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滚动训练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4478179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滚动训练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滚动训练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滚动训练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滚动训练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滚动训练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滚动训练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滚动训练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滚动训练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选择题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本身及其诱发的滑坡等地质灾害对旅游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像诺日朗瀑布等著名景观一去不复返。据此回答12题。1.旅途中最易发生地质灾害滑坡的地方是()。A.B.C.D.2.诺日朗瀑布处的等高线最可能是()。【解析】第1题,图中处等高线较为密集,且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表明应处于河谷中,该处最易发生滑坡。第2题,诺日朗瀑布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海拔在2000 m以上。【答案】1.A2.B 气温垂直递减率反映大气随海拔上升过程中气温的变

2、化情况,一般在对流层内,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0.6 /100 m。研究表明,空气湿度和山谷风共同影响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地区气温垂直递减率。下图示意喜马拉雅山北坡40014301 m(简称北坡低海拔区)和43015750 m(简称北坡高海拔区)两段高程内的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3.大部分时间内,北坡高海拔区的气温垂直递减率低于低海拔区且年内变化较小,主要原因是高海拔区()。A.降水较多B.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大C.离冰川更近,相对湿度更大D.气温低,空气湿度小【解析】高海拔处,离冰川更近,受冰川融水蒸发及冰面升华作用等影响,相对湿度较大。随海拔的上升降水的分布呈少多少的趋势,

3、高海拔地区并不一定降水多;高海拔地区因气温低,所以植被覆盖率一般较低;空气湿度受温度、风力大小、下垫面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海拔地区气温虽低,但因接近冰川,湿度并不小。【答案】C4.山谷风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地区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对应正确的是()。A.山风降低;谷风增大B.山风增大;谷风降低C.山风增大;谷风增大D.山风降低;谷风降低【解析】白天,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风由谷底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将谷底暖空气带至空中。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顺山坡流入谷地,风由山坡吹向谷地,形成山风,导致谷地气温下降。因此山风和谷风均会导致上下温差减小,气温垂直递减率降低。【答案

4、】D下图示意某岩层顶部埋藏深度(与地表之间的垂直距离)变化情况。读图,回答56题。5.该岩层容易遭受侵蚀的时期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甲地该岩层顶部埋藏深度为0,说明其上部都被侵蚀掉了。【答案】A6.该地区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喷发的时间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丁时期之前岩层顶部埋藏深度由小突然变大,说明这个时期有大规模的强烈的地质作用,该地区可能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火山喷发。【答案】D下图为利用GIS技术制作的我国某地区植被及地形分布图(甲)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图(乙)。读图,回答78题。7.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结冰期长,有

5、明显春汛B.山脊地区植被生长茂密C.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D.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且最冷月气温小于0 ,可知其属于温带气候,根据逐月累积降水量变化可知该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为600 mm,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3、4、5、6月降水逐月增加,无明显春汛现象;据图可知,河谷中植被茂密;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C8.下表中的栅格是记录M流域的海拔(单位:m),据此判断该河段的流向是()。886883880882887885893880876881884886894879872880883885890880870875882884

6、885885874869875878882874870870866869A.由北向南B.由南向北C.由北向南,再由西北向东南D.由北向南,再由东北向西南【解析】把图中每一行的最低点连起来,就是河流的位置,再按照水往低处流的规律,可知河流的流向是由北向南,再由西北向东南。【答案】C读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关联图,回答911题。9.图中甲代表的地理现象可能是()。A.人口激增B.资源短缺C.气象灾害频发D.气候变暖10.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经度地带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11.图示地理现象的变化明显表现出北半球快于南半球的态势,主要原因是北半球(

7、)。A.陆地宽广B.矿物能源丰富C.人口数量庞大D.植被覆盖率低【解析】第9题,依据图中所示的因果联系可知,CO2含量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发蒸发量增大、冰川融化等一系列问题。第10题,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分,并导致气候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1题,北半球气候变暖趋势快于南半球,主要原因是北半球人口数量庞大,矿物能源消耗量大,植被破坏严重。【答案】9.D10.B11.C 皮拉大沙丘位于大西洋畔的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4450 N,034 E)。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其东侧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皮拉大沙丘以每年5 m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据此回答1214题

8、。12.这里的森林植被属于()。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解析】根据材料“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可知,该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B13.皮拉大沙丘向内陆推进的主要原因是()。A.受盛行西风影响B.沿岸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降水少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解析】从波尔多市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由材料可知,皮拉大沙丘的东侧(即内陆)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因此该沙丘向内陆推进的主要原因是受西风的影响。沿岸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降水少是皮

9、拉大沙丘形成的原因,与推进无关,推进主要考虑动力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与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都是皮拉大沙丘的成因,而不是其推进的动力。【答案】A14.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植被类型应当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沿岸的加那利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形成荒漠景观,故应为非地带性分布现象。【答案】D在高山雪线之下的山坡上,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

10、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见下图)。读图,回答1516题。15.形成高山流石滩碎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搬运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16.流石滩上植被稀疏、植株矮小的原因有()。海拔高,气温低多大风食草动物多太阳辐射强烈A.B. C.D.【解析】第15题,高山流石滩的碎石是昼夜温差大,岩石崩解所致,属于风化作用。第16题,流石滩海拔高,气温低,导致植被稀疏;流石滩上多大风导致植株矮小。光照强是优势条件,不是植被稀疏、矮小的原因。【答案】15.A16.A 大高加索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

11、全长约1200 km,最宽处达200 km,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 m)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4321 N,4226 E)。据此回答1718题。 17.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的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D.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18.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图中阴影部分)的分布类似于()。【解析】第17题,由大高加索山脉的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大陆内部地区,降水稀少,可以推出山麓地带的自然带类型应该是温带草原

12、,因而,从基带开始应该先是温带草原,然后随着海拔的上升,降水增多,开始出现温带森林,海拔继续上升出现针叶林,再上升降水减少,出现灌木林和草甸,最后是冰雪带。第18题,据材料可知此山的垂直分异明显,在山顶是积雪冰川带,图中的雪线应该是西坡较低,因为西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所以雪线低。【答案】17.B18.C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920题。19.与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暖流B.山脉迎风坡C.大气环流D.寒流【解析】是热带雨林带,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答案】D20.地自然带的名称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

13、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温带草原带【解析】地为地中海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B下图示意我国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00时的太阳光线,该日该楼盘南面阳台能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长为9小时40分钟。读图,回答2122题。21.该楼盘最可能位于()。A.上海 B.北京 C.成都 D.乌鲁木齐22.该地该日昼长约为()。A.9小时40分钟B.10小时40分钟C.12小时40分钟D.13小时40分钟【解析】第21题,该楼盘位于北半球,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当北京时间为15:00时,该地太阳光线从南偏西40直射阳台,说明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2小时40分=14时40分,与北京时间相差20分钟

14、,从而可计算出该地的经度为115 E,所以B项正确。第22题,首先以二分日为例计算南北阳台光照时间。二分日昼长12小时,日出正东,当太阳光线东偏南40时,南阳台才能被太阳光照到,结合地球自转速度可知,需要的时间为2小时40分钟,据此可以计算出南阳台二分日时被阳光照射的时间为9小时20分钟。该日南面阳台太阳能够照射的时间为9小时40分钟,比二分日长20分钟,说明下午太阳照射时间比二分日长20分钟,则昼长比二分日长40分钟,为12小时40分钟。【答案】21.B22.C 二、非选择题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山体效应指山体隆起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导致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 等温线分布高度。(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2)简述10 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40 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