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普陀区初三语文二模语文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3610174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普陀区初三语文二模语文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普陀区初三语文二模语文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普陀区初三语文二模语文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普陀区初三语文二模语文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普陀区初三语文二模语文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普陀区初三语文二模语文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普陀区初三语文二模语文卷一、文言文(共42分)(一)默写(18分)1. 最爱湖东行不足, 。(钱塘湖春行)2. ,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3. 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4. 东边日出两边雨, 。(竹枝词)5.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6.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8分)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颭。爱杀江南。7. “水仙子”是 (2分)8.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一江烟水照晴岚”描写出江面雾霭弥漫缭绕的美

2、景。B.“看沙鸥舞再三”平添几分闲适潇洒、自得怡然之味。C.“卷香风十里珠帘”描写出江南水乡奢华浪费的场面。D.“爱杀江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真切的喜爱之情。(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9. 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人名)(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 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以山与仙、水与龙

3、的关系自然引出本文主旨。B.作者以陋室之景、陋室之人、陋室之事安排顺序。C.作者运用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D.作者表达了他在物质享受和精神寄托两者上的取舍。(四)阅读下文,完成笫12-15题(12分)桓公知士齐桓公深知宁威,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威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患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乃夜举火而爵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桓公可谓善求士矣。【注释】爵:大摆楚席。九合:多次联合。一匡:安定统一。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将任之以政 (2)以为卿相 13.文中画线句

4、翻译正确的是( )(3分)A.宁威是卫国人。(卫国)离开齐国不远,您可以派人去调查他。B.宁戚是守卫者,到齐国上任不久,您可以叫人去问问他的情况。C.宁威保卫人民,消灭齐国时间不久,您可以让人调查这件事了。D.宁威是卫国人,(卫国)与齐国距离不远,您可能派人问过了吧。14.齐桓公认为“失天下之士”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从这件事看出,齐桓公比群臣高明之处在于 (3分)二、现代文(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21分)爱家庭也是一种责任宝山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自编了一本爱的教育的德育区本教材,其中最为抢眼的是,专列了“爱家庭”一章。教材的主编在前言中写道:“爱家

5、庭的学生,才会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连家庭都不爱,哪会爱天下、担天下呢?”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如今家庭对孩子的庇护如果用一句成语套用的话,便是“无微不至”,其程度无以复加。然而,孩子对家的情感依恋却愈见淡薄,对父母的感恩基本不见,父母只有苦心经营家庭和对孩子百般呵护的义务,而孩子却没有对家庭热爱和对父母尽孝心的责任,真可谓一头溺爱过度,一头角色缺失。提出“爱家庭”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看来,爱家庭也是我们青年学生的责任。爱家庭,初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困难的。不过,常识内化为自悟并非那么简单。现在不少学生对“家”的概念没有生命延续意义上的_,对“家”的构成没有生活体验意义上的_,对父母的艰辛和付

6、出缺少将心比心的_,因此,一些学生的言行常常随意任性,有悖_。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家庭是一门有待补上的“必修课”。爱家庭,其实是对生命获得的理性认知。有了由父母组成的家庭,孩子的生命才得以延续,生活才充满乐趣。这种看似简单得再也不能简单的道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然领悟的。提出“爱家庭”,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自己的“根”,寻求对自身对生命本源的答案。爱家庭,其实是对社会责任的原始反哺。人一出生离不开家庭的精心照料,正是这种养育之恩,让人类得以繁衍。提出“爱家庭”,是在启发青年学生由此及彼,唤醒青年学生从自身到家庭再到社会的责任意识。爱家庭,其实是对父母感恩的直接表达。爱父母是爱家庭的核心,不论是

7、从父母带给我们生命的起源来说,还是从父母对我们关怀的情意来看,无论是从父母承担家庭重任来说,还是从父母勇担道义来看,都足以让我们感到这种爱的伟大与隽永。提出“爱家庭”,是在发扬中华文化的孝道。写到这里,想起曾看到过的一则短文:一道美味的食物,有人只尝过一口就给另一个人吃,是谁和谁?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小口才给另一个人吃,又是谁和谁?答案很简单,前者一定是母亲和孩子,后者想必是孩子与母亲。现实大抵如此,所谓“孝”与“不孝”的区别,其实就差这一小口。爱家庭,并不是目光短浅的小儿科,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它也许是一个基本细胞。16.第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其作用是(4分) 17.第段加点词“角色缺失”在

