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考试复习资料 语法部分练习题及解答小抄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5513597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0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考试复习资料 语法部分练习题及解答小抄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电大考试复习资料 语法部分练习题及解答小抄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电大考试复习资料 语法部分练习题及解答小抄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电大考试复习资料 语法部分练习题及解答小抄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电大考试复习资料 语法部分练习题及解答小抄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考试复习资料 语法部分练习题及解答小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考试复习资料 语法部分练习题及解答小抄(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好文档语法部分练习题及解答练习题:目录二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原来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词,什么意义)2三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3四指出下列句中的使动动词并说明其意义: 3五说明下列句中的为动、对动之类动词及其意义: 4六指出句中的人称代词并说明其类别和充当的句子成分: 4七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词性、意义或语法作用: 4八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词性及其意义: 5九指出下列句中的介词并说明其作用: 7十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类型: 9十一说明下列句中助词结构的语法功能:参考答案 11练习题:指出下列句中的名词状语并说明其在句中的作用:1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史记项羽本纪)2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3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4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5 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史记淮阴侯列传)6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韩愈张中丞传后叙)7 日君以骊姬为夫人。(国语晋语)8 君王宜郊迎。(史记陆贾列传)9 乃病免家居。(史记陆贾列传)10 徒多道亡。(汉书高帝纪)11 舍适子不立而外求君。(左传文公七年)12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孟子梁惠王上)13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庭斥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4 庶民子来。(孟子梁惠王上)15 豕人立而啼。(左传

3、庄公八年)16 天下之士云合归汉。(汉书梅福传)17 嫂蛇行匍伏。(战国策秦策)18 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19 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20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21 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22 学士皆师尊之。(汉书董仲舒传)23 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24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25 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之交。(史记张耳陈余列传)26 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27 四人者年老矣,义不为汉臣。(史记留侯世家)28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卷五十六)29

4、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30 群臣有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31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战国策秦策)二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原来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词,什么意义)1 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赵策)2 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3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4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5 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6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白居易庐山草堂记)7 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8 平原君乃置酒,前,为鲁连寿。(战国策赵策)9 沛公引军过而西。(史记高祖本纪)10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史记淮阴侯列传)11 夫子所

5、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12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斯干)13 (某人)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刘向新序节士)14 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韩愈原道)15 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岂杓人邪?(庄子庚桑楚)16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17 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史记张耳陈余列传)18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19 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筹,公不如义。(史记项羽本纪)20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公输)21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梁惠王上)2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23

6、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也。(孟子离娄下)24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记屈原列传)25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26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27 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汉书霍光传)28 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29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荀子天论)30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论语子路)31 君弱吾君,归弗来矣。(左传昭公十二年)3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33 (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第八十章)34 时充国年七十,上老之。(汉

7、书赵充国传)35 膏锏有余,则车轻人。(吴子治兵)三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判断的依据:1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战国策赵策)2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史记屈原列传)3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4 三子者出,曾皙后。5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6 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7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三国志诸葛传)8 蔡文大奇其形貌。(汉书翟方进传)9 彼长而我长之,彼白而我白之。(孟子告子下)10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11 乃丹书帛,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12 寡君未知所过也。(韩非子难四)世之所高,莫

8、若黄帝。(庄子盗跖)13 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晁错论贵粟疏)14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荀子劝学)15 非敢后也,马不进也。(论语雍也)16 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记甘茂列传)17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论语公冶长)18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19 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荀子修身)20 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庄子盗跖)21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22 孤非周公瑾,不帝矣。(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23 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处。(左传僖公十九年)24 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5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史记商君列传)

9、26 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宁毋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马中锡中山狼传)27 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五年)28 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29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四指出下列句中的使动动词并说明其意义:1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于掌。(孟子公孙丑上)2 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史记淮阴侯列传)3 夫精诚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邹阳狱中上梁王书)4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5 晋侯饮(yn)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6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s)之。(晁错论贵粟疏)7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

10、项羽本纪)8买臣深怨(汤),常欲死之。(汉书朱买臣传)9我能起死人。(吕氏春秋别类)10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11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12魏其谢病,屏居蓝天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辨士说之,莫能来。(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13操军方连舰船,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卷六十五)14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苏轼石钟山记)五说明下列句中的为动、对动之类动词及其意义:1 伯夷死名于首阳山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庄子骈拇)2 墨子见歧道而哭之。(吕氏春秋疑似)3 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韩非子和氏)4 伯氏不出而图吾君。(礼记檀弓)5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6(项伯)素善留侯张良。(史记项羽本纪)六指出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