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496099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可以说是一个才子。他字德祖,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一起看看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欢迎查阅! 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见目标、2、3 教学难点:见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

2、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庖官主簿谮绰刀恃才放旷 (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

3、才放旷”造句) 2.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0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3.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三、深入阅读 1.找生读第一部分: 师提问: 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 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 明确:因为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 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 有理之处:

4、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然后把其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师将问题总结如下: 本部分记叙了曹操跟杨修之间三方面六个小故事,从中可看出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列内容板书) 杨修卖弄聪明1.破字忌 2分酥恶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3.破梦愈恶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4.吴质事件愈恶 .教植出门怒 6教

5、植作答杀修之心 .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补叙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生齐读第三部分,自己提出重点问题在班上交流,老师总结如下: 1)本部分内容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活曹操输给了死杨修,目的在于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而已。 2)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表现了曹操什么性格 明确: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这一举动,表现了

6、杨修阴险虚伪的性格。 (本部分任务的完成以学生自读、讨论、质疑为主,老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拓展迁移: 你如何评价杨修和曹操的从他们二人身上在为人处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让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五布置作业: 请阅读三国演义有关曹操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60字的文章,参考题目如下: 我眼中的曹操曹操奸人也英雄也一代枭雄曹操 读三国看曹操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与杨修之死 评曹操的用人原则 六.板书设计: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卖弄聪明.破字忌杨修:恃才放旷 2.分酥恶曹操:阴险虚伪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3破梦愈恶狡诈奸猾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4吴质事件

7、愈恶 5.教植出门怒 6.教植作答杀修之心 教案评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并由浅及深设置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循循诱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导入部分,既吸引学生,又能很快将对方带入特定的情景中。 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分析语言材料,梳理信息,表达感悟认识能力训练,能够合作交流自己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处理材料,归纳分析,讨论交流。 3、情感与态度:内因与外因的辨证思想认识,正确的人才观。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材料洞悉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人才观的交流与表达。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

8、合作交流。 教学媒体:略 教学步骤: 一、导入:曹操观沧海中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心胸开阔,吞吐宇宙,雄才伟略,霸气昭然。但也有狭隘与偏见 二、揣度人物心理活动与语言表达: 1、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操斩杀杨修的想法是由来已久的,请找出每次杨修触犯曹操忌讳后,写曹操心理及行为反应的句子,并简要评述曹操对杨修是怎样由“忌”到“恨”的。教师板书七个事件。 2、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表述,教师板书记录。 3、师:归纳小结。(在劫难逃) 三、人物形象分析 1、师:有人认为小说节选内容中曹操和杨修个性鲜明,认为他们(教师幻灯展示) 曹操:杨修: 不知你是否有同样的认识,请梳理

9、课文信息,作出评价。 2、生:处理课文语言材料,探究思考,交流表述。 3、教师小结:曹操(阴险狡诈,一代奸雄);杨修(才思过人,恃才放旷) 四、扩展延伸,情感态度表达 辩题一:是谁杀死了杨修曹操,杨修 师:对于课文中杨修之死,历来就有不同见解,有人认为应归之于操,有人认为应归之于修。 请两组同学,分别就课文情节事实,有理有据,展开辩论。 生: 稍作研讨,轮流展开辨驳 师小结:对辩论作出评判,归结“世间万物均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这个道理) 辩题二:说说你的人才观 师: 曹操怒杀杨修,毕竟还是给了我们许多遗憾,曹操怒杀杨修后,强令进军,结果被蜀军杀得落荒而逃,同时又失

10、去一个才思过人的主薄,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该不该! 而杨修才思敏捷,却因恃才放旷,疏于理法,落得个英年早逝,真可谓“一失足,千古恨”,遗憾遗憾! 请你结合历史与现实社会,如果你是曹操,你将怎样使用人才;如果你是杨修,怎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生:交流表达 师:不管怎么说,杨修死了不可复生。有人给华山杨修墓题了一幅挽联,现展示给大家,请大家在课后玩味。在未来的生活里一路走好。 生:齐读对联。 五、教师小结后下课注: 板书略 教学流程略 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3 教学目标: 、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

11、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 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题,分析课文题目中所流露出来的信息。 明确:人物范进事件-中举。 2、课文题目反映了我们古代何种现象 明确:科举制度。 3、交流有关科举的知识。 科举制度: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

12、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二、介绍作家作品: 1、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淑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中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

13、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追求。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吴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青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吴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我国文学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 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3、有关课文内容相关的情节。 范进的宗师周进长期未能进学,后来他做生意的朋友为他捐了一个秀才的资格,他才能考上举人,最后考上了进士。 他特别注意老童生,看到了衣衫褴褛的老范进,他就特别关照。周进看范进的卷子,根本就看不懂,不知在说些什么。又看了几遍后,说了这样的话:“这样的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