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案例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5754183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惊弓之鸟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惊弓之鸟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惊弓之鸟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惊弓之鸟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惊弓之鸟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惊弓之鸟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惊弓之鸟案例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惊弓之鸟教学案例与反思情景说明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使天边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课文最后段落中更羸的话是教学重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去分析感悟,从中明白道理的训练点。本课时教师将放手让学生运用质疑、朗读、感悟等形式,来理解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寓意,进而明白道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则成

2、语故事,你们想听吗?2、 师绘声绘色地讲解,学生边听边思考:这则成语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过渡: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读题质疑:三、朗读感悟,品词析句。(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质疑。a)、同学们,通过朗读,你们发现了什么?b)、学生质疑。(二)、指名学生读第九自然段,出示课件(一),分小组完成,师生互读,明白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的原因。它飞得慢,是因为_。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1、填好后分男女生读。通过朗读,感悟明白其原因。 2、老师引读,学生接读。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师: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_(生答)。师:因为它离开同伴

3、,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_(生答)。师: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_(生答)。师:叫得悲惨,是因为_(生答)。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自然感悟这种句式结构。3、出示课件(二),学生完成填空。进一步明白大雁从空中掉下来的原因。 它一听到_,心里很_,就_。它一_,伤口又_,就_。a)、完成后让学生反复读,并用“一就”练习说话,认识这种句式。b)、过渡:那么更羸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c)、教师通过引读,让学生思考明白。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_(生答:飞得慢),又听到_(生答:叫得声音很悲惨),又分析到_(生答:略), 最后更羸判断出_(生答:它一听到弦响)。4、在学生明白

4、道理的基础上,再读第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谁能把这段话背下来。5、过渡:更羸的判断是否正确,文中哪段话可以印证更羸的话?请大家默读18自然段,用笔勾画出来。(三)、出示文中插图,先让学生观察,说说图意,再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第五自然段,想象更羸射下大雁的情景。说说更羸用什么办法射下大雁的?(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生回答后师述:请看老师的板书,“射”为什么加双引号明白了吗?1、再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更羸说“我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是这样的吗?用书上的话告诉老师。2、生谈后师出示课件(三)。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a)、生齐读这句话,分小组讨论,说说“直

5、”的意思。b)、你们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找出来读一读。3、生回答后师出示课件(四)。“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指名读,学生评价;接着示范读,学生感悟语调;再指导读;最后分角色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三、创设情景,深化理解。1、师述:同学们,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呢?请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认真想一想。a)、“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呢?b)、老师举例说明:我们班的张小梅同学很会画画

6、,称她_。胡婷婷很会吹竖笛,称她_。2、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等也有不少能手,请你用上“我的_因为_,所以是_能手。”的句式来说话。3、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就能辨别出它叫的声音很悲惨。4、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5、师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的确如此,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6、过渡: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_(生答:惊弓之鸟)。“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师述:同学们说得对。“惊弓之鸟”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到惊吓以后

7、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这种人就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周围有这种人吗?师举例: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学生举例:(略)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认真,读得投入。我们不仅从文中懂得了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认识的道理,还学习了对事物进行正确地分析推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因一次打击就害怕了,要正确对待,认真思考。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记住这个成语吧!教学反思叶圣陶先生再三告诫我们:“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

8、,岂不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就是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千法万法,读是万法之大法。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让他们爱读书呢?教师必须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任务是在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九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更羸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原因,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以此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白蕴含的道理。笔者整堂课的教学始终以“读”为本,运用多种

9、形式的朗读方式,代替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因此感悟必须以充分地读为前提,读得不充分,就很难“有所悟”。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如:教学第九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的原因,笔者以“引读”为主,引导学生用朗读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老师读事情的结果,学生读事情发生的原因,然后师生对换,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记。通过师生对读,一呼一应,把学生带进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境地,初步感悟这种因果关系的句式,在此基础上悟出事情发生的原因。这也避免了机械地背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羸仔细分析、准确判断事物的能力,笔者笔者再利用“引读”,通过师生对话,心灵沟通,充分想象,感悟到更羸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

