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研究汇报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814010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的研究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李白的研究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李白的研究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李白的研究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李白的研究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白的研究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的研究汇报(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白的研究汇报 篇一:研究汇报总结学期教学总结汇报:李白诗的离情艺术一、研究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伟大诗人李白,被大家尊称为“诗仙”、“谪仙”,“天才诗人”;被大家寓之于神圣的形象,寓之于超乎凡人的感觉,但大家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归根到底,作为一个人之因此为人的本质情感问题,包含亲情、友谊、爱情?即使,大家已经注意到了李白的爱国热情和忧国忧民,但大抵也只有这些。一向,情感被视为一个诗人创作的源泉,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诗歌,而且情感还有一首诗的灵魂所在,精髓之处。尤其是友谊,作为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最重视的情感,成为历史诗人写作的焦点,却被大家所遗忘。孔老夫子曾说过:“有朋自远方

2、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弟兄也”。这些就很有代表性。而本文关注的只是李白诗的离情(友谊的一部分),而且含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二、李白“漫游、隐居求仕”的特殊生平经历对其离情艺术的特殊影响李白(701762),出生于盛唐时期,这就决定了她离情诗的时代性、历史性,固而含有盛唐时期能形成的诗歌特点但又有她独树一帜的一面,经典的浪漫主义色彩。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大家全部熟悉“铁杵磨成针”的小说也发生在这里,而大家不大熟悉的是李白不但是个“十五观奇书,作赋相如”的青年作家,同时还是一个“十五游神仙”的少年游侠,这在很大一部分对她后期的仕途生涯奠定了基础。二十岁以后,她开始

3、在蜀中漫游,因为这时她还未出名。曾登峨眉,青城诸山,大全部是部分梦幻仙界般的地方。这些生活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主要影响,使李白能够大胆地利用夸张、幻想等手法,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李白又是一个很有政治理想的诗人,为实现其政治理想,在开元十四年,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道路时期。她游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前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乎半个中国,但李白却关键是为了实现政治目标。有些人会问,要当官去考状元吗?可是李白不屑于参与科举考试,即使大多数人全部是采取科举求仕。所以,在漫游

4、中,她有时采取类似纵横游说的方法,期望凭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著名人士的推彀,如向韩朝宗等人上书;有时则沿着当初以成风气的“终南捷径”,期望经过隐居学道来树立声誉,至上青云,如她前后和元丹丘,孔巢父,道士吴筠等隐居嵩山、徂徕山和剡中,正因为她的这些独特的生活经历,才使得她结交了四方贤友,广交隐士,和众多诗人打下了深厚的友情基础。这也就决定了她对友谊的重视,对好友的重视,尤其是对杜甫,她写道:“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甫),才会在次次离别诗中创下千古绝句,李白的离情诗也就在这一时期得到很好的发展,倾注这诗人激昂澎湃的热情。三、李白诗的离情艺术的形成及和其它诗人离情诗做比较1.继

5、承前代诗歌丰富遗产(1)屈原强烈而激荡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同姓贵族,年轻时受楚怀王的高度信任,是楚我国政外交的关键人物,真可谓少年得志。后因上官大夫进谗,屈原被免去职务,后又两次被流放。最终走投无路自沉于汨罗江,正是她的这种“悲剧”生活遭遇,才造就了她感情剧烈 正直袒露而又很自信的性格,才能使她在诗歌造诣上取得最大的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的部分经典巨作。如离骚 九章等,全部从各方面曲曲折折的反应了屈原的个性和思想感情,对李白产生了主要影响。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示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尤其突出的是九歌中大多数诗篇全部包含有神和神或人和神相恋的情节

6、,这些恋爱,在诗中又全部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忧伤怀疑。这里面可能包含着屈原自己人生失意,孤独凄凉的心情。如湘君里写道:帝子降兮北渚,日渺渺兮愁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这幅清秋候人的画面上,深秋的凉意和情感的寂寞不安融为一体,渲染出一派难以言说的凄迷惆怅之情。这里,屈原动用了一切感官,写到“北渚” “渺目” “秋风”“洞庭波”,细腻的刻画出了清秋的凄凉,尤其是在洞庭旁候人,更是使人蕴藏在心中的寂寞不安和无比惆怅显露出来,显示了情感的解放,给予生气和强大感染力,从而成为千古名句。 因为这种情感表示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时的写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神话材料,用绮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

