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12年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可研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5414472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8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2012年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8、2012年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8、2012年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8、2012年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8、2012年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2012年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2012年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可研报告(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临汾市曲沃县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项目概要1.1项目名称:曲沃县史村镇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1.2项目申报单位:曲沃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1.3项目实施单位:曲沃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1.4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5项目建设年限:1年1.6项目负责人:付孟喜(曲沃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县农发办主任)1.7项目区地理位置、涉及范围项目区位于曲沃县城东史村镇境内,地处坪曲线北侧,地理坐标为北纬353924-354047,东经1113026-11

2、13319之间,涉及史村镇的新村、东宁、南常3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1.032万亩。1.8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1.8.1建设规模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计划开发面积0.82万亩,其中,新村0.14万亩,东宁0.36万亩,南常0.32万亩。1.8.2 主要建设内容水利措施包括新建小型提灌站2座,更新机电井5眼,修复配套机电井12眼,架设输变电线路21.8公里,衬砌渠道13公里,埋设管道35公里,渠系建筑物130座;农业措施包括新开整修机耕路13公里;林业措施包括在田间、路旁营造农田防护林130亩;科技推广措施包括技术培训0.1万人次,示范推广小麦新品种0.24万亩。1.8.3

3、工程量项目建设需投工29.41万工时,开挖土方5.92万方,土方填筑4.5万方,混凝土0.1296万立方米,浆砌砖0.0354万立方米,砌石0.0285万方。需用水泥574.5吨,碎石1.0057万方,砂子0.3942万方,钢筋6.08吨,模板527.2m2。1.9投资预算项目预算总投资800万元。其中,拟申请中央财政资金500万元,占总投资的62.5%;申请省财政配套资金200万元(含监理费10万元),占总投资的25%;市财政配套资金15万元,占总投资的1.88%;县财政配套资金35万元,占总投资的4.37%;需要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50万元(其中以物折资25万元,投工投劳折资25万元),占总

4、投资的6.25%。用于水利措施投资513.51万元,占总投资64.19%;农业措施投资175.32万元,占总投资21.92%;林业措施投资41.52万元,占总投资5.19%;科技推广措施投资41.15万元,占总投资5.14%;其它工作及措施投资28.5万元,占总投资3.56%。1.10效益项目建设完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积0.8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67万亩,年节约水量49万立方米,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74万亩。通过项目的实施,预计新增优质小麦生产能力68.8万公斤,新增玉米生产能力86.1万公斤,新增葡萄生产能力63.6万公斤,新增大棚蔬菜生产能力40万公斤,新增种植业产值857.55

5、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总额增加452.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971元。1.11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建成后,年新增种植业产值857.55万元,按动态分析,财务净现值1371.5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9.55%,投资回收期5年,效益费用比1.1。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曲沃县城东史村镇境内,地处坪曲线北侧,涉及史村镇的新村、东宁、南常3个行政村。2.1.2水文气象项目区浍河水库位于曲沃县城东10公里处的史村镇西吉必村南,该处浍河干流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301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63.2%,对浍河水库44年(1955年7月1999年6月)年径流系列资

6、料分析,浍河水库多年平均径流为4677万立方米。水库总库容996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200万立方米。2001年引沸入浍工程完成后,每年可向浍河水库注入水量300多万立方米。目前正在实施的禹门口东扩引黄工程完工后,通过给浍河水库调水1185万立方米,可以满足项目区作物的用水需求。项目区气候属典型的半干旱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冬夏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12.9,年均日照2229.6个小时,无霜期212天,最大冻土深度63厘米,年降水量为420.1毫米,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6、7、8月份。2.1.3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地形为平原、阶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土壤为碳酸盐褐土, PH值在7.1左右,通透

7、性较好,土质疏松、土层深厚,适宜于粮食、葡萄等多种农作物种植。2.1.4作物种植情况及开发潜力项目区种植业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兼有葡萄、棉花等经济作物。项目区土壤适宜耕种,适种性好,通过项目的实施,推广优质小麦、玉米等良种,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增产增效潜力较大。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项目区农业人口0.4654万人,涉及农户1139户,农业劳动力0.277万人。2.2.2土地利用状况项目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产区,传统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约占耕地面积的70%,部分地块种植葡萄、棉花等经济作物,约占耕地面积的30%。总耕地面积1.03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

8、2.22亩。2.2.3农业生产水平2011年,项目区小麦播种面积4100亩,平均亩产250公斤,玉米直播、复播面积5740亩,平均亩产350公斤,粮食总产量303.4万公斤,在全县处于中下等水平。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6.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5.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84元。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曲沃县设有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机构,仅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就有专职农业科技人员108人,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32人,大专、中专学历的7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14.2%,中级职称的占55.6%,可以从事土壤养分分析、良种推广、配方施肥、植物保护、指