10、再如:在练习读魏王说的话时,笔者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法。先指名读,学生评价;再示范读,学生感悟;接着笔者抓住魏王“不相信”和“大吃一惊”、“奇怪”等进行现场指导读,让全班学生练习,读出魏王“不相信”和“大吃一惊”的语气;最后分角色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这样由点及面,以点带面,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达到了读中自得自悟的教学境界。读的形式多了,学生对课文也就理解了,文章的表达形式也领悟到了。通过这堂课的教学,笔者深刻地认识到:领悟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它是读者在书中不能直接找到答案,而观点、意境蕴含在较深的情况下,靠自己或在别人的启发点拨下凭借语言文字去思索,去揣摩而获得知识的过程。这一

11、过程要经历从读到想,从想到懂,从懂到悟三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哪怕是微小的领悟,都会感到莫大的兴奋,如果得到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就有更多的同学愿意动脑筋了。这一点笔者还做得不够,课中没注意到差等生。这些人有时对某些问题不可能马上想得出来,这时候就需要加入一种媒介,不能冷落他们。否则,他们将失去信心,当旁听者。因此,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当学生对一些文章不可能立即读懂或领悟时,我们就要耐心辅导和点拨,不能放弃他们。通过点拨为思维架设“桥梁”,为领悟扫清“障碍”,解决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潜在含义。专家点评我国语文教学中一条基本经验是“熟读成诵”。读书是实践过程、思维的前提,是去领悟的

12、途径,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目标。教学过程中,孙老师将“读”这根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不是死板地读,而是变换多种形式地读。学生刚开始接触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初步感悟;为了弄明白更羸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原因,教者采用了“引读”;魏王的三次问话老师采用了范读、指导读、分角色读。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句、段、篇能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品味领悟,使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读出意味,读出感受。真正体现了以读悟文,以读传情的原则。整个课堂,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教者对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视与力度。吸纳新课标的新思想不等于把传统的优秀教学思想和方法全盘否定。语文教学要强化语言文字训练,该讲时

13、大胆讲,该练时大胆练,该分析时巧点拨。教者力图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读句段,悟意味,入情境。教者不再是“串讲者”,朗读时也不只是强调某个字词怎么读,造成一种形式化、表面化的朗读,而要精心地指导,科学地引导,真正做到“以读为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教者举实例,让学生在明白词意的基础上加以思考,悟出“惊弓之鸟”的真正含义,便于学生能正确运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同时,学文为做人,明白“惊弓之鸟”的意思是文本教学所需,从中也学到了为人处世的哲学思想,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思想理念。学生从课文的阅读中学到了语文知识,感悟到了做人的思想方法,从学习中求得了发展.精心设计

14、,营造“开放”课堂 惊弓之鸟教学案例及反思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听到弦响就怕得要命,这就是惊弓之鸟。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过惊弓之鸟呢?生:有。闫清雨。他头上被碰伤过,还缝了几针。昨天,我只是想摸摸他的小脑袋,他都不让。师:(指课题)能不能用上这个词?生:他像只惊弓之鸟,赶紧用胳膊挡住自己的脑袋。生2:我曾经被狗咬过,后来,一看见狗,就像只惊弓之鸟,站到一边一动也不敢动,等狗走了,才敢离开。生3:小时候我生病了,医生给我打针,很疼。后来生病,只要医生说要打针,我就像惊弓之鸟,到处躲,让医生说尽了好话。生4:婴儿有时候也会像惊弓之鸟。妹妹还在吃奶,前天

15、她发烧,妈妈用小勺给她喂药,当时她一口就喝下了。马上就觉得不好吃,又是哭又是闹,这两天妈妈用小勺喂她喝水,她一见到小勺,就像惊弓之鸟,摇晃着小脑袋,紧紧闭着嘴,就是不喝。她还以为是苦药呢!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的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缺乏课堂互动。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为依托,强调沟通课内外,开发课程资源,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建构,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惊弓之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点燃。通过与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