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进修杨丽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5392818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有感-进修杨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书有感-进修杨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书有感-进修杨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书有感-进修杨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书有感-进修杨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书有感-进修杨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有感-进修杨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思想为我们领跑 读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有感 南岗进修 杨丽写在前面:所有的教育真谛与秘密都潜藏在细节之中,捕捉生动的细节加以咀嚼就是教育研究。读这本书的原因:1. 作者的身份:作者林高明是一位教研员(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是一位培训者(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义务教育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课堂教学课程团队核心成员、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新课程培训讲师团成员);是一位笔耕不辍者(在全国近百家报刊上发表文章二百多篇)。2. 名家的评价:余文森在为此书作序中如此评价林高明和他的课堂观察,课堂景象变动不居、永难穷尽,他是通过深潜的方式来叙说课堂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读、所

2、思所想文中更多的是一种感同身受的倾诉。张文质则这样评价道:现在呈现在读者诸君面前的这部书,首先是林高明坚持数年,每年三四百个小时在教室小板凳上观察、思考所获,这样的“板凳功夫”是尤其值得称许的。3.最主要的原因:身为教研员,读同行写的课堂观察方面的书有着相同的站位、一种同理心,有一个学习的榜样。我们学校要求教研员开展思想境界练兵、评课能力练兵,培训部要基于课堂开展有效培训,为了胜任工作,也是为了努力向教学中心钻研,我需要学习。我知道,作为一名综合部室的新教研员在各位学科教研员面前谈听评课无异于鲁班门前弄大斧,这只是我读一本书粗浅学习后的一个浅层次的汇报和分享,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的谅解、指正和帮

3、助。本书框架: 心灵日照 透视技术 课堂解魅 名家视野内容庞杂,涉及到课堂观察的方方面面,我仅取其一瓢饮。着重分享“透视技术”与“名家视野”两部分。一.透视技术1. 倾听学生的生命体验之音 课例:滥竽充数余文森教授曾经听一位教师上滥竽充数这一课。课程快要结束时,教师按照惯例说,读了这则寓言,大家从中明白了什么?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批评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有的学生说,我们不要不懂装懂;有的学生说,没有真正的本领是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孩子们几乎是气愤填膺,对南郭先生是大批特批。其实,寓言的原意也是如此。按常理而言,学生们学习文本达到这种程度,也算是成功之笔。就在学生们纷纷讨论之际,

4、有个男生怯生生地站起来说,如果大家去帮他一把,南郭先生就不会那么惨!(学生们一阵轻微的哗笑,教师一声不吭地示意他坐下。)课后,余教授与这位教师进行交流时,提到这一细节时,说,那个孩子说“大家去帮南郭先生”,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教师大笑道,余教授,您有所不知,其实这个学生就是我们班的南郭先生!他每次考试成绩都是最后一名,老是拖全班的后腿啊!余教授听完后,感叹不已说,这位同学是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习焦虑与吁请帮助的期待都融入了自己的课堂学习生活之中,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可惜,老师却不知珍视,不知因势利导,这是对心灵的漠不关心,对学习体验的疏忽。究其根源,是教师没有舒张开内在的听力,于是,他的倾听就

5、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在年长日久的心理定势的侵袭下,他们便“听其所听,不听其所不听”,许多生命中最重要的富矿却被当做一片荒芜,许多珍贵的触及教育内芯的信息被轻易地抛弃了。 链接: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不能迫使他们说我们想说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让他们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 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顿悟:课堂中尊重、理解的倾听,能透过纷繁复杂的语言形式,揭示出语言背

6、后的日月星辰般的启示。 2.倾听学生思维的创意课例: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有一次举行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从连加向乘法的过渡.他出了一道题目:7+7+7+7+7+7+3=?赞科夫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得出76+3的方法.但出乎意料的是开始一个同学说:“我可以用77-4的方法来计算.”在教学与发展这本书中,赞科夫回忆到;当我听到这一方法的时候,我非常激动,这个孩子非常了不起,她看到了一个不存在的7,她发现了数学的本质。既然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认识数学本质的能力,我们为什么还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呢?如果我们忽视学生的发展水平,忽视学生的发展潜力,就等于犯罪。于是他推翻了自己准备的教

7、案,对这位孩子大加称赞并调整思路从这个不存在的7讲起。这个不存在的“7” ,孩子并没有很明白地讲述,我们未必能如此敏感地触味其间深刻的内蕴。如果是平常我们老师上课,我们可能会轻描淡写而过,或充耳不闻地继续我们预定的教学环节。而赞科夫他用这颗细腻的心捕获了简单数字背后的景深。这样的真切与意味深长的倾听及教学机智也让人叹为观止。因为他具有对数学和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所以,他对于学生思维上的创意与跳跃性可以心领神会并大加褒扬。善于倾听,可以于细微处听惊雷,可以于寻常处见奇崛,可以于忽微间显意趣链接:在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到一个案例。菅野先生在科学课上,让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实验来确认“云是怎

8、样产生的”。做这实验时,不一会儿,烧瓶里的水沸腾了,水蒸气从玻璃管中喷出来。看到这种现象,每个学生都用各种各样的语言来表达各自的发现。有的说:“烟冒出来了。”有的说:“不是烟!是热气!”有的说:“这热气变成白色的了。”也有的说:“这热气就叫做水蒸气。”在这过程中很有意思的是每一个人的发现与所表达的语言在教室中连锁地产生出来。例如,第一个喊“啊,啊”的是菅野先生。这“啊,啊”的声音并不是表示老师在漫不经心地进行实验,而是表现出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有所发现的态度。随着他的叫声,孩子们发出了上述的声音。开始时,“水蒸气”这一概念只有一部分学生知道,不久,每个学生都开始使用这一词汇了。菅野先生就是在倾听中

