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论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7259545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摘要1关键词11 引言12 从生活走向物理12.1 利用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出物理问题12.2 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思考物理问题22.3 让学生理解、总结,形成物理概念22.4 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物理规律33 从物理走向社会33.1 设置开放性问题探究模式33.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43.3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53.3.1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53.3.2关注物理知识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应用53.3.3关注物理学的发展对社会和科技的促进作用63.3.4关注可持续发展64 结论7致谢语8参考文献8英文翻译9I浅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

2、的基本理念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寻找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良好的思维习惯、科学的实践能力。所以,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应该用生活来组织物理课堂教学,让生活走向物理,再让物理走向生活。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关键词 生活 物理教学 物理应用1 引言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许多学生中学毕业后,没有机会到大学继续深造而是直接步入社会。而现代社会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必须要用到许多物理知识,或者将物理知识转化为科学技术,为我们的社会创造更多的

3、财富。而中学阶段的物理学习是他们获取物理知识最有效的捷径,为了让学生能学得更好,将物理知识运用得更好,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用最少的时间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2 从生活走向物理传统的物理教学,在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联系科学技术上都有很大的不足,影响着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及相关书籍,进而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使原本极为生动、有趣的物理教学,变得很枯燥,概念、定理和公式让学生很头疼,导致大多数学生对物理很不感兴趣。因此,对物理教学进行了改革,在新概念下的物理

4、教学中,着重于物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加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了物理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让学生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以人教版必修1物理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新概念下的物理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生活实例去引导学生学习,进而发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用于实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2.1 利用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出物理问题大量的调查表明,课堂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情景接近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物理知识更贴

5、近我们的生活,然后尽可能地去创造一些生活场景,导出其中的物理问题,并使学生理解物理问题,这是一种学习的需要,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们都知道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实验导入、直接导入、问题导入等,但利用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出物理问题的方式来导入新课,更能够被学生接受。如在摩擦力一课的导入时,可以出现以下情境:教师提供只有一端涂有润滑剂的木棒,请两位学生向相反的方向拉木棒的两端,看谁能将木棒从对方手中抢过来。找班里力气最大的男生和力气最小的女生来进行比赛,让女生拿涂有润滑剂的一端,男生拿另一端。结果出乎预料的是女生轻松夺取木棒。重复几次,结果还是一样。这时很多学生都会好奇,然后预习过的学生,大

6、概可以分析出这不是以前学习过的任何一种力,而是一种新的力摩擦力。上述情境是源于学生的真实实例,这样的导入,更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其兴趣,也大大拉近了物理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讨论这些实际问题,才能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真实存在,并且无处不在。这更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然后教师在学生已经感受到摩擦力存在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相关摩擦力特点的探究。2.2 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思考物理问题我们都知道物理知识联系着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可以说,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否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提取生活体验的方式

7、去思考物理问题。进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如:让学生在课堂上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把牙刷,并将牙刷毛对毛合在一起,让其相对运动,让学生观察到二个牙刷的毛分别向着不同的方向弯曲。然后,让学生们思考如下问题:a摩擦力产生的条件?b摩擦力的作用点? c摩擦力向什么方向?d摩擦力作用效果是什么?e摩擦力的概念是什么?让学生用这种方式思考物理问题,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明了地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及相关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从多方面思考物理问题,总结出物理规律。然后,唤起更多的生活体验,对摩擦力有更深的认识。2.3 让学生理解、总结,形成物理概念在学生思考物理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解、总结,只有学生真正

8、地理解这些问题之后,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如在摩擦力教学中,学生已经对问题进行思考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总结就可以得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物体间要有弹力(3)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摩擦力产生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摩擦力的作用效果:阻碍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 这种方式是非常好的,脱离了以前完全由教师讲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了教学中的主体,只有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学习,深入到课堂中,才能使她掌握的知识保持的更持久、更耐用。我们都知道

