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幼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5382659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幼儿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幼儿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幼儿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幼儿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幼儿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幼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幼儿(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考点归纳: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考点归纳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2.掌握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理解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开展的奠基教育的重要性与其特点,能够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一、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开展和社会开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根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二、素质教育的涵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开展,而不是只注重一局部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开展。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2、素质教育是在全面开展教育的根底上提出的。以全面开展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我国现阶段的“全面开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实践根底。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开展,要求受教育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铸造了个性迥异的学生。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开展学生的个性。作为国力竞争根底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重视创新能力的

3、培养也是区别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三、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儿童大脑迅速开展的时期,早期教育对智力的影响特别大。假如在这一时期,对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其智力水平能得到明显提高。幼儿时期,儿童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他们的可塑性强,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往往以家长、教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因此,幼儿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产生性别意识,这是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育阶段,心理学上称为“性蕾期。如果幼儿能够正确将自己的性别与社会要求的性别角色对应起来,他们的性心理就能够正常开展。四、幼儿素质教育的涵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

4、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如此,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开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开展。其实,“全面开展的教育“身心和谐开展,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这便是幼儿素质教育的涵。五、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义务教育前的幼儿教育,要尽量面向全体幼儿,使他们在进入小学前就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掌握一些学习知识的方法。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开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学习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幼儿,更要从小开始培养他们创新和实践的意识。4.促进幼儿生动、活泼、

5、主动地开展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幼儿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幼儿学会,更要让幼儿会学;不仅给幼儿知识,更要给幼儿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这样一个时代,根底教育一定要培养幼儿终身可持续开展的能力。六、幼儿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面向全体幼儿,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在提高群体素质的同时,也不能无视个体的素质。应该针对幼儿的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进展幼儿素质教育必须将其落实到教学之中,可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和游戏来进展。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要贯穿在教师的言行中,不管大事小事,教师都要用自身良

6、好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言行举止去影响幼儿,做幼儿的楷模。5.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在对幼儿进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只有将三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合力,保证幼儿健康茁壮地成长。第二节 儿童观考点归纳“人的全面开展的思想。“育人为本的涵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开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4.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开展。一、“人的全面开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的

7、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人的全面开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开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开展。人的全面开展的根本容:(1)人的开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开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开展的根底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开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二、“育人为本的涵义育人为本是幼儿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幼儿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1.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育人为本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开

8、展。坚持育人为本,就需要在教育工作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实质,就是坚持以幼儿的全面进步和开展为本,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就是重视人本身的开展,将个体的全面开展与个性开展统一起来。教育的开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教育需要,真正表现出开展为了人民、开展依靠人民、开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教育最崇高的理想。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育人为本教育思想要求教育既要了解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也要了解到每个人、每个学生、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个性,使教育能够满足每一个幼儿的需求和他们的期望。三、“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幼儿的人格和教师的人格是平等

9、的。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人格,这样才能建立一种平等的师幼关系。幼儿是成长中的人,不像大人那样成熟,在他们身上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需要教师引导、帮助、教育。教师一定要理解和宽容幼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谨言慎行。3.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因材施教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教师的职责就是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使他们都能得到重视。另外,正是由于幼儿具有各自的特点、个性等,教师还要根据其差异因材施教。第一节 教师观考点归纳1.了解教师专业开展的要求。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3.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一、教师职业的

10、性质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2)教师是教育者、支持者、引导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二、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幼儿教师担任着多重角色,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性。1.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支持包括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心理上的支持主要是指教师关怀、尊重和接纳幼儿。只有教师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幼儿才能进一步学习、实践和探究。幼儿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这样有利于淡化甚至消除传统的“教师在上、幼儿在下的师幼关系,变“填鸭式的活动为合作探究的学

11、习气氛。幼儿教师必须依照明确的教育目的,对幼儿施加具体、有效的学习指导,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全地开展。教师要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幼儿关注,同时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另外,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进展很多必要的示,幼儿教师必须掌握并不断提高普通话、绘画、钢琴、跳舞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才能更标准地为幼儿做好示。“母亲幼儿教师要像母亲一样,用细心、耐心和爱心给予幼儿母亲般的关怀和照顾,让幼儿感到幼儿园集体的温暖和母爱的存在,从而更安心、愉快地在幼儿园中生活和学习。幼儿教师要在工作中进展自我观察、记录、反思,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问

12、题,对幼儿进展研究,对课程、教学和游戏进展研究,不断地将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提高行动质量,改良实际工作。三、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指导幼儿开展各项活动,并且照顾他们的饮食、睡眠、餐点,促进他们在身体、品德、认知和行为习惯与审美等方面的开展。幼儿教师的劳动,和其它劳动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幼儿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劳动对象的差异性;第二,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幼儿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因材施教;第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第三,幼儿教师需要“教育机智。幼儿教师的示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幼儿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

13、、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短期见效的行为,而是一种具有长期性特点的特殊劳动过程。首先,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其次,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不会随着幼儿学业的完毕而消失,而是会在幼儿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展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协调好影响幼儿身心开展的综合环境,特别是处理好自身与教师群体的关系,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四、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劳动,其劳动成果不是一般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而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

14、、思想品德和政治观念,符合一定社会需求的人。教师劳动的对象、容和过程的特殊性使教师劳动具有一系列的特点。(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根底和前提。(2)热爱幼儿幼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表现。(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容。(1)精深的专业知识。第一,精通所教授科目的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第二,了解与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幼儿教师既应学有专攻,又应广泛涉猎;既要精通一门学科,又要研究相邻学科。(3)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与各学科教材教法是幼儿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根本的教育科学知识。(1)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准确;其次要富有感

15、情,有感染力。更高一步的要富有个性,能够表现出独特的风采。(2)组织管理能力。一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二是幼儿集体的组织管理。(3)教育科研能力。最根本的要教师应具有对他人成果进展分析、鉴别并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健康的身体素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幼儿教师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能精力充沛、生气勃勃地从事工作;另一方面表现为反响敏捷、体格强壮、耳聪目明、声音洪亮。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指幼儿教师在对自身角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的根底上,依照社会的期望和自身实际状况,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与心理进展调整,使其能够适应角色的要求并不断促进角色向积极方向开展。五、教师专业开展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当教师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容。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六、终身学习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