8、文中是指 ;第段中加点词“这个意义”指代上文中 一句。(4分)18.根据上下文,填入第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认识 彻悟 理解 伦理 B.认识 理解 彻悟 伦理C.伦理 彻悟 理解 认识 D.伦理 认识 理解 彻悟19.提出“爱家庭”对于青年学生的意义在于:(6分)(1) (2) (3) 20.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 ;从第段看,这三段的论证思路结构是 关系。(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7分)我的邻居吴冠中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古园一区,塔楼南北毗邻,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

9、步一步。他和她又从公园的林间小道缓缓走来,不认识的人都把他们当做退休多年的老职工。她三次脑血栓,他伴着她,寸步不离。他肩并肩搀扶着她,平和而亲昵。邻居都知道这个很不起眼的小老头是个大画家,却不知道他的作品被拍卖过成百上千次。万贯家产吧?却“穷”得布衣素食。老头倔,价值几百万、几千万的传世名画一捐就是百多幅,消费却极端平民化。当理发店的老板娘得知这个老头的画卖到十多亿入民币的时候,她惊呆了,知道老人来小店理发绝非省钱图便宜。我问过吴老:“有消息称,你的一幅画又拍了四千多万元,创下新的纪录”他不动声色,然后说了句:“这都与我无关。”吴老脑勤而心静,不大愿意接待访客,大家知趣,尽量不去打扰他。一次,

10、约好去他家说事,踏进家门后我大吃一惊。他的住房同我家的一样大小,都是一百零八平米,没有装修,依旧是洋灰地、木制的窗框窗格子,一应的原生态,书房之小,堪称斗室,哎呀,太委屈一个大画家了,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他的画作就是从这间普普通通的住房走出,进入国际画廊。吴老经常在我们的楼下买天津煎饼,卖煎饼的说,“老头人好,没有一点架子。一年,他送我一本挂历,说上面有他的画,他是个大画家。”她还看见他去捐画时亲自抱着字画从身边走过,问他怎么自己抱着,他说抱得动的,没关系,马路边等车去。更令人吃惊的是吴老大清早买煎饼吃过后,同夫人坐在楼下草坪边的洋灰台上,打开包儿,取出精致的印章,有好几枚,磨呀磨,老两口一起

11、磨。卖煎饼的妇女走过去问他:“你这是做什么?”他说:“把我的名字磨掉。”“这么好的东西你磨它”他说:“不画了,用不着了,谁也别想拿去乱盖。”多么珍贵的文物啊!为了防范赝品行世,吴冠中破釜沉舟。一天,又邂逅他和她。便提到他和她。她飘着白发,扶着手杖,我的孙儿大声地喊:“奶奶好!”她无言地笑。他和她里正好写道:“她走在公园里,不相识的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奶奶,一声奶奶,呈现出一个灿烂人生。”我说:“目下散文,写暮年亲情,无能出其右者。”他摇头,我又重复地说,吴老呀,你写的散文特别是他和她,空谷足音,人间哪得几回闻!开篇普普通通的五个字就打动人心:“她成了婴儿。”最后几句话:“他偶尔拉她的手,似乎问她

12、什么时候该结束我们病痛的残年,她缩回手,没有反应。年年的花,年年谢去,小孙子买来野鸟鸣叫的玩具,想让爷爷奶奶常听听四野的生命之音,但奶奶爷爷仍无兴趣,他们只愿孙辈们自己快活,看到他们自己种植的果木。”病妻的结尾更震撼:“人必老,没有追求和思考者,更易老,老了更是无边的苦恼,上帝撒下拯救苦恼的种子吧,比方艺术!”不尽的惋惜和眷恋,淡淡的垂暮之忧,却无一丝的沮丧和悲凉,大胸襟,大手笔,我辈怎能学得!又是微微一笑。三个月后,吴冠中走了,默默地走了。他丰满而瘦小,富有而简陋,平易而固执,谦逊而倔强,誉满全球却像个苦行僧。人们觉得怪异,其实,不难理解。吴老逝世,我和学生去他家吊唁,向遗像深深鞠躬,献上“我崇敬的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千古!方庄古园一区十三号楼邻居阎纲六月三十日敬挽”。然后看望老太太。她表示出热情,说:“来!坐!”频频让座。她脸庞清澄,微微含笑,平和如故,神态如昨。我们对着灵堂落泪,她却不知道眼前已经发生的一切。想起吴老的名篇他和她,想起公园里他搀扶着她一步步挪动的背影21.第段“三个月后,吴冠中走了,默默地走了”中,“走了”的意思其实就是第段的“ ”一词。(1分)22.第段画线句“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一句既写出了 ,也表现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