主动理解、关怀他人的意识围棋游戏,首先是一个合作性的游戏,需要两个人的相互配合、默契合作才能完成,教师给幼儿创设、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的环境,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选择游戏同伴,同时也有意识的对同伴的围棋水平和能力产生了一个评价,正是在这样的评价和实践过程中幼儿有了自主交往和理解的对象。比方:幼儿在选择对弈搭档时,他们往往都不太敢向陈冠宏发起挑战,因为大家觉得他太强了,有怕输的想法,他们更愿意找那些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人进行对弈,而陈冠宏也不因短少对手而着急,他会主动地去指导同伴,和他们一起进行游戏,可以看到,一次围棋游戏,两个人在进行,更多的人在

8、关注进程,在这样一个寻找对手、相互帮忙、共同完成游戏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能发自内心的去关怀、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四、营造了浓郁的围棋气氛。环境是激发幼儿社会认知的重要因素。而幼儿园是幼儿平日生活的主要阵地,幼儿园大门口的园徽就是由众多的圆形棋子组成的,校园内的墙壁上书写着“聪慧的孩子爱下棋,下棋的孩子更聪慧的标语,教室里的围棋角等环境无不透射出围棋与我们的亲密关系。在早晨的教室里经常能看到三三两两下棋的孩子,他们或摆放棋谱,或认真对弈;在区域活动中棋角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老师和孩子、孩子和孩子都端坐着对弈,还不时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讨论着刚刚哪里一步下错了。他们还不断地交换对手,一次又一次地

9、投入到游戏中。良好的幼儿园围棋文化推动了家庭围棋文化的形成,学棋的孩子在家里自然就是父母的围棋老师,围棋盘也成了父母与孩子心灵交流的好场所,文明礼仪自然也在这一活动中传递给了家庭。幼儿园特色活动的开设,也引起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热烈响应,家长们不仅自己踊跃报名加入围棋培训班,还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一起下棋,切磋棋技。现在很多孩子嘴里常说的一句话是:“昨天我和爸爸下棋了,我赢了,爸爸还夸我厉害呢!不仅是孩子的父母参与了其中,有些家庭的爷爷奶奶也参加进来,真正享受到了“棋乐融融的家庭气氛。围棋活动增加了幼儿与同伴、教师、家长的交流的时机,张扬了幼儿自己的个性,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礼仪悄然成了校园文化的内涵。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幼儿学习围棋不仅是棋艺的提高,更是一项德育项目。在初学围棋的幼儿中间,经常会出现争抢棋子、争先落子,互不相让的现象。但学棋一段时间后,在围棋教练和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渐渐形成一种规那么意识,逐渐学会了互让,学会了合作,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在围棋活动中得到演绎,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得到了更好的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