7、为扩展,显示恢弘魄力的特征。如九歌招魂、天问三部作品,既洋溢着古老的神话色彩,又表现出商人对人生的某种感觉,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全部从中得到极大的启发。尤其是李白,她更是继承了屈原的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熔铸神传说大胆的幻想夸张,重视民歌遗产等方面,全部和屈原完全一致。而在离情诗中得到很好的表现,如远别离、渡荆门送别、梦游天姥吟留别等。(2)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直露感情和生动想象“乐府”一词,在古代含有多个涵义,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而不一样朝代的乐府却出现了不一样的意义。这里所指的“乐府”是指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为“歌诗”,这种“歌诗”在

8、魏晋的历史称为“乐府”,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和乐又不和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汉代乐府民歌是作为民间的创作,是非主流的存在(主流是辞赋),这种非主流的创作,因为来自民间,因此有独特的风格和成就,其对李白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第一.汉乐府民歌表现了剧烈而直露的感情。前面已经说过,屈原的作品中,情感是相当剧烈的;但作为一个失败的政治人物的抒情,又有其独特征。汉乐府民歌能够说既接收了楚文化传统的熏陶,同时又较广泛的生活方面和受更强烈的程度上表现这一特点,这是屈原作品中所没有的。不论表现战争,爱情,及表现乡愁,思旧,离别,全部尽情的释放情感。尤其是离情诗,李白在很大一部分受了汉乐府影响。

9、第二.汉乐府民歌表现了生动活泼的想象力,如枯鱼过河泣中枯鱼(鱼干)竟然会哭泣悔恨。并会写信给其它的鱼类,告诫它们出入当心;战城南中的死者,竟会对乌鸦说话,要求乌鸦为它嚎表等等。这种生动活泼的想象力是先秦诗歌和汉代文人诗中较少出现的。陈本礼汉诗统笺评铙歌十八首说其:“奇则异想天开,巧则神工鬼斧。”其实,这也是整个汉乐府民歌的普遍特色,这一特色也使后人得到一定的启发。李白重视民歌遗产,继承和发展了其特色,在离情诗中大胆地幻想夸张,不拘泥于现实事物。第三.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型:杂言体和五言体。李白便是把它的妙处发挥到极致,形成了她离情诗独特的风格。魏晋时期,以建安诗歌,阮籍的诗歌最为著名。李白称

10、赞的语句,屡有鲜见。她仿效、化用这些诗人的诗篇和诗句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建安诗歌首先继承了汉乐府的传统,其次加以发展和改造。以曹氏父子影响最大。尤其是 曹植,更是把文人的艺术修养、文人文学的传统和乐府名歌特点很好地结合起来。而阮籍对于李白的诗歌的影响关键是咏怀诗。诗歌完全摆脱了对民歌的模拟,把深刻的哲学观念方法引入诗歌中来,同时巧妙地将它和一系列艺术形象结合,使诗歌展现出十分宽广的视野,包含了十分深刻的内涵。咏怀诗的感情也极为真诚激切,含有感人的力量。因此诗品说它“能够陶性灵,发幽思”。这种以组诗方法来抒发心理深层情绪形成,为后人所重视。李白的古风就是从这发展而来。(3)继承了陈子昂的诗歌革

11、新主张李白回顾(:.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了整个诗歌发展的历史,既以自豪的精神肯定了唐诗力挽颓风,恢复风雅传统的正确道路,又批评了当初残余的讲求的模拟雕琢,忽略思想内容的形式主义诗风:“一曲斐然子,雕虫表天真。”在创作实践上,她也和陈子昂有相同之处,多写古体,少写律诗,但她在学习乐府名歌和大力开拓七言诗上,成就却远远超出陈子昂。她在理论和实践上使诗歌更新取得最终的成功。总而言之,没有对遗产的认真学习,李白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离情诗中不可能有如此高的造诣。2.同一时期的经典诗人离情诗作比较唐代是友谊诗的顶峰,离情诗因为其特殊的环境,因此占有很大的百

