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泥盆系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545121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节 泥盆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七节 泥盆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七节 泥盆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七节 泥盆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七节 泥盆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节 泥盆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节 泥盆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节 泥盆系广西泥盆系分布广泛,地层发育良好,为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碎屑岩、泥 质岩及硅质岩,以碳酸盐岩为主。总厚595-6 778 米。化石种类繁多,分两大类。一类以珊 瑚、层孔虫、 苔藓虫、棘皮动物、腕足类、介形类、瓣鳃类为主,兼有三叶虫、牙形类、竹节 石等和植物 组成的底栖生物群落;另一类是笔石、菊石、薄壳竹节石、介形类、薄壳腕足类、 牙形类、 三叶虫和鱼类等游移生物群落。与下伏地层的关系除钦州、玉林一带与志留系为 连续沉积, 呈整合接触外,其余地区普遍为不整合接触。桂东北、桂北局部缺失早中泥盆 世部分地层, 中、上泥盆统直接超覆在下古生界及元古界不同层位之上。赋存矿产有锰、铁、 钒、

2、磷、黄 铁矿及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重晶石、硅灰石、大理石等矿产。此外,产 自该地层的 金属矿产还有铅、锌、钨、锡、锑、汞、金、银、铀及水晶、硅灰石等,是广西 最重要的含 矿地层。广西泥盆纪沉积相、岩性组合和生物群落变化很大,可大致划分出桂中、桂 东南、桂西南、 桂西北、桂东北及合浦 5个区。沉积类型主要有台沟相浮游型、台地相底 栖型、滨岸相 混合型及其过渡类型,分别命名为南丹型、象州型、曲靖型及北流型,代表性剖 面有南丹县罗富、 横县六景、 象州县大乐和北流县大风门 4 处, 属华南海相泥盆纪标准 剖面所在地, 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已批准分别建碑保护。此外,桂林附近南边村剖面经 19

3、88 年国际地质 科学联合会确认为全球性泥盆-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型剖面。以上均是中外学者研 究泥盆纪地 层的重要场所。南丹型沉积 主要分布于桂西北的南丹及桂东南区,桂西南区亦有零星出 露。属碳酸盐 台地较深水(台沟)宁静的古地理环境。岩性以深灰色的灰岩、硅质岩和黑色泥岩 为主,局部 有砂岩、火山岩和少量白云岩。生物群主要是漂浮、游泳的菊石、三叶虫、竹节 石、牙形类 和少量笔石、薄壳腕足类。代表性剖面在南丹县罗富乡。象州型沉积 主要分布于桂中区。属浅水碳酸盐台地的古地理环境。岩性以 泥灰岩、灰 岩、白云岩及泥岩为主,夹有砂岩。生物群多为底栖固着的层孔虫、珊瑚、腕足 类、苔藓虫, 并有底栖移动的竹节

4、石及少量牙形类。代表性剖面有横县六景和象州县大乐。曲靖型沉积 命名引自云南省东部。分布于桂东北区。属滨海近岸动荡的古 地理环境。 岩性主要为砂岩、含砾砂岩夹砂质泥岩及泥岩。化石有鱼类、植物、介形类和腕 足类。广西境内未建立此类型标准剖面。北流型沉积 主要分布于桂东南的北流及桂西南区。属碳酸盐台地边缘近岸 浅水、水动 力较强的古地理环境。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岩。生物群以底栖固着的腕足类、 珊瑚为主,常构成生物礁或滩。代表性剖面在北流县陵城镇大风门。桂中区 该区包括柳州、宜山、融安、罗城、环江、鹿寨、象州、武宣、金秀、荔浦 来宾、贵 港、横县等县(自治县)、市。泥盆系下统下部为紫红色碎屑岩,含少量

5、化石;下 统上部至上 统主要为灰岩、 白云岩,化石以腕足类、珊瑚为主。总厚达 5 000 米。各统、 组间一般为整 合接触。环江至融安一带缺失中下统,中上统超覆在寒武系或元古界之上。莲花山组 命名地在贵县(今贵港市)石龙乡莲花山。朱庭祜 1928 年建立, 原名莲花山系。1959 年全国地层会议称现名,今标准剖面在横县六景。岩性为紫红、灰绿色的 砂岩、粉砂岩、 砂质泥岩夹灰岩、白云岩,底部为砾岩或砾状砂岩,局部夹含铜砂岩。厚 210-1482 米。与下 伏寒武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化石有云南鱼、亚洲棘鱼、亚洲鱼及植物等,其时 代属早泥盆 世早期。那高岭组 命名地在横县六景。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6、1956 年建立,原名 那高岭页岩,1959 年全国地层会议称现名。岩性为灰绿、蓝灰色的泥岩、页岩及粉砂岩,局 部夹泥质灰岩或白云岩、含生物碎屑灰岩。厚 32-234 米。确定时代的化石有那高岭东方石燕、 那高岭鱼脊珊瑚、泥盆那高岭鱼等,属早泥盆世中期。郁江组 命名地在横县六景。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1956 年建立,原名郁 江建造。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称现名,代表中泥盆世早期地层。1974 年华南泥盆系会议确定 为下泥盆统。岩性为褐灰、灰黄、灰绿色的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砂岩,夹泥灰岩、 灰岩。厚95-618 米。化石有东京巅石燕、箭袋石燕、双腹扭形贝、天轴扭形贝、似巅孔 贝、东方

