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名词解释(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5214494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理学名词解释(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法理学名词解释(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法理学名词解释(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法理学名词解释(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法理学名词解释(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理学名词解释(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学名词解释(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2、 法律社会学的诞生和发展是 20世纪法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以注重研究法律与社会活动、法律 角色、法律文化、法律运作、法律实效为其理论视角,以理论模型的设计与经验考察和实证分析的融汇为其方法论指向,以参与法治进程,推动法治和法律文化现代化为其价值目标。3、 法律素质是法律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其要素包括: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 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中,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素质的核心。4、法律思维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准确掌握法律概念的能力;正确建立和把握法律命题的 能力;法律推理的

2、能力;对即将做岀的法律裁决或法律意见进行论证的能力。5、法律思维能力的形成集中表现为法律角色参照系的形成。法律角色的参照系是作为一个法律人在其所 处的位置上对外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观点以及独特的推理、论证模式。我们知道,在社会中生活 和工作的人们都担当一定角色,每一角色都必然有其独特的参照系。法律角色也有自己的参照系。每 个参照系都有三个主要的方面。第一,每个参照系内部都有许多概念,其中有些概念是关键性概念; 第二,参照系在观察问题的范围上是有取向的,法律角色的参照系总是指引人们敏锐地发现和关注事 物的法律方面,即有法律意义的方面;第三,参照系规定了人们的推理、论证方法。法律角色的参照 系有

3、其独特的推理、论证方法。6、探知法律事实,即调查、搜集、制作、组合、分析、认证法律事实,是法律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对 法律事实的分析和认定,直接决定着适用法律的最后结果。探知法律事实也是法律实践活动相当复杂 的环节,因为探知法律事实的过程,并非简单地调查搜集客观事实的过程,而是法律人运用法律去判 断、分析、确认、选择事实的过程,是一个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对立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法律 人有较强的事实探知能力。7、法学方法论是由各种法学研究方法所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一般来说,法 学方法论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基本层次或方面。第一个层次是法学方法论的原则,它构成了法学方法体 系的

4、理论基础,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发挥着整体性的导向功能。第二层次是各种法学方法,它构成了 法学方法体系的主干部分,在研究各种法律问题时发挥着广泛的作用。8 在法学方法的体系中,法学方法论原则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方法论原则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 本出发点和基本思路,也是关于如何开发和运用具体方法的一种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根本方法,就此 而言,可以把方法论原则理解为“关于方法的方法”。9、阶级分析方法是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它可以广泛 地应用于各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在法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否认,法律与 利益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法律的存

5、在之所以必要,就在于它是维系某种社会利益关系、利益格局所不可或缺的条件。众所周知,在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之后和阶级差别、阶级斗争消灭之前,社会各阶级 之间的利益关系构成了具体个人之间利益关系基本社会背景,并从根本上影响着这些具体利益关系的 形成、延续和变更,至于在那些阶级分裂、阶级矛盾十分明显的社会,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更会成为 最具决定性和最具根本性的利益关系,任何在政治和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都必然 要借助于法律秩序来建立和维护有利于自己的利益秩序。这些基本的历史事实,决定了阶级分析方法 在法学理论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10、价值分析方法是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

6、揭示、批判或确证一定社会价值或理想的方法。法律作为调整社会生活的规范体系,从终极的意义上说,它的存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一定 价值的手段。也就是说,社会中所有的立法和司法活动都是一种进行价值选择的活动。价值分析方法之 所以是法学的基本方法,就在于法学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揭示法的应然状态或价值属性,即回答法应当 是怎样的(关于“法律应然”的问题)。11、实证研究方法是在价值中立(价值祛除)的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 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所谓经验事实,指的是可以通过人们的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被发现的确定的 事实因素,这些事实因素是如此的确定、确实,以致于由此所作岀的有关“

7、是什么”的判断具有高度 的可靠性,即使发生争议,也比较易于复核、检验,而极少岀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永无止境的争 议。对于法学的实证研究而言,经验事实既包括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有关的一切可以确定的事实,也 包括法律文本中的词语、句法和逻辑结构等事实因素。实证研究方法之所以是法学的基本方法,就在 于法学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揭示法的实然状态,即回答法实际上是怎样的。12、毛泽东的法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无产阶级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一般 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的具体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进程的第一个重 大理论成果。它不仅揭开了中国法律思想发展史的崭新篇章,而

8、且为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法制建 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3、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崭新升华,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第一次把以人为本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诸方面 内在地结合起来,从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14、从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出发,我们认为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和意识形态。15、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从法律的角度和逻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 方式是法律职业者所