9、发现,学生是如何把这一词汇变成自己的语言来使用的。科学的认识就是这样在合作交流中建立起来,然后再由每个人将之内化为个性化的认识。这一过程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毫无教师的灌输与强制。顿悟:唯有尊重创意的教师方能倾听出学生思维的创意,唯有“读懂”学生的“思维脑图”的教师,才是成功的教育者! 教师还要引发学生相互倾听,在倾听中视界融合,认识重叠。倾听就是内在的对话,“吸人之长,启己之思”。 二.名家视野苏霍姆林斯基1. 言语的推敲与揣摩作者引言: 成功的言语教育如汩汩的溪流浇灌着学生情智的种子,给他们的精神成长带来无可比拟的力量。 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引而不发为其指点迷津;当学生们陷入困境沮

10、丧不安时,教师的一声鼓励促其迎难而上;当学生们身处难堪时,教师的一点幽默使之顿觉柳暗花明。 名家视野 : 强调教师的语言素养,认为教师的语言素养决定了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他指出:“教师要会开辟这个世界,使你的语言像音乐一样,在孩子们的心里铮铮作响。要使你那些冥思苦想出的话语,成为孩子无与伦比的欢乐。如果在你学生的心灵里奏出语言的音乐,那他就会变成你的受教育者”。课堂观察: 听课后疲劳的孩子们 苏霍姆林斯基甚至用25年的时间一直关注着教师的语言素养这个课题他曾经去听一位教师的课,观察孩子们怎样感知新教材的讲解。发现孩子们听后很疲劳,下课时简直是筋疲力尽了。于是,他开始仔细听教师的语言,连听几节课

11、,并逐字逐句地把教师的讲解记录下来,在校务会议上读了这些记录。结果引起全校的普遍的关注,他们持续跟踪记录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上课的语言,并进行认真的分析。语言素养问题使全体教师都深感忧虑:对于概念的解释不够明确,教师力求用语言手段创造的那种表象模糊不清以至有些混乱。我的顿悟: 学校应当有高度的语言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一个说错或者写错的词,不仅教师,而且是学生,听起来都会感到它不协调,就好像一个具有高度音乐听觉的人,听到一个错误的音符时感到那么不入耳一样。2.阅读与思想课堂观察: 大概每位教师都遇到过这种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

12、,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天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名家视野 :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要思考,不要死记”,“要使知识活起来”,“让学生思考在知识的世界里”。 他的观察重心就放在“怎样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认为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重心,探讨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思考的寂静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进行紧张的思考。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

13、样的寂静。教师在课堂上也是依靠思考而独立,而发挥其影响力的。阅读促进学生的思考,而课堂教学中最核心的宗旨也是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3.教学的重心课堂观察: 不一样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他们州的一所学校里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年轻的校长在听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上几何课,他的思想完全给教师的讲解迷住了,以至当教师提问“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位校长竟举起手说,“我!”因为,这位教师其关注的中心不是教材,教材在他心中已经是烂熟于胸了,他的关注中心是儿童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的交往与互动状态。自然而然的,学生们就沉迷其中,浑然不觉,甚至连听课的校长也陶然忘我,化为学生参与学习生活。他

14、举出另一种课堂,教师与学生缺乏交往,教师我说我的,学生你做你的。教师一头钻进他的课时计划,一字不漏、原封不动地执行其预设的方案。学生们则看着天花板或天空中漂浮的云朵。他说,这时如果你在听课,你会在学生面前感到不自在,你会替教师,替自己,也替教育学觉得难为情。名家视野 :课堂观察的重心还要落在教师是教教材还是教学生上。教育素养的重要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交往关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我的顿悟: 进入课堂,优秀的教师是把百分之十的时间与精力用于思考教材,而把

15、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的知识背景、智力背景是课堂教学的风景。 教师的教学重心在于倾情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思维状况,以丰厚沉实的底蕴来提升教育品质,才能有美好的教育创造。 阿莫纳什维利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是合作教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眺望课堂教学的远方一位校长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就在上学的第一天晚上,他问孩子作业是什么。儿子愁眉苦脸嗫嚅不清地说:今天,我们教从1写到10,写上10页!作者在一旁打趣道:写1时,用梳子蘸上墨水,一划,一页一会儿就搞定了嘛!校长苦笑不已。一位朋友打电话跟作者诉苦,自己是当教师的,可现在真的不知道孩子要放到哪里念书才好!他絮絮叨叨地说,儿子在当地一所公认的好的中心小学上一年级,是千辛万苦,请托送礼才进去的。可第一天晚上,儿子就哭哭啼啼闹着不愿去上课,一问之下,原来今天,老师教从1写到10 ,因此布置的第一项作业就是,从1写到10,写上10页!孩子一放学到家,就把书包放下昏头昏脑地写写写。时时将拿着铅笔的小手像大人一样甩甩甩,可紧赶慢赶才写到4老师说,作业没完成,明天就不要来上学了!孩子急得哇哇大哭。阿莫纳什维利的第一节数学课是怎么上的呢?他写道,在第一堂数学课上,教师通常都会向孩子们说,我们开始学习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