7、隔壁 贝、蓝婉贝、钩形贝、拟耙珊瑚、内沟珊瑚、抱合珊瑚、小盘珊瑚、拖鞋珊瑚、 异隔脊珊瑚、 裂腔多颚刺、德钦三叶虫及介形类、竹节石、头足类、层孔虫、苔藓虫、瓣鳃类、 鱼类、植物等,属早泥盆世晚期。二塘组 命名地在武宣县二塘乡滕头村附近,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1978 年建立。仅出 露于象州县大乐至武宣县通挽一带。岩性为灰、深灰色的灰岩、泥灰岩、白云岩、 泥岩。厚178-600 米。 确定时代的化石有郁江郝威尔贝、平常巅石燕、广西琴珊瑚、优 美多颚剌等,属早泥盆世末期。四排组 命名地在鹿寨县四排圩。冯景兰 1929 年建立,原名四排页岩,1959 年全国地层 会议称现名。岩性为灰、灰黑色的灰岩、

8、生物碎屑灰岩、白云岩夹泥岩。厚 40-800 米。确定 时代的化石有广西阔石燕、桌珊瑚及反转多颚剌、晚成多颚剌等,属中泥盆世早 期。应堂组 命名地在象州县大乐乡应堂村,北京大学地质系 1974 年建立。岩 性为灰、灰绿 色的生物碎屑灰岩、泥岩及泥灰岩。厚 18-180 米。该组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 岸、融安县泗 顶等地分别超覆在震旦系、寒武系之上。确定时代的化石有冯氏奇石燕、泪瘤古 准石燕、乌塔拉图珊瑚等,属中泥盆世早期。东岗岭组 命名地在象州县城郊东岗岭。乐森璕 1928 年建立,原名东岗岭 灰岩,1959年 全国地层会议称现名。岩性为灰黑色的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白云岩和灰

9、绿色页岩。 厚 125-709米。确定时代的化石有鸮头贝、布哈丁贝、绳珊瑚等。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洞忙有层孔虫礁。属中泥盆世晚期。榴江组 命名地在鹿寨县寨沙镇(旧榴江县城)。冯景兰 1929 年建立,原名 榴江系,定为中泥盆世,赵金科 1956年研究桂平县木圭该层位所产菊石后确定为晚泥盆世早 期,1959 年全 国地层会议称现名。岩性为灰、灰黑色的硅质岩、硅质页岩,局部含锰、磷质。 厚 86-135 米。整合于东岗岭组之上。确定时代的化石有桂平尖棱菊石、箭菊石、环节石及腕足 类、介形类等,属晚泥盆世早期。五指山组 命名地在南丹县大厂。张更等 1941 年建立,原名五指山层,1957 年广西石油

10、普查大队将该组划置榴江组之上。岩性为浅灰、灰绿、肉红色扁豆状灰岩,夹泥 质条带灰岩。厚 120-182 米。化石有介形类,其时代属晚泥盆世晚期。融县组 命名地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原融县)城郊。1928 年乐森璕建立,原 名融县灰岩,1959 年全国地层会议称现名。岩性为浅灰、灰白色的灰岩、鲕状灰岩,夹白云 岩、白云质灰岩。 厚 300-1 800 米。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兴至龙岩一带超覆在震旦系之上。 确定时代的化 石有潘涅克珊瑚、弓石燕、帐幕石燕、掌鳞刺及介形类等,在环江北山发育有层 孔虫生物礁,属晚泥盆世,与榴江组和五指山组为同期异相沉积。桂东南区 该区指钦州、灵山、博白、陆川、玉林、北流一带

11、。钦州群 命名地在钦州市板城乡倒流村,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 1974年建立。 该群出露于钦州-灵山一带。 岩性为灰黑、黑色的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硅质岩及泥 质硅质岩,局部夹含锰、磷硅质岩。厚 515825 米。整合于上志留统防城群之上。确定时 代的化石有等宽单笔石、波希米亚拟塔节石等,属早泥盆世。 玉林、北流、陆川、博白一 带出露的相当于钦州群下中部地层,1980 年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在玉林市樟木乡北均塘村 建立北均塘组、良禾塘组和樟木组,三者为连续沉积。北均塘组 岩性为灰绿、 灰黑色的泥岩夹粉砂质泥岩、细砂岩。厚 447 米。 整合于防城 群之上。确定时代的化石有小齿单笔石、均一单笔石、

