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8190825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 务 书学 校 名 称 惠州学院(盖 章) 专 业 名 称 服装设计与工程 项 目 编 号 负 责 人 吴 铭 联 系 方 式 学 校 归 属 部委院校 地方院校教育部 财政部 制二九年四月填 写 说 明1.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3.封面中“项目编号”一栏暂不填写。4.任务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一、简表专业名称服装设计与工程修业年限四年项目编号学位授予门类工学学士本专业设置时间1988年(专科)1995年(本科)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21

2、58首届毕业生时间1991年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613所在院系服装系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523.8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 名吴铭性 别男出生年月1959.5学 位学士学 历本科所学专业染织设计毕业院校苏州大学职 称副教授职 务系主任所在学校通讯地址惠州市演达大道46号惠州学院服装系电 话 办公: 0752- 手机: 电子信箱邮政编码516007学校情况所在省市广东省惠州市学校财务部门审核盖章银行开户单位惠州学院开户银行惠州市建设银行城南分理处银行账号440413009二、主要参与人员(限填10人)姓名学位技术职称承担工作范强硕士教授服装设计课程板块建设、学生自主创新教学方法

3、、服装设计教学资源系统建设万志琴硕士教授服装材料课程建设、科研管理姚晓林博士副教授针织课程板块及针织实训中心建设、双语课程建设、国际合作教育刘小红硕士副教授专业建设统筹、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师资建设、专业教材建设冯麟学士高级实验师实践教学统筹、工艺板块课程建设、实训中心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刘东学士副教授服装结构课程板块及数字化教学建设、教学指导和教学督导陈学军学士高级工程师管理课程板块建设、AO培养计划张小良硕士副教授工艺板块课程建设、双语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杨雪梅学士副教授服装数字化实训中心及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王旖硕士高级实验师服装材料实验

4、室建设、双语课程建设、国际合作教育三、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单位承担工作香港旭日企业(香港上市公司,拥有真维斯休闲服国际名牌)实习基地、AO培养计划惠州富绅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全国十佳富绅男装品牌)实践教学基地、版样快速生成南旋集团惠州南旋工业中心(亚洲最大的毛针织企业)实践教学基地、针织产品开发东尼胜集团公司(全国最大的T恤丝光棉生产基地)实践教学基地、丝光棉产品开发心华制衣发展(珠海)有限公司(拥有世界排名第三的奥黛莉内衣品牌)实践教学基地、内衣开发鸿骅制衣惠州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棉针织产品开发东莞石龙天成制衣厂(毕业生自创企业)实践教学基地、服装设计东莞市欧璐服饰有限公司(毕业生自创

5、品牌)实践教学基地、时装开发深圳市新佳娜服饰有很公司实践教学基地、市场开发深圳市布易科技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服装数字化开发与应用四、建设目标(一)专业建设基础1988年由香港旭日企业牵头,惠州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广东省纺织总公司等校企四方以合作的形式创建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采用董事会管理体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以“学工一体,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培养专科层次的、服装高级应用性人才。1995年开始与西安工程大学联合开展本科教育,2001年被教育部授予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教高司涵2001195号)。目前已开设服装工程、针织服装、零售贸易三个专业方向,在校生613人,生源来自于广东、甘肃、山东、安徽

6、、四川、重庆市、广西、河南、内蒙、贵州、河北、江西、湖南、福建等14个省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奠定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1、师资队伍与科研水平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高级实验师4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5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0人(博士2人),占教师总数60%,其中5位教师承担了双语课程教学(见附件一:服装系师资队伍培养措施及效果)。此外,定期邀请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

7、学、东华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服装专业教授定期到我院访问讲学,进一步提高了本专业在全国同行的知名度。近五年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课题39项,其中,中国博士基金课题1项;市级科研计划项目5项,校级项目11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22项,科研经费总计150多万元;公开发表论文241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77篇,三大检索(EI)论文4篇(见附件二:加强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教学条件全部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现有成衣工艺实训室、针织服装实训室、纸样结构实训室、服装CAD室、资讯管理实训室、材料测试实验室、服装机械实训室、服装摄影实训室、手工艺术实训室、内衣研究室等13个实

