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杜甫诗三首》之《登高》导学案高一语文备课组 王红菊[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2.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3.背诵并积累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4.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教学重点]感受、品味诗歌意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熏陶而有所感悟,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鉴赏能力[学习方法]①朗读吟诵,整体感受②披词入情,激发感情③展开想象,探究意境[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2、关于作品:《杜甫诗三首》都是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都作于秋天,都是律诗其中《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直接写到了秋景秋思,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沉郁厚重。
《咏怀古迹(其三)》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这三首诗诗人突破了早期创作中较多写实的风格,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融优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感,空灵洒脱,汪洋恣肆,仪态万方3、近体诗知识(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2)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3)绝句:每首定格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导学流程]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凋伤(diāo) 渚清(zhǔ) 霜鬓(bìn)B.暮砧(zhān) 千载(zài) 塞上(sài)C.青冢(zhǒng) 憔悴(qiáo) 朔漠(sù)D.省识(shěng) 潦倒(liáo) 万壑(hè)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亭浊酒杯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年多病独登台 B.万里悲秋常作客C.人事音书漫寂寥 D.分明怨恨曲中论4.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对杜甫《登高》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的颈联和尾联由登高描写所见,转入触景抒情,抒发了流落异乡、抱病登台、穷困潦倒的悲伤、凄凉的情怀B.《登高》中“风急”二字一开头就以猎猎大风,把读者带入了苍凉肃杀的秋景C.《登高》作句四联皆对仗,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尽善尽工”的艺术风格D.《登高》一诗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二、填空1.依据课文填写空缺的诗句1) ,百年多病独登台 _2)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2.杜甫(712—770),字 ,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 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 ,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 ” 3.近体诗是与 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 ,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 和 。
4.律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 、 、 、 其中 和 两联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必须对仗,第 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三、课内阅读阅读《登高》一诗,回答下列问题1.诗的首联和颔联写了哪些景物?诗人是如何把自己的“悲愁”情感通过秋景体现出来的?(请选三种景物分析) 2.从诗的颈联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四、拓展延伸1.下面这首诗是杜甫的一首绝句,诗句的顺序被打乱了,请按原诗的句序加以排列。
) ①人间能得几回闻 ②锦城丝管日纷纷 ③半入江风半入云④此曲只应天上有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11分)江 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6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5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共11分)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释:“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东汉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蜀称帝,国号为汉(后人称蜀汉),拜诸葛亮为丞相。
这首诗是上元元年(760)春天,当时安史之乱未平,作者仕途失意,弃官入蜀1)首联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如何,请简要分析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