12、前海西单笔石、海西新单 笔石及腕足 类,属早泥盆世早期。良禾塘组 岩性为灰、 黄绿色的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底部为泥岩。厚 600 米。确定时 代的化石有泰氏单笔石、育空单笔石、喜马拉雅新单笔石和东方石燕、郝威尔 贝、裂线贝 等,属早泥盆世早期。樟木组岩性为灰绿色泥岩夹泥质粉砂岩、 石英砂岩。出露厚 494 米。确定 时代的化石有郝威尔贝、穹房贝等,属早泥盆世中期。小董群 命名地在钦州市小董镇那道,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 1974 年建立。 该群分布于钦州、灵山、防城等市、县(自治县)。岩性为灰、灰黑色的泥岩、粉砂质泥岩、粉 砂岩,局部夹含锰泥岩、 细砂岩、砾岩。出露厚 656 米。整合于钦州群之上

13、。化石有格子 塔节石、太平 洋单笔石、松卷菊石及介形类、放射虫等,其时代属早中泥盆世。出露于玉林北流一带相当于钦州群上部及小董群的地层有黄猄山组、北流 组和东岗岭组,三者间为整合接触关系。黄猄山组 命名地在北流县陵城镇大风门,南京古生物研究所 1965年建立。 岩性为黑灰 色的白云岩夹白云质灰岩、 灰岩。厚 150-622 米。整合于郁江组之上。化石有 腕足类、枝状 层孔虫等,其时代属早泥盆世晚期。北流组 命名地在北流县陵城镇大风门,南京古生物研究所 1965 年建立, 当时包括黄猄山段、 贵塘段和鸭壤段, 划属中泥盆统中部。1974 年经该所修定,限于贵塘 段和鸭壤段。1980 年广西地质研

14、究所厘定为中统。岩性为灰、深灰色的生物碎屑灰岩、生物 灰岩夹白云岩,下部夹石英砂岩。厚475642 米。确定时代的化石有箕底贝、巨扭贝、奇石燕、 桌珊瑚、针 珊瑚、拖鞋珊瑚、蜂巢珊瑚、套板珊瑚及介形类、层孔虫、苔藓虫、竹节石等, 属中泥盆世早期。东岗岭组 岩性为深灰、 灰黑色的灰岩、白云质灰岩。厚 590 米。主要化 石有鸮头贝, 其时代属中泥盆世晚期。榴江组 出露于钦州、灵山、东兴等地。岩性为浅灰-黑色的硅质岩、灰岩 夹硅质页岩、页岩、 砂质页岩,局部夹锰、磷硅质岩。出露厚 197 米。整合于小董群之上。 化石有尖棱菊 石、等环节石、掌鳞刺及放射虫、腕足类、三叶虫、介形虫等,其时代属晚泥盆

15、世早期。五指山组 岩性为灰白-灰色的扁豆状灰岩、 灰岩夹少量燧石灰岩。厚 76 米。整合于榴 江组之上。化石稀少,仅见介形类,其时代属晚泥盆世晚期。融县组 主要岩性为灰-灰黑色的灰岩、泥质灰岩夹页岩。出露厚 413 米。 整合于东岗岭 组之上。化石有帐幕石燕、弓石燕、云南石燕、六方珊瑚、顿河珊瑚、勺板珊瑚 及头足类等, 其时代属晚泥盆世。桂西南区 该区包括南宁、百色两地区的大部分县(自治县),市及河池地区的凤山、巴 马、都安县(自治县)。泥盆系主要分布在大明山、西大明山、泗城岭的周围。各组、段间一 般为整合接触关系。莲花山组 底部为紫红色砾岩,往上为灰白色的石英砂岩和紫红色的泥质砂 岩、砂质泥

16、岩夹细砂岩。厚355 米。不整合于寒武系之上。化石有亚洲棘鱼、云南鱼及双壳 类、介形类、海豆牙等,其时代属早泥盆世早期。那高岭组 岩性为灰、绿灰色的泥质粉砂岩、泥岩,南宁大新一带夹灰岩 透镜体或泥灰岩。厚 32-372 米。德保靖西一带见其超覆不整合在寒武系之上。确定时代 的化石有那高 岭东方石燕、那高岭鱼脊珊瑚、泥盆那高岭鱼、始颚剌及竹节石、双壳类等,属 早泥盆世中期。郁江组 其岩性,下部为浅棕褐色的细砂岩、砂质页岩、泥岩,中部为灰绿 色的泥岩夹泥质灰岩透镜体, 上部为深灰色的泥质灰岩、生物灰岩、钙质泥岩。厚 0.2-618 米。靖西 百色一带见其超覆不整合在寒武系之上。确定时代的化石有东京巅石燕一双腹扭 形贝组合、 异隔脊珊瑚、裂腔多颚剌、德钦三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