9、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最主要的原因是主观能动性,所以,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思考,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2.4 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物理规律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如果只是纯粹概念的定义、分析、理解,会显得枯燥、无聊,不好记忆。如果我们能借鉴生活中的实例,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在生活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思考,并有意识地去寻找支持这一观点的理论知识。用这样的一个方式,能使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会更积极、更深刻。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可以稍作引导,然后让学生用生活实例进行猜想,全班对这些猜想进行分类、归纳,根据所分的类别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让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和数据记录表,

10、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完成后,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实验方案和思路,并画出自己设计的记录表。a每个小组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b实验结束后,各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填上记录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c全班一起总结。通过之前的生活情境、生活体验,为这里的猜想提供了帮助,避免了猜想的盲目性。然后通过追问“猜想依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引出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之所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数据表,是为了加深用控制变量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把实验方案具体化。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还可以培养其合作意识。我认为,这样的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3 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知识应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因

11、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情景中引出物理问题,还要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社会。很多事实表明,学生完全可以亲身去感受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实践中去发现物理现象,得出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如果学生能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并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这样既能巩固物理知识,又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更能够加深对物理的认识,培养其兴趣。这样就渗透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3.1 设置开放性问题探究模式开放性探究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开动大脑,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探究模式,让学生学会给问题定义,学会共同学习,学会与他人一起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总结结论。然而他们

12、只是中学生,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这么高,我们可以以课堂作为舞台,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小社会环境,这个环境可以让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如:学习了摩擦力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摩擦力的利与弊。在实际生活中,摩擦力无处不在,既有利,又有弊。有益摩擦: a 步行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b 夹菜时,手与筷子之间的摩擦; c 爬树时,人与树之间的摩擦; d 洗脸时,帕子与脸之间的摩擦; e 刹车时,车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 f 剪纸时,剪刀与纸之间的摩擦; g 拖地时,拖把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h游戏机的机械臂夹起娃娃,机械臂与娃娃间的摩擦;等等。有害摩

13、擦: a 机器的运动部件间产生的摩擦; b 自行车的轴与轴承间的摩擦; c 人拉重物时,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d 梳头时,梳子与头发间的摩擦会产生静电; e 人滑雪时,滑雪板与雪面之间的摩擦;等等。让学生开动大脑,联系生活实际,巩固物理知识,这能让他们对物理知识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肯定物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以后的生活中,更能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想出解决办法。3.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想要知道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就要看他能否将知识运用于社会,能否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知识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价值。这样学生既能复习已学知识,又能解决实际

14、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如:首先让学生知道并思考,生活中摩擦力的利与弊,怎样增加有利的摩擦,怎样减少有害的摩擦。进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生活变的更好。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摩擦力虽然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但却不都是有害的。有的时候是有益的,有的时候是有害的。因此,我们应该增大有益摩擦,减少有害摩擦。人步行时,鞋底与地面接触会产生摩擦,这种摩擦是有益摩擦,应增大其摩擦,所以在鞋底上刻一些不规则的图案,可以使接触面粗糙些;要使运动的汽车快点停下来,就必须利用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而雪天路滑

15、,摩擦力小,刹车时不容易停住,从而容易发生意外,所以,为了减少发生此类事件,人们在轮胎上弄了一些坚固的、不规则的图案;下雪的时候,将灰渣撒在马路上,可以防止车子打滑等等。上面的这些摩擦都是有利于我们的摩擦,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增大这些有益摩擦。当机器工作时,各转动部件之间会产生摩擦,这种摩擦力会使机器发热,不尽浪费劳动力,而且还使机器磨损,性能下降,这是有害的摩擦,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应尽可能减少此类摩擦,所以,我们在机器上加些润滑油,它可以形成一层薄膜,让它们不直接接触,转动的部件只能在薄膜上滑过,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摩擦;风扇转轴做得很光滑;不定时给钟表加油,使走时更准确;滑冰场的工作人员定期清理冰面,使其光滑,是为了减少摩擦,加快滑冰的速度。上面的这些摩擦都是有害于我们的摩擦,应尽量避免或减少这些有害摩擦。 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等。而减少有害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少压力、使接触面光滑,还可以使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分开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增加学生的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