12、分比。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也高,是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其中,名篇佳句美不胜收。而李白的离情诗,直接代表着唐代离情诗的最高水平,她的离情诗,现有浪漫色彩,又有现实的影子。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等诗,全部属于,故久传不衰,脍炙人口。(1)李白离情艺术示例被人誉为诗仙的李白,对前代诗人,最景仰谢脁,所谓“一生低首谢宣城”;对同代诗人,最尊重孟浩然,她曾在赠孟浩然里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石。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交山安可仰。徒此JI清芳。”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春,孟浩然由武昌去广陵(近江苏扬州市)。李白在黄鹤楼为之送行。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

13、现了诗人对孟浩然深厚友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故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信大家对此诗并不陌生,但蕴涵在诗中的深深内涵离情艺术却没有多个人熟悉。 开篇伊始“故人西辞黄鹤楼”,直扣题面,简单明了的交代了引人入胜的送别地点,一下子便抓住了读者的心。其中“故人”老好友的意思。开句便点出了自己和孟浩然的不平常关系,足见其友谊深厚。黄鹤楼,原址在武昌蛇山西端的黄鹄矶上,三国时东吴所建,是“江南三大楼阁”之冠。它“远控岳阳,俯瞰晴川“拔地倚天,耸翠如屏”,素有“天下绝景”之美誉。据传说,因为某仙人乘鹤在此小憩而得名。尤其是唐人崔颢的题诗,更为黄鹤楼增添了文学色彩。这次李白在黄鹤楼为之送行

14、,又是两位极负盛名的诗人,可见送其余地点非同通常,反应了她们共同雅兴,对文学的兴趣,也反应出李白对友谊的重视。 假如说送别地点给予诗情的话,那么,动其余季节充满画意。友人在“烟花三月下扬州”,去一个唐代长江中下游第一繁荣的城市,而且是在春光明媚,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轻烟缭绕的三月。这里的“烟花”二字,用的极为巧妙,其用语极其形象绮丽,为送别环境中那温馨的诗境,涂上一层浓郁的画意,也表现李白善于幻想的艺术特点,而“下”字,则很有气势,显示船速迅捷,通行无阻,颇含一路顺风的祝福,也仿佛隐约着对孟浩然的尊敬。“下”有一个上层去下层的意思,突出了孟浩然的才华横溢,诗歌造诣高。后面两句则在描写中寄寓深情

1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幅意境开阔,极目江天的画面,颇有一个“挥手五弦,目送飞鸿”的情致。一个“孤”字和一个“唯”字,足显出李白对友人的尊重;在浩浩长江里,只见到友人之船和滚滚长江。当小船消失在“碧空”和“长江”会和的天际,作者依旧望着东去的流水,此中境界又有谁说这是单纯的写景呢?李白对友人的一片深情,不正包含在这给予诗情画意的目注神驰之中吗?唐汝询说:“帆影尽,则目力已极;江水长,则离思无涯。怅望之情,俱在言外”,(唐诗解),王维齐洲送祖三诗结尾二句云:“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用意即使相同,但感觉却全然不一样,不如李白离情诗的气象宏阔,意境壮美,韵律悠扬,这完全取决于她对乐府诗的学习。 纵观全诗,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诗情画意,现有浪漫色彩,又有时代气息,基础上表现出了李白离情诗的艺术特点。(2)杜甫离情诗深郁顿挫的现实主义作风一样,杜甫和李白出生于唐代群星灿烂的时代,但杜甫的一生却一直在辛劳展转中度过,比李白晚生10年,正是唐朝由胜转衰的转折点,身经安石之乱,饱受离别流离贫病之苦。所以,她的作品以现实主义为根本,她的诗风格沉郁顿挫,深刻而又广泛的反应了安石之乱前后的社见面貌,洋溢着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固有“诗史”之称,和李白齐名,时称“李杜”。郭沫若在李白和杜甫中对杜甫做过“世上苍夷,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