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552516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尤其是其 中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道德理念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女提供精神依赖和精神居住,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的仁爱、以人为本、诚实、正义、和谐、和 谐的道德观念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富强,民主国家一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的文明与和谐,具有“繁荣、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自由、平 等、正义的价值观 行政长官和法治“由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 的”,借鉴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

2、责任平等”的爱国思想,是“学 习”的实践理性 世界,知行合一”,“说与信”的概念,继承和促进“仁者爱 人”的忠诚和宽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发展的结果平在当代中国不断发展,也是其道德观念的最新形式。 中华传统美德,包括仁爱、忠恕、孝、人文主义、诚实, 中和、羞耻、简单、 节俭、慷慨等,不仅不过时,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闪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v因此,我们必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力弘扬道德观念,自觉 坚持粗、细、假、真,吸收精华,消除糟粕,积极地赋予它一个新的时代,它与“自由、平等、正义和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相协调,与“爱国主义

3、、奉献” 的公民价值协调 论,诚信友善”,为全面深化改革寻找最大公约数,为早日实 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凝聚一切正能量 为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辟 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孝道、诚实和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个体层面最基本的价值范畴。经过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和文化 变化,它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吸引力。我 们要深挖,自觉地继承这些道德观念,积极促进他们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 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孝道文化,夯实人的基础。 孝文化的基本价值伦理和热爱祖国,善待 他人的优秀品格 我是从它诞生的,与“爱国主义、奉献、诚实和友好”的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传承孝道文化,弘扬社会核

4、心价值观不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完全接受,而是一种选择性的“扬弃”。我们不仅要坚持传统孝道的精髓 作为养亲、尊亲、尊老爱老的人,也摒弃了 “光辉祖先”、“埋葬孩 子、服务母亲”等愚蠢的孝道,并将传统孝道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赋予其新的内容。例如,传统的孝道延伸到爱祖国,爱 人民的“大孝”,把立功变成国家 现代化的不懈追求。 只有这样,孝道文化的内涵才能更自由它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时代意识,延伸了更灵活的适应性和广泛的包容性, 真正成为培育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道德源泉。传承诚信精神,引领人生道路。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的基本概念,是待人接物的基本态度,是人的基本准则,以及沟通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沟通和

5、组织 社会成员的基石和纽带。 继承诚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诚信和道 德贯穿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建设和道德风尚的各个方面 使 诚实成为人们与他人沟通的基本道德标准,成为衡量一个人品德和优劣的重要价 值标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在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已成为各级政府的治理理 念和职业操守。传承仁爱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仁的思想是以“爱人”和“成人”为前提 和目的,培养爱来实现自己的心灵和谐,以相互尊重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爱人民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珍惜一切事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思想的理性核心可以引导我们走出工业文明不正常发展所造成的“物化”、“异化”、“单向度”的困境 技术合理性。 传承仁爱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 区分不同的价值主体,针对不同的价值目标,为不同的价值规范和价值要求。 对 社会广大成员来说,倡导仁爱的理念是引导人们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 并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 对各级党政和社会管理者, 倡导者 仁爱的理念是爱人民为民,丰富人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巩固党 的执政群众和社会基础。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仁爱理念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 共识和一致行动,使社会充满人文关怀,使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共同 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