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某地X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9688340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月份某地X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0月份某地X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0月份某地X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0月份某地X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0月份某地X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月份某地X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月份某地X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月份某地X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 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进一步 加强并优化学校作业管理,实现作业“减负增效”的同时 “减负不减质”,提升我校作业设计与批改质量,切实减轻 学生及家长过重的负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作业管理篇(一)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 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 作业,进一步创新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形式。(二)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学校、教师对家长进行宣传、 指导,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督促学生自主完成 作业,不抄袭、不敷衍

2、,不利用网络手段下载作业答案。(三)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总量。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 至六年级作业总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四)科学设计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形式,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作业。作业形 式应结合学生实际,除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书面作业外,应加 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 造力。既要有练习型、准备型作业,也要有扩展型、创造型 作业。除书面作业外,鼓励编制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 业、实验操作作业,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五)严格作业设计。学校分学段、分学科指导教师从学与 教的视角思考作业内涵,严格作业设计,研制作业内容,规 范作业布置的质与量,合理作业评价,

3、严禁布置机械性、重 复性、惩罚性、随意性等低效作业。(六)精选作业内容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必须坚持集中研究学生作业布 置的相关问题,在作业内容、数量、要求等方面,经过组内 成员集体讨论,提出学生作业一周布置计划。精选作业内容, 实施有效作业,确保作业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作业的布置 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课程目标要求,认真精选具 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 识,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七)分梯度留作业。我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分梯度 留作业,学生可以自助餐式做作业,学生之间有帮扶小组, 针对性帮助做作业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随时请教老师。(八)加强作业设计指导

4、。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涵 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 个性化作业。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 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 作业。(九)各科教师要认真开展本学科作业情况自查,除家庭作 业外,不允许布置其他形式的家庭作业。(十)认真批改反馈作业。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 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 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 釆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 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十

5、一)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标,钻 研教材,研究教法,课堂上努力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 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十二)要强化家校合作,严禁“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教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 观和作业观,科学适度进行课外兴趣拓展、能力培养。利用 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指导,做好日常宣传工作。二、手机管理篇(一)细化管理措施。学校的管理人员,包括领导、老师等,一旦发现学生携 带和违规使用手机,一律收缴,收缴的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 封存,并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后由学生家长来校领回。校园内禁止学生携带和使用手机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 负责,

6、是防止学生玩物丧志,还校园一片纯净的天空。(二)课堂远离手机。学校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应通过课堂板书方 式给学生当面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单独利用手机完成作 业,不得布置需要使用手机完成的作业,让学生的学习远离 手机,不依赖手机。(三)如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联系家长的,各科教师要及时用 自己的电话借给学生使用,及时满足学生的通话需求,避免 因未及时和家长沟通而引发学生的心理危机。(四)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手 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 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细化手机管理规定,及时解 决学校手机

7、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学校手机管理情况纳入班 级日常监督范围,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 康成长。 (六)教师不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在学生面前玩手机。(七)家长尽量不要为孩子购买智能手机,尽量不让孩子把 智能手机带进校园。要积极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 机的督促管理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 手机使用习惯,同时,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培养孩子健康的 兴趣爱好,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八)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在校园使用手机,家长需要提前填 写书面申请书,交班主任老师审核同意,报德育处备案,方 可带手机进校。入校后第一时间将手机交

8、至班主任处保管,#需要使用的时候去班主任处领取,使用完毕后立即交班主任 继续保管,并在放学后还给学生。(九)做好家校沟通。学校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通过媒体 渠道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 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 促管理,严格控制学生居家使用电子产品,防止学生沉迷网 络。家长老师及时保持沟通,掌握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形成 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与家长沟通的需求,学校安 装公用电话,提供家长和学生联系的通话条件,解决通话需 求。三、课外读物篇(一)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

9、非经上级教育 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 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凡触犯者 依据学校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1)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2)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3)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 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二)加强图书室(角)建设。学校图书室或班级图书角, 要定期更新图书,提高使用率,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三)“有趣”先行持久的阅读兴趣来源于书籍的“有趣”,而不是有用。 只有读物“有趣”了,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才能实现他们 的阅读活动,只有实现了阅读活动,

10、才能达到“有用”的目 的。所以家长们在选择课外读物时要先考虑有趣”后考虑“有用” O(四)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结合运动季、比赛月开展足球、篮球、长跑、跳绳、广播操 比赛等体育专项运动竞技赛,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身体 素质。通过学校拓展课、体育社团、校队的专项训练,达到 培优提升效果,发展学生体育特长。(五)科学推荐读物。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 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 课外读物,学校各部门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六)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各校图书室管理 人员按照办法要求,认真排查馆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 求的书籍封存管理

11、,不准借阅。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 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 家长。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 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 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 阅读。(七)学校每学年参照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读 书目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班主任对孩子带到班级的读物 进行严格审核,发现问题读物及时处置。(八)控制教辅种类。坚持一科一辅的原则,三至六年级语 文、数学、英语选用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学习之友, 一二年级语文、数学不征订购买教辅资料。禁止教师、家委 会推荐或要求学生统一购买其它种类的教辅资料。

12、四、睡眠管理篇(一)保证学生睡眠充足,培养良好作息习惯(1)早上6点30分起床、洗漱、整理被褥等。学生在 7点20前全部离开寝室。(2)中午12点30分学生集体回寝休息、午睡。学生 在13:40前全部离开寝室。(3)晚上寝室9点半熄灯,学生睡觉。(二)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1)教师时刻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 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2)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 适度锻炼。(3)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 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三)优化课程管理。重新修订学校课程方案,努力把科学 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 理

13、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等途径,普及科学睡眠知识,从思 想和行动上提升学生睡眠管理实效。结合道法、语文、自然、 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结合主题活动、探究性 学习,结合党团队活动、睡眠日活动、场馆学习、专题教育、 主题讲座等活动,将学生的睡眠教育与学习体验有机融合, 促进学生对健康睡眠的深度理解和自我把控。确保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让学生学习张弛有度。(四)减轻课外负担。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 家庭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给学生安排太多的家庭作业 和辅导班,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定期 组织针对家长的培训,达到家校思想一致。(五)合理安排就寝时间。小学生就寝时

14、间一般不晚于 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o个别学生经常努力到就寝 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宿舍管理员、班主任及家长应督促按 时就寝不熬夜。(六)要保证学生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确保学生在校活动 时间充足。五、体质管理篇(一)提高体育教学质量(1)教导处定期组织体育学科教师进行集中备课和集 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2)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 排球等项目的训练。(3)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 排球等项目的训练。(4) 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二)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

15、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 和技能,促进学生自觉地釆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 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一生的健康奠 定坚实的基础。(三) 初中小学长期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运动,保 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不断强化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管理,同时以阳光体育运动为 抓手,打造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一特色”;抓好各类体育竞 赛活动,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良好基础。(四) 完善体育管理机制,明确个人职责牢固树立和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增强 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充分保证学校 体育课正常开展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锻炼效果。学校对此 十分重视,由学校教导处主管具体的体育工作,x名体育教 师工作目标明确,在开学初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了每个年 组本学期的活动计划,确保全体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都能得 到全面锻炼。(五)设计个性化体育作业围绕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日,每 周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个性化体育作业,指导学生进行专项 训练。针对不同学段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训练目标和训练 量,学生根据自身素质选择完成当日训练任务。(六)开展体育运动。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课后组织 学生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有跑步、篮球,排球,足球, 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踢毬子,单双杠,跳高,跳远等, 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2项日常锻炼的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