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8617775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一、目的要求1. 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保护要点。2. 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油浸系的原理。3. 使用油镜观察几种细菌的基本形态。二、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图1-)1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图.物镜转换器2接.物镜3游.标卡尺载4物.台聚5.光器6彩.虹光阑光7源.镜座电9源.开关光1源0滑.动变阻器1粗1调.螺旋1微2调.螺旋镜臂1镜4筒.1目5镜.1标6本.移动螺旋1机械装置镜座()和镜臂()镜座位于显微镜底部,呈马蹄形,它支持全镜。镜臂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活动式的镜臂可改变角度。镜臂支持镜筒。镜筒()是由金属制成

2、的圆筒,上接目镜,下接转换器。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单筒又可分为直立式和后倾式两种。而双筒则都是倾斜式的,倾斜式镜筒倾斜45。双筒中的一个目镜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备在两眼视力不同的情况下调节使用。转换器()为两个金属碟所合成的一个转盘,其上装一个物镜,可使每个物镜通过镜筒与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载物台()又称镜台,为方形或圆形的盘,用以载放被检物体,中心有一个通光孔。在载物台上有的装有两个金属压夹称标本夹,用以固定标本;有的装有标本推动器,将标本固定后,能向前后左右推动。有的推动器上还有刻度,能确定标本的位置,便于找到变换的视野。调焦装置是调节物镜和标本间距离的机件,有粗动螺旋()即粗调节器和

3、微动螺旋()即细调节器,利用它们使镜筒或镜台上下移动,当物体在物镜和目镜焦点上时,则得到清晰的图像。2光学系统物镜()物镜安装在镜筒下端的转换器上,因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又称接物镜。其作用是将物体作第一次放大,是决定成像质量和分辨能力的重要部件。物镜上通常标有数值孔径、放大倍数、镜筒长度、焦距等主要参数。如:A;O.;。其中“A”表示数值孔径(,简写为),“X”表示放大倍数,“.”分别表示镜筒长度和所需盖玻片厚度(),表示焦距。目镜()装于镜筒上端,由两块透镜组成。镜把物镜造成的像再次放大,不增加分辨力,上面一般标有X、0、5等放大倍数,可根据需要选用。一般可按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为物镜数值孔

4、径的5”一”倍”,最大也不能超过倍的选择。目镜的放大倍数过大,反而影响观察效果。聚光器()光源射出的光线通过聚光器汇聚成光锥照射标本,增强照明度和造成适宜的光锥角度,提高物镜的分辨力。聚光器由聚光镜和虹彩光圈()组成,聚光镜由透镜组成,其数值孔径可大于,当使用大于1的聚光镜时,需在聚光镜和载玻片之间加香柏油,否则只能达到1”。虹彩光圈由簿金属片组成,中心形成圆孔,推动把手可随意调整透进光的强弱。调节聚光镜的高度和虹彩光圈的大小,可得到适当的光照和清晰的图像。光源()较新式的显微镜其光源通常是安装在显微镜的镜座内,通过按钮开关来控制;老式的显微镜大多是采用附着在镜臂上的反光镜,反光镜是一个两面镜

5、子,一面是平面,另一面是凹面。在使用低倍和高倍镜观察时,用平面反光镜;使用油镜或光线弱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滤光片()可见光是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线波长不同。如只需某一波长的光线时,就要用滤光片。选用适当的滤光片,可以提高分辨力,增加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滤光片有紫、青、蓝、绿、黄、橙、红等各种颜色的,分别透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可根据标本本身的颜色,在聚光器下加相应的滤光片。三、油镜物镜的基本原理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显微镜的物镜通常有低倍物镜(,”)、高倍物镜(,一5)和油镜(.,一X)三种。油镜通常标有黑圈或红圈,也有的以“I-字样表示,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根据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6、,可使被检物体放大一多倍。从图III中可看出油镜的焦距和工作距离(标本在焦点上看得最清晰时,物镜与样品之间的距离)最短,光圈则开得最大,因此,在使用油镜观察时,镜头离标本十分近,需特别小心。使用时,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物镜之间不是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称为油浸系。这种油常选用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射率=,与玻璃相同。当光线通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如果玻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则称为干燥系,当光线通过玻片后,受到折射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然减少,这样就减低了视野的照明度(图)2图利用油镜不但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加数值孔径,因为显微镜的放

7、大效能是由其数值孔径决定的。所谓数值孔径,即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为镜口角)的一半正弦,乘上玻片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率所得的乘积,可用下列公式表示:=a式中数值孔径;介质折射率;a最大入射角的半数,即镜口角的半数。因此,光线投射到物镜的角度愈大,显微镜的效能就愈大(图III),该角度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同时,a的理论限度为,故以空气为介质时(),数值孔径不能超过,如以香柏油为介质时,贝V增大,其数值孔径也随之增大。如光线入射角为,其半数的正弦为7贝山以空气为介质时:x,=以水为介质时:=3,.以香柏油为介质时:=X,.显微镜的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够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

8、物镜的数值孔径成正比,与光波长度成反比。因此,物镜的数值孔径愈大,光波波长越短,则显微镜的分辨力愈大,被检物体的细微结构也愈能明晰地区别出来。因此,一个高的分辨力意味着一个小的可分辨距离,这两个因素是成反比关系的,通常有人把分辨力说成是多少微米或纳米,这实际上是把分辨力和最小分辨距离混淆起来了。显微镜的分辨力是用可分辨的最小距离来表示的。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艄式中入光波波长。我们肉眼所能感受的光波平均长度为.Mm假如数值孔径为.的高倍物镜,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M。而在.M以下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就分辨不出,即使用倍数更大的目镜,使显微镜的总放大率增加,也仍然分辨不出。只有改用数值孔径更大

