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9767471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信阳市潢川县双柳树镇中心学校小学数学的13种课型分别是: 1、概念教学; 2、 计算教学; 3、规律性质教学; 4、解决问题教学; 5、图形与测量教学; 6、 统计教学; 7、“图形的运动”教学; 8、“图形与位置”教学; 9、可能性教学; 10、综合与实践教学; 11、 练习课; 12、复习课;13、达标评研课。一、概念教学基本流程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构建了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适当外延,深化概念 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很容

2、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我们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 2、分析素材,理解概念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 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3、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作为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动主体,小学生会对新概念产生不同的

3、理解和建构,因此,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让小组选代表借助素材,介绍自己组的成果。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争辩,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正确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共同揭示出概念。4、巩固拓展,应用概念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目的是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设计应用概念的问题时,要注重创设情境,在丰富的素材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概念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相对完整及其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概念学习的科学研究过程。当然,根据具体的概念,有时在第三个环节总结出概念之后,还要结合概念的外延做进一步探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那一类事物。

4、如 “三角形”概念的外延,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在学习了三角形概念的内涵是“由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封闭图形”之后,还要适当对三角形概念的外延做介绍,以期深化概念。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这个结构不是机械和僵硬的,要因人、因材、因时等客观因素而合理、灵活运用,可进行必要的调整、增删、穿插、渗合。二、计算教学基本流程计算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新课程将计算教学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导入阶段,应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5、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计算的需要,这种需要能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和学习新算法的积极性,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出各种算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观点去思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快乐。给不同层面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同时教师也有了了解学生思维特点的机会,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把多种多样的算法呈现出来后,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多种算法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交流、比较、反思和感悟各种算法,或同意或反驳,在交流中甄别,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6、教师不应强调算法全面化,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探索出适合自身需求的解题方法,书上有的未必要全部展示出来,书上没有的,学生如能自己发现,并且确有创意和价值,一定要充分肯定,然后通过反馈交流、评价沟通,让学生体验、学习别人的思维活动的成果,掌握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算法。教师如果一直放任学生这样低层次的算法,而不帮他抽象出基本算法,那么学生的思维将永远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他后续的学习将带来较大的障碍。在此过程必须把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一并要求。3、沟通优化,促进发展在计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沟通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同时也要着力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促进其数学思维的

7、深度发展,使学生在面对具体情境和具体数据时能选用比较灵活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及时指导,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4、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不同的练习,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计算教学还可以如下设计:新课展开(情境创设)主题图(看读、读图、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明算理、会算法、懂优化(重点)总结方法(法则)练习设计(围绕算理设计,尊重教材)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算法的应用、不宜过多)三、规律性质教学基

8、本流程探索规律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用如下图示来表述: 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探索规律教学内容看起来多是研究数、式的变化规律,数、形的排列规律等,比较抽象和符号化,其实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景。把生活问题,通过学生的理解转化成数学问题,这是思维的抽象,也是数学化的过程。在教学时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典范的研究素材,既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营造研究的氛围,又使学生探究的问题清晰明了。 2、研究素材,猜测规律探索规律是一个不断探究、发展思维的过程。探索活动的价值不仅在于获得规律,还

9、包括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建立并形成研究意识,而研究意识主要包括猜想、举证、分类研究、确定研究范围、寻找和梳理研究材料等,其中猜想是探究获得结论的前提。3、讨论交流,验证规律学生通过几个例子所发现的规律是不严密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各自的发现和验证进行交流讨论,对猜想的正确与否进行事实举证。本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代表性的素材,并引导学生注意0和1等特殊情况。这个过程,是一个从特殊问题出发,归纳和抽象出普遍规律的概括提升过程,要为学生提供表述和实践的机会,并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严密的表述规律,

10、把学生的认识和推理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4、巩固拓展,应用规律规律掌握之后,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能主动运用这些规律去探索和解决更为广泛的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应用规律的练习既要涉及到数学问题,又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特别是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导课环节中创设的情境中蕴含的其他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四、解决问题教学基本流程“解决问题”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独立尝试,探索问题 探究方法 建立模型 组内交流,归纳方法 组间交流,建立模型 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上课伊始,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并适合学生探索、思考、易

11、于激发兴趣、活跃思维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本环节,教师要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要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讲,把图画、对话、表格里的数学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说出来。要指导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分一分、理一理、按事情发生、发展的线索把问题说清楚、说完整、说准确。2、探究方法,建立模型数学建模在解决问题中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建立模型的过程就是将实际生活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步骤:(1)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利用猜想、迁移、类推,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互动交流,促进生生

12、之间相互补充,形成统一认识,达到深化思维、理解问题的目的;(3)小组合作之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在引领学生反思归纳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3、应用模型,解决问题建立的数学模型对于类似的问题是否适用,需要将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检验。本环节要为学生提供若干能应用学生建立的数学模型解决的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建立数学模型的稳定性及其特点,同时能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引导总结,构建网络数学知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学生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总结,以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化、网络化的认识。本环节不一定在每一堂

13、“解决问题”课中都要体现,但广大教师一定要树立引导学生总结建构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以上是对于普遍意义上的“解决问题”教学的基本流程。在解决问题体系中,还有一类是单纯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对这类课的教学,其流程应适当变通。解决问题教学还可以如下设计: 新课展开(情境创设、复习引入)主题图(看读、读图、理解图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解决策略应用已有算法解决问题、用算法、懂优化(重点)解答问题练习设计、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尊重教材、树立应用意识)五、图形与测量教学基本流程“图形与测量”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积极思考,引导猜想 操作验证,总结公式 应用公

14、式,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现实的情境是小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依托。本环节,可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向学生出示现实生活中有关图形测量的问题,并提供大量的相关图形作为学生探究发现的实验材料。2 、积极思考,引发猜想在这一环节,学生会有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既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有方案,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已有方案的呈现,而是要注意展现这些方案背后的思维过程,引发全体同学的合理猜想。这种猜想不能盲目,更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猜想,能激发学生的求证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3、操作验证,总结公式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总是要经历由实物到图形、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本环节是引导学生在操作验证的基础上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逐步归纳抽象出公式,实现由直观向抽象的飞跃。这一环节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发现知识的本质。4、应用公式,解决问题应用公式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最终目标。最好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可以解决身边的问题。也可以设计成有情境串引发的问题串,让学生自主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避免枯燥和繁杂的练习六、统计教学基本流程统计教学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针对问题,收集数据 解决问题,探究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