9、导农业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项目镇设有隶属于县农委、水利局、林业发展中心的农科站、水利水保站、林业站等站(所),村有科技服务点、科技示范户,有农民技术人员16人,从业人员中具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2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2.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1.25%,并且配有专业管理人员,可提供便捷的科技咨询服务。县、镇、村已形成三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先后推广了优种统供、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机作机收等多项农业实用技术,当地农民“优质优价”的意识比较浓厚。2.3基础设施状况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地处浍河水库受益区,属于井灌与提灌相结合灌区。井灌区现有机井25眼,全部为深井,

10、其中8眼井完好,可以正常使用,其余17眼井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配套的,有12眼机井设备严重老化,没有管理房等配套设施,需要更换设备,有5眼井井壁坍塌,几乎报废,需要更新。项目区现有地下输水管道8公里,机井、输水管道及建筑物年久失修,配套不完善,导致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2.3.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土地较平整,但农作物种植不统一,种植未形成区域化;田间部分农田林网网格残缺,标准较低,林相不整齐,对农田的防护作用不强。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3个村农机总动力9304千瓦,农业机械主要有LX900大型拖拉机6台,配套旋耕耙6台;TA850大型拖拉机5台,配套秸秆还田机5台,配套播种楼5

11、台;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4台,有农用三轮车828台,镇上设有农机配件服务门市部。2.3.4交通与电力项目区中部有侯月铁路穿过,各村之间贯通三级油路,村内街巷已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交通便利,但田间道路路面较窄,路宽2-4米,凹凸不平,弯曲不直,且没有硬化处理,机械行走困难,需要合理规划,拓宽改造硬化,以方便通行。项目区东有110千伏新村变电站1座,渠首泵站有10千伏专线1条,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虽有10千伏的输电线路通往各村,但部分田间的农灌电力设施年久老化,线损严重,难以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背景3.1.1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

12、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200448号);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3、山西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存量资金控制指标和编报项目计划有关事宜的通知(晋财农发201140号文件);4、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编制规定;5、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图集;6、临汾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与技术要求;7、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8、低压管灌技术规范(井灌区)SL/T153-95。3.1.2项目区建设标准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和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技术规范执行,项目建设坚持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

13、营两类项目有机结合,通过水利、农业、林业等各项工程措施综合治理,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培育壮大红提葡萄等产业,走出一条立足优势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综合农林水科技各项工程措施,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区亩投资标准为980元。3.1.2.1水利措施利用现有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以提灌站和水井为单元,布置田间管道节水灌溉工程,配套渠道、渠系建筑物等灌溉设施,使项目区实现灌溉节水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机电井井筒斜度小于千分之一,出砂量小于万分之一,沉淀井管大于8米;输变电高低压线路布置合理,高压线路选用10米的砼杆,间距80米,低压线路选用8米砼杆,间距50米;管道、渠道亩均5-7米,配套建筑物

14、根据实际需要及有关规范确定。3.1.2.2农业措施机耕路满足机械耕作要求,顺直畅通。以主干路划大方,路宽6米,与镇村油路连接,基本形成300-400亩一方的方田。路面采用碎石硬化的方法,做到路面硬化,路线笔直,路两旁排水设施齐全,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农田达到田面平整,形成格田,坡度0.0010.003,使田间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95。3.1.2.3林业措施项目区主干路、田间路两侧各栽植2行树木,按照适地适树,择优选树的原则,结合项目区葡萄、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确定为国槐、塔柏、速生杨等树种。国槐、速生杨等苗木胸径达到3厘米,塔柏株高达到1米。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三年后保存率达

15、到90%。3.2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财力、物力条件所限,项目区基本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只是面上开花,有些水利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加剧了农作物需水的供求矛盾,农业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加上近几年粮食产量一直在全县平均线徘徊,是当地农民收入不高的原因之一,农民对土地投入不足,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敢想不敢求,对机耕路、防护林等公益性设施更是无暇顾及,这就直接制约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3.2.1旱灾的影响项目区属典型的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比较干燥。正常年平均降雨量535毫米,且降水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6、7、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季节性旱灾发生频率较高,影响农作物生产,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改变。3.2.2投入不足多年来,项目区虽然通过良种、化肥、地膜、机械作业等一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与全省、甚至全国农村经济发展相比,差距仍很大,主要现象为良种更换周期长,普及率较低,导致农民收入增长不快,不能进一步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只能维持在初级的投入水平上,如照此下去,农业生产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新的跨越。3.2.3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由于农民素质普遍较低,驾驭农业科学技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