9、的物镜,增加其分辨力才行。例如用数值孔径为1的油镜时,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召务=0.2沖皿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假如米用放大率为倍的高倍物镜(=5,倍0,但其分辨的最小距离只有04215,和放大率为9倍的目镜,虽M间的距离。和放大率为24倍的目镜,虽然总放大率为M。假如采用放大率为倍的油镜(然总的放大率为81倍0,但却能分辨出0四、器材显微镜、香柏油、乙醇-乙醚混合液、擦镜纸、吸水纸等。细菌三种形态的染色标本。五、操作步骤1观察前的准备(1)1、显微镜从显微镜柜或镜箱内拿出时,要用右手紧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平稳地将显微镜搬运到实验桌上。()将显微镜放在自己身体的左前方,离桌子边缘约左右,

10、右侧可放记录本或绘图纸。(3)调节光照:不带光源的显微镜,可利用灯光或自然光通过反光镜来调节光照,光线较强的天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面镜,但不能用直射阳光,直射阳光会影响物像的清晰并刺激眼睛。将X物镜转入光孔,将聚光器上的虹彩光圈打开到最大位置,用左眼观察目镜中视野的亮度,转动反光镜,使视野的光照达到最明亮最均匀为止。自带光源的显微镜,可通过调节电流旋钮来调节光照强弱。凡检查染色标本时,光线应强;检查未染色标本时,光线不宜太强。可通过扩大或缩小光圈、升降聚光器、旋转反光镜调节光线。2. 低倍镜观察镜检任何标本都要养成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的习惯。因为低倍镜视野较大,易

11、于发现目标和确定检查的位置。将标本片放置在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移动推动器,使被观察的标本处在物镜正下方,转动粗调节旋钮,使物镜调至接近标本处,用目镜观察并同时用粗调节旋钮慢慢下降载物台,直至物像出现,再用细调节旋钮使物像清晰为止。用推动器移动标本片,找到合适的目的像并将它移到视野中央进行观察。3高倍镜观察在低倍物镜观察的基础上转换高倍物镜。较好的显微镜,低倍、高倍镜头是同焦的,在转换物镜时要从侧面观察,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然后从目镜观察,调节光照,使亮度适中,缓慢调节粗调节旋钮,慢慢下降载物台直至物像出现,再用细调节旋钮调至物像清晰为止,找到需观察的部位,并移至视野中央进行观察,并准备用油

12、镜观察。4油镜观察()用粗调节器将镜筒提起约,将油镜转至正下方。()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滴上一滴香柏油。(3) 从侧面注视,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小心地降下,使油镜浸在香柏油中,其镜头几乎与标本相接,应特别注意不能压在标本上,更不可用力过猛,否则不仅压碎玻片,也会损坏镜头。(4) 从接目镜内观察,进一步调节光线,使光线明亮,再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直至视野出现物像为止,然后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如油镜已离开油面而仍未见物像,必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至物像看清为止。观察完后复原下降载物台,将油镜头转出,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再用擦镜纸蘸少许乙醚乙醇混合液擦去镜头上残留油迹,最后再用

13、擦镜纸擦拭23下即可,(注意向一个方向擦拭)。将各部分还原,转动物镜转换器,使物镜头不与载物台通光孔相对,而是成八字形位置,再将载物台下降至最低,降下聚光器,反光镜与聚光器垂直,最后用柔软纱布清洁载物台等机械部分,然后将显微镜放回柜内或镜箱中。六、注意事项1. 学生使用显微镜固定镜号、位置,填写使用卡,本学期一直使用本台显微镜。2. 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3. 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4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5. 观察时,两眼睁开,养成两眼能够轮换

14、观察的习惯,以免眼睛疲劳,并且能够在左眼观察时,右眼注视绘图。6. 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不可单手拿,更不可倾斜拿。七、实验报告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2. 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香柏油?3. 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4. 绘出细菌的几种基本形态。实验二放线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一、目的要求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二、基本原理和细菌的单染色一样,放线菌也可用石炭酸复红或碱性美蓝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放线菌的孢子丝形状和孢子排列情况是放线菌分类的重要依据,为

15、了不打乱孢子的排列情况,常用印片染色法和胶带纸粘菌染色法进行制片观察。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三、器材1.活材料:放线菌培养物,酵母菌斜面培养物;2.染色液:复红染色液(或结晶紫,美兰);3器.材:载玻片,胶带纸,小刀,接种环,吸水纸,擦镜纸,酒精灯,香柏油,乙醚-乙醇混合液,显微镜。四、操作步骤1印片法: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的观察印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用小刀切取放线菌培养体一块,放在载玻片上,用另一块载玻片对准菌块的气生菌丝轻轻按压,然后将载玻片垂直拿起。注意不要使培养体在玻片上滑动,否则会打乱孢子丝的自然形态;微热固定:将印有放线菌的涂面朝上,通过酒精灯火焰2-次3加热固定;染色石炭酸复红染色;水洗:水洗后晾干;镜检: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最后用油镜观察孢子丝、孢子的形态及孢子排列情况。2胶带纸法粘菌:用胶带纸在放线菌培养体上粘取菌体,注意,压取时从菌落边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