8、训室27个分室,占用面积2569.5平方米,设备台件数1131台,设备总值411.05万元。承担20门实验课程共计159个实验项目数,实现了专业课程按理论与实践1:1的比例开展实践教学。此外,本专业的全部实训室在非授课时间对学生全面开放,为学生开展自主实践学习、自主实践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见附件三:加强服装实训中心建设,创建省级实训示范中心)。现有校外实习基地20个,能满足学生毕业挂职实习需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初具规模,现有9门课程建立了网络教学资源,3个网络学习互动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见附件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专业课程建设)。3、教学改革1)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

9、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教学四个平台,将综合素质教育与专业理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岗位实践能力(见附件五: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与香港旭日企业联合推出了AO( Administrative Official)培养计划,对四年级25%的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探索(见附件六:香港旭日企业AO精英人才培养模式)。2)课程建设2004年以来,本专业先后开设了成衣跟单、服装工业工程、服装营销数据分析、服装商检等课程,以适应服装产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变化。成衣基础工艺、服装生产管理、成衣工艺设计、服装

10、设计等15门课程被评为校级重点或精品课程,成衣工艺学已申报了2009年省级精品课程(已进入专家评审程序)。3)教材建设近五年来,由服装系教师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化专业教材达20部,其中,获国家级 “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 部委“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部委级优秀图书奖3部。通过系列化专业教材建设,既推广了教材建设成果,又提高了本专业在国内同类院校的知名度(见附件七:重视专业建设成果积累,推动系列化专业教材建设)。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本专业的教学强项,包括课程实践教学、综合实践训练(专题设计、毕业论文)、校外实践教学(课程实习、毕业实习)三个板块,其中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计算机和英语等

11、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采用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四年不断线的教学方案。通过四年的实践教学,学生能独立地开展服装设计、服装制作、服装展示、服装营销策划,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近五年来,学生参加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比赛、大连杯中国青年时装设计大赛、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等各类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得102项不同等级的奖项。此外,服装系制定了学生课外自主创新活动方案,为学生规划在校四年的课外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见附件八:服装系学生自主创新实施方案)。4、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评价本专业至今已经培养了专科及本科毕业生2158人,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大多数毕业生在服装企业经过多年的基层锻炼,成为服装企业技术或管理骨干,

12、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部分毕业生经过自主创业,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与企业,并通过设立助学金、资助设计大赛、提供实习基地等形式回馈母校。成功的办学模式得到了同行认可与媒体的广泛关注,东华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国内同类院校先后到访学习取经,中央电视教育台、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先后对本专业培养服装应用性人才进行了报道,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建设目标本专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高素质服装应用拓展型人才为目标,立足华南地区,服务全国,通过4年的专业建设,将本专业打造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示范与带头作用的国内知名特色专业。具体建

13、设目标为:1、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优化服装应用拓展型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AO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创造条件扩大AO试点范围,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服装产业发展与服装企业人才需要为导向,拓展专业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扩大办学规模,形成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科教学质量水平显著提高。2、扩建广域型实践教学平台,创建国家级服装工程实训示范中心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学优势,拓展多地区、多类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将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与服装科技成果转化、毕业生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实践教学、生产应用、岗位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联动效应,推动广域型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整合校内实训资源

14、,发挥本专业在服装工程综合训练方面的先发优势,加强实训中心的建设与规划,创建国家级服装实训示范中心。3、依托开放式办学渠道,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继续加强与香港理工大学的合作,启动与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3+1”人才培养方案(该项目已进入教育部评审程序),探索国际化办学;继续加强与清华大学、东华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院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方面的的合作,整合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服装数字化、服装企业管理四大核心课程板块,开发研究性选修课程与双语课程,推动本专业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及高水平教材建设。4、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探索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基础的多元化学业考核方法;改革功利性、总结性的课堂质量评价方法,探索以学生评价为主体的建设性、诊断性的课堂质量评估方法;引入社会评价因子,探索以考评学业成就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五、建设方案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1)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服装应用拓展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专业方向,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2)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专业方向在原有服装工程、针织服装、服装零售贸易三个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新增内衣工程、服装教育两个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规模从现在的613人增加到1200人,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