9、特有的思维方式,是法律职业者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在法治国家中,一切法律 问题都必须用法律思维方式来观察、分析和解决。16、在现代汉语中,“法律” 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例如,就我国现 在的法律而论,它包括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 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等。 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为了加以区别起见,学者们有时把广 义的法律称为法,狭义的法律称作法律。但在很多场合下,仍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把所有的法统称 为法律。17、法是由国家

10、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 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18、法是由国家创立的社会规范。国家创立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即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创 制岀新的规范。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传统下,国家制定法的方式有所不同。国家制定法一般以一定的规范性的方式表述岀来,所以被称为“成文法”。二是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的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决所确认的规范以法律效力。前一种情况如,国家司法机 关在法律没有相应规范的情况下,依据社会的风俗

11、习惯、一般道德规范来审判案件,实际上就是认可 这些风俗习惯、道德规范为法。后一种情况仅仅存在于英国、美国等实行判例法制度的国家。在这些 国家,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要遵循本司法机关或者上级司法机关先前的判决所确认的规范,实际上 就是认可先前的判决所确认的规范为法。19、法的实质渊源,即法是根源于国家权力还是自然理性、神的意志、君主意志、人民意志抑或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20、法的效力渊源,即法产生于立法机关还是其他主体,产生于什么样的立法机关或其他主体。21、法的材料渊源,又称法的内容,即构成法的内容的材料是来源于先前的法典、夕卜国的法典,或是来源 于政策、习惯、宗教、礼仪、道德、典章、理论、学说。

12、22、法的形式渊源即法是来源于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抑或法学著作。23、法的历史渊源即能够引起法或法律原则、法律规则产生或者改变的历史现象或事件。24、法的形式指法的具体的外部表现形态。它所指称的,主要是法由何种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具有何种 表现形式。法的形式表明法所存在的方式,是一国的法和法律规范的既成产品,是以一定形式存在的 已然的法。25、自治法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所制定的特殊地方规范性法律文件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总 称。26、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根据自治权制定的综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27、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根据自治权制定的调整某一方面事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28、规范性法律

13、文件是以成文法形式表现岀来的各种法的形式的总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是指立 法主体应以统一的规格和标准,制定和修改各种形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使一国属于法的形式范围的 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成为效力等级分明、结构严谨、协调统一的整体。29、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对已制定的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系统整理和归纳加工,使其完善化、 科学化的活动。30、 法的清理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以一定方式, 对一定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 确定它们或存或废或改动的专门活动。法的清理的目的,是把现存有关的法加以系统研究、分析、分类和处理。法的清理方法,通常分为集中清理、定期清理和专项清理三种

14、。31、 法的汇编是在法的清理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将各种法或有关法集中起来,加以系统编排,汇编成册。其特点是:一般不改变法的文字和内容,而是对现存法进行汇集和技术处理或外部加工,是立法的辅助工作,不产生新法,不是正式的立法活动。法的汇编的过程一般分为编辑和出版发行两个阶段。汇 编的形式有单项汇编和综合性汇编之分。32、法的编纂又称法律编纂、法典编纂,指立法主体在法的清理和汇编的基础上,将现存同类法或同一部 门法加以研究审查,从统一的原则岀发,决定它们的存废,对它们加以修改、补充,最终形成集中统 一、系统的法。法的编纂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项重要的立法活动,应由有权立法的机关依法定程序进行;其结果是

15、产生新法或法典。法的编纂的主要任务是统一同类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形成系统的整体,删除原有法中已过时或其他不合适的部分,消除法和立法中的矛盾、混乱。法的编纂不仅适用于 统一的法典或法律,也可适用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甚至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33、成文法又称为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以规范化的成文形式出现 的规范性法律文件。34、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有文字形式但却不具有规范化成文形式的法, 一般指习惯法。理解不成文法的表现形式应注意:这里所谓不成文法只具有相对意义,即相对于规范 化成文形式而言。不成文法不仅包括习惯法,也包括判例法、不成文宪

16、法等。判例法属于不成文法范 畴,但判例法是有文字表现形式的,它是法院通过判例所创造的法。法学上的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区 分,不完全依据法是否有文字表现形式,还要依据是否有规范化的成文形式来判断。35、法的效力即各种法的约束力的统称。凡具有法的约束力的事物即具有法的效力。法的效力的种类是多 样化的。从法的效力渊源说,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的效力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的效力之分;从 法的效力等级说,有的法的效力等级有高有低;从法的效力对象、时间和范围说,又可将法的效力区 分为一般法的效力与具体法的效力两种。法理学所称的法的效力,通常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般法的 效力,即在适用对象、空间、时间三方面的效力范围。法的效力不同于法的实效。后者指法的功能和 立法目的的实现程度和状态。影响和制约法的效力的直接因素是法的创制主体、时间和法的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