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管压力曲线end(DOC 9页)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423935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管压力曲线end(DOC 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毛管压力曲线end(DOC 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毛管压力曲线end(DOC 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毛管压力曲线end(DOC 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毛管压力曲线end(DOC 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管压力曲线end(DOC 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管压力曲线end(DOC 9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毛管压力曲线的应用第一节 压汞法基本原理及应用一、基本原理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任何弯曲液面都存在毛细管压力。其方向总是指向非润湿相的一方。储油岩石的孔隙系统由无数大小不等的孔隙组成,其间被一个或数个喉道所连结,构成复杂的孔隙网络。对于一定流体,一定半径的孔隙喉道具有一定的毛管压力。在驱替过程中,只有当外加压力(非润湿相压力)等于或者超过喉道的毛管压力时,非润湿相才能通过喉道进入孔隙,将润湿相从其中排出。此时,外加压力就相当于喉道的毛细管力。毛细管压力是饱和度的函数,随着压力升高,非润湿相饱和度增大,润湿相饱和度降低。在排驱过程中起控制作用的是喉道的大小,而不是孔隙。一旦排驱压力克服喉道

2、的毛细管压力,非润湿相即可进入孔隙。在一定压力下非润湿相能够进入的喉道的大小是很分散的,只要等于及大于该压力所对应的喉道均可以进入,至于孔隙,非润湿相能够进入与否,则完全取决于连结它的喉道。以上是毛细管压力曲线分析的基础。压汞法又称水银注入法,水银对岩石是一种非润湿相流体,通过施加压力使水银克服岩石孔隙喉道的毛细管阻力而进入喉道,从而通过测定毛细管力来间接测定岩石的孔隙喉道大小分布,得到一系列互相对应的毛管压力和饱和度数据,以此来研究油层物理特征。在压汞实验中,连续地将水银注入被抽空的岩样孔隙系统中,注入水银的每一点压力就代表一个相应的孔喉大小下的毛细管压力。在这个压力下进入孔隙系统的水银量就

3、代表这个相应的孔喉大小所连通的孔隙体积。随着注入压力的不断增加,水银不断进入更小的孔隙喉道,在每一个压力点,当岩样达到毛细管压力平衡时,同时记录注入压力(毛细管力)和注入岩样的水银量,用纵坐标表示毛管压力pc,横坐标表示润湿相或非润湿相饱和度,作毛管压力与饱和度关系曲线毛管压力曲线,该曲线表示毛管压力与饱和度之间的实测函数关系。通常把非润湿相排驱润湿相称为驱替过程,而把润湿相排驱非润湿相的反过程称之为吸入过程。在毛细管压力测量中,加压用非润湿相排驱岩芯中的润湿相属于驱替过程,所得毛管压力与饱和度关系曲线称之为驱替毛管压力曲线,降压用润湿相排驱非润湿相属于吸入过程,所得毛管压力与饱和度关系曲线称

4、之为吸入毛管压力曲线,在压汞法中,通常把驱替叫注入,把吸入叫退出。压汞法的最大优点是测量特别方便、速度快,测量范围大,测一个样品仅需1-2小时,此外压汞法对样品的形状、大小要求不严,甚至可以测量岩屑的毛细管压力。但压汞法也有很多缺点,例如非润湿相用水银,水银又是在真空条件下压入的,这与油层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并且水银有毒,操作不安全。二、应用1确定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当压力达到一定高度后,压力再继续升高,非润湿相饱和度增加很小或不在增加,毛管压力曲线与纵轴近乎平行,此时岩样中的剩余润湿相饱和度,一般认为相当于油层岩石的束缚水饱和度Swi,而此时的非润湿相饱和度即为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So。2确定残余

5、油饱和度在注入过程中,压力从零到最高压力,润湿相饱和度从100%降到最小值Smin,而非润湿相饱和度从0到最大值Smax。在退出过程中,压力从最高值降到零,但非润湿相水银并不完全退出,部分水银因毛管压力作用而残留岩石,非润湿相(水银)在退出时所残余的饱和度(SR),可视为残余油饱和度。3确定油藏岩石润湿性 将一块岩芯分为两半,一块作油驱水,另一块作空气驱油,分别测出两条毛管压力曲线,并求出两曲线的排驱压力Pd(w-o),和Pd(o-g)。用qw-o、qo-g、sw-o、s0-g分别表示油水和油空气系统的接触角和表面张力。由于油和空气相比岩石亲油,故可取qo-g=0,cosqo-g=1。根据公式

