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5392656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 孩子的成长规律可以浓缩为一个“人”字。儿童的发展从两个角度来看:认知发展,可以看 作是“人”字的左撇;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右捺。一撇一捺,组成一个 完整的“人,字。李烈孩子成长是有规律的。笔者认为,孩子的成长规律可以浓缩在一个最简单、却也最意味深长 的字一一“人”上。儿童的发展从两个角度来看:认知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左撇; 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右捺。一撇一捺,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字。 左撇的认知发展,主要是在孩子求学过程中完成的,而学习的关键在于使孩子“学会求知”。 但必须明确的是,知识的学习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一种手段,它重在

2、通过学习的过程让孩 子学会“求”的方法、激发其深入去“求”的渴望,而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我们反复强调: 好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有限的知识学习上升到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教学。因此从孩子认知发展上 来看,最核心的就是要让孩子学会思考。只有会思考的孩子,掌握了思考方法,有了思考欲 望,才能有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至于知识,后天可以弥补,而“思考”和“思考力”却是 需要我们时刻抓好和认真培养的。孩子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自觉的发展愿望和动力。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无穷个“为什 么”和充满探索的好动天性,就是最好的证明。教育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并持续激发这种发 展愿望和发展动力。孩子天真的、直接的、新鲜的经验中,蕴藏

3、着非凡的创新思维原型和创 造力。这种激情和渴望才是人类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但遗憾的是,这些最具有力量的探索 欲望和探索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渐渐被泯灭。好的教育,遵循规律的教育,必须保持孩子 的创造意识,激发孩子的创造才能。右捺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主要是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完成的,而社会化的关键在于学会 做“人”。初生婴儿如小动物一般,其喜怒哀乐主要受各种基本的生物属性支配,被称为自然 人。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懂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等一系列社会习俗和规则。 社会的文明和社会所倡导的是非对错的价值观,就在这一过程中渐渐地渗透到孩子的骨子里、 血液里,使孩子逐渐变成一个“社会人”。从“自然

4、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就叫社会化。 孩子的发展切不可只关注认知部分,对孩子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什么习惯、礼貌, 爱心、孝心,合作、交往,长大后他自然就会了,这是一种偏激的认识。事实上,表现出行 为问题的孩子,首先表现为社交技能不足。不知道如何加入别人的活动中,以破坏的方式试 图引起注意;遇到困难、欺侮时不知道正常的求助手段与程序,直接“出手”、挥拳相向,更 别提“团队合作”了解决这些问题常常成为老师的主要工作,耗费了他们极大的精力。 细看这个“人”字,我们还可以发现:左撇和右捺之间,右捺部分提供了更多支撑的力量, 这正应了 “育人教书,育人为先”那句话。从“人”字的结构,我们浓缩

5、出孩子成长的规律。 如果遵循这些规律而行,我们不难想象,孩子的生命体验必然是丰富多彩的。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在用狗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如果把狗关在笼子里进行电击(能引起痛 苦但不会引起生命危险),狗一开始还会在笼子里尖叫并且挣扎,试图逃跑。但如果进行反复的不可躲避的电击,狗会陷入一种病理性失助状态,到最后放弃任何尝试和 努力,即使打开笼门,给它一条逃跑的通路,这条狗也不会逃跑,而是躺在地上呻吟,继续 承受痛苦。塞里格曼把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也就是说,这种无助、无能为力的状态是后天“学 习”来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人发现无论他付出多大的努力,无论他做什么事情,都以失败 告终时,他

6、会逐渐丧失斗志,最终放弃一切努力和尝试。心理学上许多研究发现,来自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是造成儿童习得性无助的重要原因。如果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厉或粗暴,一旦孩子出现错误就严加指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 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再也不愿意尝试了。例如,当孩子兴致勃勃地帮忙收拾碗筷却不小心把碗打破时,如果他得到的是严厉的呵斥, 那么他也许下次就不愿再主动帮忙了,即使在长辈的要求下帮忙,也可能由于紧张而更容易 把碗打破。因此,家庭教育中过多的负面暗示犹如“电击”一样,久而久之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最终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深渊,对其他事情也缺乏信心了。作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我接触过各种各

7、样的案例,发现许多孩子的自卑心理与父 母在教育过程中给予过多的“电击”有着直接的联系。那么,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如何才能避免让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深渊呢?最 重要的是和孩子平等对话,变“批评教育”为表扬鼓励的赏识教育。具体表现在:懂得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善于发现并赞赏孩子的闪光点,鼓励进一步发扬这些闪光点,让 孩子知道“我也有优点”;及时关注孩子的进步,一旦孩子有了进步就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孩子退缩的时候,切勿着急,不妨用“试一试”的方法鼓励孩子战胜自己、勇于尝试;当孩子不能获取成功的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安慰赞赏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告诉孩子, “我知道你已经努力了,这已经很棒了”。然后,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以探讨的方式引导孩子找到更好的方 法,如“你觉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你看这种方法会不会更好?”平等对话的沟通方式,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 信心,从而不断进取,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获得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