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认证认可法律法规体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3609180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认证认可法律法规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我国认证认可法律法规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我国认证认可法律法规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我国认证认可法律法规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我国认证认可法律法规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认证认可法律法规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认证认可法律法规体系(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我国认证认可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认监委政策与法律事务部截至2011年8月,涉及认证认可工作的法律法规共包括:法律18件、行政法规17件、部门规章16件、规范性文件28件。一、涉及认证认可工作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名称(一)法律:18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年9月6日颁布,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年12月29日颁布,自1989年4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年7月2日颁布,颁布之日起实施)4.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9月2日颁布,

2、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年10月31日颁布,自1994年1 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年11月1日颁布,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0年7月8日颁布,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200年月28日颁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颁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颁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2004年4月6日颁布,自20

3、05年7月1日起施行)1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年6月25日颁布,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13.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2005年2月28日颁布,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1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年4月29日颁布,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15.反垄断法(2007年8月30日颁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16.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颁布,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1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10月28日修订颁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18.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

4、年2月28日颁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二)行政法规:17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1987年2月1日颁布,颁布之日起实施)2.广告管理条例(1987年10月26日颁布,1987年12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1990年4月6日颁布,颁布之日起实施)4.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00年1月4日颁布,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00年9月20日颁布,自颁布之日起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2003年9月3日公布,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04年4月28日颁布,自2

5、004年5月1日起施行)8.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年11月5日颁布,自颁布之日起施行)9.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2004年12月22日颁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2005年6月29日颁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2005年8月10日颁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12.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年7月26日颁布,自颁布之日起施行)13.公共机构节能条例(2008年8月1日公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14.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6、2008年10月9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5.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09年7月8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6.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09年9月17日公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17.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2010年9月30日公布,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三)部门规章:16件1.质量许可和卫生注册评审员管理办法(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令1999年第15号,1999年发布施行)2.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17号,2001年12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令第5号发布,自2002年5月1日施行;2009年7月3日修订公布,自2009年

7、9月1日起施行)3.进口食品国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6号,2002年3月14日公布施行)4.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2号,2002年4月29日发布施行)5.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第20号,2002年4月19日公布,自2002年5月20日起施行)6.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61号,2004年5月24日公布,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7.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63号,2004年6月23日公布,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8.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和实验室管理办法(国家质

8、检总局令第65号,2004年6月23日公布,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9.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 67号,2004年11月5日公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10.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7号,2004年8月13日公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11.认证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 81号,2005年9月29日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12.认证咨询机构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 82号,2005年9月29日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13.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 86号,2006

9、年2月21日公布,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14.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 131号,2010年8月5日公布,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15.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41号,2011年9月1日起施行)16.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42号,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四)规范性文件:28件1.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管理办法(试行)(原国家标准局 国标发(83)319号)2.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基本条件(原国家标准局 国标发(84)208号)3.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管理办法(原国家商检局国检监字(87)512号)4.强制性产

10、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2001年第1号公告)5.进口食品生产企业注册程序(国认注(2001)35号)6.认证认可申诉、投诉处理办法(国家认监委2002年第2号公告发布,国家认监委2011年第1号公告修订)7.国家认可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国认可200220号)8.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审批登记与监督管理办法(国认可联200221号)9.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国家认监委2002年第3号公告)10.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2002年第15号公告)11.国家认监委实施认证认可行政处罚若干规定(国家认监委2003年第1

11、7号公告)12.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农业部、国家认监委2003年第231号公告)13.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农业部、国家认监委2003年第264号公告联合发布)14.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农业部、国家认监委2003年第264号公告联合发布)15.绿色市场认证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商务部2003年第14号公告)16.饲料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2003年第19号公告)17.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取得境外认可机构认可备案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2004年第4号公告)18.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查员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2004年第29号公告)19.无需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或可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

12、认证的条件 (国家认监委2005年第3号公告)20.软件过程能力及成熟度评估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2005年第4号公告) 21.体育服务认证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第32号公告联合发布)22.认证技术规范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2006年第3号公告发布)23.实验室能力验证实施办法(国家认监委2006年第9号公告发布)24.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授权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2007年第23号公告)25.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2007年第24号公告)26.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注销、暂停、撤销实施规则(国家认监委2008年第19号公告)27.免于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特殊用途

13、进口产品检测处理程序(国家认监委2008年第38号公告)28.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涉及ODM模式的补充规定(国家认监委2009年第30号公告)二、认证认可专门行政法规认证认可条例的主要内容2003年9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认证认可条例)公布,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认证认可条例主要内容(即确立的主要制度)包括以下8项制度:(一)统一的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制度认证认可条例第四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制度。国家对认证认可工作实行在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下,各有关方面共同实施的工作机制。”(二)统一的认可制度认证认可条例第三十七

14、条规定:“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认可机构,独立开展认可活动。除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认可机构外,其他任何单位不得直接或者变相从事认可活动。其他单位直接或者变相从事认可活动的,其认可结果无效。” (三)认证机构设立许可制度认证认可条例第九条规定:“设立认证机构,应当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认证认可条例同时规定了认证机构设立的条件、申请和批准程序、监管措施。(四)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制度 认证认可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检查机构、实验室,

15、应当具备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并依法经认定后,方可从事相应活动,认定结果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公布。”(五)自愿性和强制性相结合的认证制度认证认可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行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认证认可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任何法人、组织和个人可以自愿委托依法设立的认证机构进行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认证认可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为了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体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或者健康、保护环境,国家规定相关产品必须经过认证的,应当经过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认证认可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对必须经过认证的产品,统一产品目录,统一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统一标志,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的产品目录由国务院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