6、pc=2s cosq /r,可以写出如下的比例式:W=cosqw-o/ cosqo-g = (Pd(w-o) s o-g)/ (Pd(o-g) s w-o) (2.2.1)比值cosqw-o/ cosqo-g称为润湿指数。由于cosqo-g=1,所以,润湿指数越大,岩石越偏向亲水。若W=1,岩石完全亲水;W=0,即Pd(w-o)=0,说明油可以自动吸入岩石,岩石为亲油。应当指出的是,由于pc=2s cosq /r形式是定性地应用于油层,所以, W=cosqw-o/ cosqo-g = (Pd(w-o) s o-g)/ (Pd(o-g) s w-o)公式形式上是定量的,实际上仍只能是定性地估计油

7、层的润湿性。这种确定油层润湿性的方法没有得到广泛应用。4确定低渗透砂岩油藏有效厚度的物性下限曲志浩根据伯格(Berg,.RR.,1975)论述的油气藏二次运移具有水动力影响的基本公式,提出了孔隙喉道的含油下限,孔隙喉道的含油下限半径应为:rtmin=2s /(2s/rp+Zotg(rw-rh) (2.2.2)式中:rtmin :油藏最小含油喉道半径;Zot:油藏最大含油高度。油藏最小含油喉道半径rtmin即为在给定条件下,油气可以通过的最小喉道半径。这一数值只有在油藏顶部才能达到。从顶部向下,随着油柱高度的的降低,浮力越来越小,而石油所能进入的最小喉道则越来越大。若Zot值取油藏高度的二分之一

8、,则所得的喉道半径称之为油藏最小含油喉道半径中值,以rtmin表示,它代表油藏的一般最小含油喉道半径值。也即为低渗透砂岩油藏应用孔喉半径中值R50划分有效厚度的物性下限值。确定低渗透砂岩油藏有效厚度的物性下限时,若低渗透砂岩孔喉半径中值R50rtmin,砂岩为储集层;砂岩孔喉半径中值R50 d孔喉时,颗粒在岩石表面堵塞,形成外滤饼,如果3 d颗d孔喉10d颗时,颗粒侵入岩石,在孔隙喉道部位搭桥形成内部滤饼;若d孔喉10 d颗时,则颗粒更深地进入岩石,并在孔隙内自身移动。减小微粒迁移对孔喉的堵塞,除了对注水的水质进行严格的筛选外,为了稳定油层中存在的粘土矿物颗粒,可在钻井液、完井液、压裂液,以及

9、注入水中加入粘土稳定剂。国内常用的稳定剂有无机盐类(如NaCl、KCl)、碱类(KOH、Ca(OH)2)等。第二节 离心法基本原理及应用一、 基本原理任何物质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场中均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当饱和有油(水)的岩样,放在充满水(油)的离心管中并使其旋转形成离心力场时,由于油水的密度不同,在岩样孔隙系统内会由于离心力的差异形成离心驱替压力(P),其数值大小符合以下关系式: (2.2.4)式中:油水密度差,g/cm3; 离心转速,r/min; r 离心半径,cm; dr 油(水)体在沿旋转半径方向上的长度,cm。由(2.2.4)式可以推导计算出饱和油(水)的岩样在水(油)中由于旋转产生的

10、离心驱替压力P: (2.2.5)(2.2.4)式代入(2.2.5)式: (2.2.6)解方程(2.2.6)得: (2.2.7)式中:r1,r2岩样两端距离心轴的垂直距离; 令:(r1+r2)/2=r中,即岩样中部与离心轴的垂直距离; r2-r1=L,即岩样本身的长度。则(2.2.7)式可写成: (2.2.8)当离心驱替压力大于岩样中一定大小孔隙所对应的毛细管压力时,岩样周围的油(水)将驱替岩样内部的水(油),直到离心驱替压力与毛细管力平衡为止。油藏岩样内部含油(水)饱和度的变化,由对应阶段驱替出的水(油)量(从离心计量管上读取)用以下公式计算获得。 (2.2.9)式中:Sw(o)岩样中油(水)平均饱和度,%; Vo(w)岩样中油(水)驱水(油)过程中驱替出的水(油)量,cm3; V岩样孔隙体积,cm3。上述程序完成后,则能获得一组岩样毛细管压力(P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