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下数学教材分析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50KB
约6页
文档ID:480309568
2下数学教材分析_第1页
1/6

新课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发言稿 李楠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竖式计算除法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结合分物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通过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的情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学会计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有小括号式的两步算式题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两步解答,并且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掌握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解决一些实践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其数位顺序,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 第六单元“加和减(一)”,第八单元“加和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和路线”,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在生活中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 统计与概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感受到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在前几册教材用图片或在方格中涂色等方式呈现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预测二、重点单元二单元 混合运算◆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及其应用和表内乘、除法及其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式题,和用四则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内容安排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探索“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也不单独设置应用题的课时用正确的递等式格式书写和正确计算混合算式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条理的分析和计算两步应用题是学习的重难点,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理解分析能力也有待培养,怎样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单元教材编写的特点1、每课时都是在情境中体会混合运算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教材通过“小熊购物”的情境,在购物活动中,需要两个算式才能得出结果,当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就要有一定的运算顺序结合问题情境,得出“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又通过“过河”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当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按照“先乘除后加减”来计算,就不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因此产生了“请小括号来帮忙”的需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实际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前几册一样,应用问题不单设章节和例题而是结合每部分内容,选择现实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过河”时,根据每条船限乘9人,男生29人、女生25人,求出至少需要几条船?学生分析出要知道学生的总人数,再安排坐船,理出了计算的思路,分析出中间问题,学会应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应用题◆ 单元知识体系(一) 混合运算 1、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加减混合) 2、没有括号的不同级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3、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二)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1、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的两步应用题2、 花店买花:除加、除减的两步应用题3、 过河:先加、减,再乘、除的必须加小括号的两步应用题◆本单元重、难点及新知识点重 点难 点新知识点1,探索并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规律;2,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3,正确分析和计算有关的两步应用题;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体 会、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2根据具体情境分析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出解题计划;1计算混合运算式题;2,分析和计算有加减、有乘除的两步应用题;◆ 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并正确运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单元课时建议 8课时(其中机动1课时)◆单元教学措施1、 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消除学生接触新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自己去探索、总结运算顺序2、 针对计算综合算式时容易出现递等式书写格式错误情况,及时请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纠正错误也可以采用请学生给同学提建议的方式来纠正3、 混合算式计算时,判断运算顺序是重、难点,教师要多加强调,应用口诀(一看、二想、三勾、四算、五查)养成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如:判断改错,在错误的算式中找到原因,避免出相同的错误对带小括号和不带小括号的题进行计算对比,明白小括号的作用,体会正确判断运算顺序的重要性,逐步提高计算能力4、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有的列出两个一步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明确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思路,逐步达到能正确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解题计划5、 学生分析应用题能力的培养,要借鉴旧教材教学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用分析法、综合法的数学思维方法从条件或从问题来寻找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明确计算的思路,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6、 在练习课时,归纳本单元出现的几种类型的两步应用题,如:乘加(求总数)、乘减(找回多少)、除减(便宜多少)等,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计算两步应用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