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民族地区开展校本研训的研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7253136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民族地区开展校本研训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下民族地区开展校本研训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下民族地区开展校本研训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程下民族地区开展校本研训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民族地区开展校本研训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民族地区开展校本研训的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下民族地区开展校本研训的研究 摘要:校本研训是校本研训和校本培训的合称。 以校为本,是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优势为为主要依托。学校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为了提升本校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师的素质,以本校的研究力量为主体的教育研究活动。鉴于我校民族地区校域的特殊性在校本研训中主要采取了骨干教师引领,优势互补;组织教师进行“谈我的教学”活动;适时的,有效的教学反思;.探寻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建立和完善校本研训制度还需强化校长的课程领导、校外专家的专业引领、向上的评价导向和研究型的学校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校本研训

2、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环境。 关键词: 新课程 校本研训 教师 研究 新课程改革中校本研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现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校本研训是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教师自己研究,同伴交流得出结论,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校本研训的目的是发展,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研训活动在学校也逐渐得到开展,但是我们也发现,校本教研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行动上和观念上偏离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校本研训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效果极

3、不理想。 我校是一所民族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单一,分享交流的机会也不多,且校内多为年轻教师,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校本研训的实施就尤为重要,而校本研训的实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的协作,实现一定范围的优势资源共享,通过广泛的交流来挖掘每位教师的潜力,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一、校本研训中教师的研究方式 针对校本研训中的实际情况,引发我们思考,学校的传统功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且日益成为探索的中心,传播知识,科学探索将成为现代学校的主要特征,学校首要的重大使命是打造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因此开展校本研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正确的研训理念思想决定

4、行动,观念是行动的向导。认清目的与作用,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校长要不断吸收新信息,自觉实践新理念,开展研训活动,从而架起一座“先进的课程理念”与“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桥梁,做理念与教学双层面结合的促进者。面对新课程,教师不是用教材,还要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学法等等,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探索新课程,教师成为研究者,反思性实践者。学校要因地制宜,立足发展突出特色,必须切实把教学研究与教育培训做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形成以校为本的合作的、对话的教研文化。2、创新研训模式在新课程的教研活动中,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校长和教研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

5、、指导者,是教师平等中的首席,是创导有利于发挥教师创造性的方式,鼓励教师个性教学;灵活运用参与式,课例分析等各种交流与合作的教研方式进行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和谐、互助、友善的互动场所,变过去的“一枝独秀”为“百家争鸣”。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训的积极性。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关键因素,也是学校教育持续改进最深刻的变革力量。教师本身的发展,不但是学校教育力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学校大多数教师,经过培训,学历基本上都合格了,但质量偏低,素质和能力与实施新课程的要求不相适应。面对激烈的竞争,多数教师迫切希望提升自己

6、的素质,然而仅靠教育部门几次集中性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新的教育理念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观念、体现在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实践中才具有现实意义。学校认真组织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立足本校,充分发挥教师的团体智慧,创设教师间相互关爱与合作、相互切磋与交流的氛围,培育崇尚反思、学习、实践、研究的文化,就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实施新课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教师的主动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地方。4、采用灵活多样的研训形式。任何研训主题要得以实现并取得良好效果都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和适宜的形式(活动要有载体)。因此,我们必须综合考虑,体现校本研训的整体视

7、野。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研训。(1)个体性研训。个人自主学习与研究是校本研训最常见一种形式,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目标,向教师提出明确的学习主题内容,并每学期提供必读书籍,让教师自主安排学习计划。教师也可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想方设法“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研究与学习。(2)群体性研训。主要是在个体研训的基础上,教师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经过研究再与同科教师集体研究,经过多次研究交流和学习、查资料,最后解决问题并应用于实践,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3)全员性研训。是学校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确定的研训主题,如课程培训、师德培训、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集体备课等,它除了一定时

8、间的讲座外,还辅以较多的其他形式,以达教学目的,体现校本特点。5、立足课堂,提高研训效益,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是教师校本研训的基地,也是学校教科研的源泉。校本研训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扎实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6适时的,有效的教学反思 适时和有效的反思是促进教师研训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活动的重新整理与思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具体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自

9、我成长的历程,也是超越其自身经验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反思,而且还要主动反思、善于反思。教师反思如果按照对象来分,应该包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反思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按照实践的时序性来分,包括:行动前反思教学设计,行动中反思教学过程的监控,行动后反思教学回顾。教师要建立稳定的反思的意识,形成反思的能力,就应有意识地提升对问题的敏感性,只有在有意识的观察中,才能逐步提升对问题的洞察能力、类化能力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能力。反思是提升教育实践品质的基础,是教师之间交流合作的前提。 7.探寻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做任何研究都应该从问题出发,有了问题才能进行研究。既然是“以校

10、为本”,那么问题就应该产生于学校、发现于学校、解决于学校,形成自下而上的切实型体系。教师是学校构成的最基本要素,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学校是教师赖以依托的场所,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课堂是教师最熟悉的“实验室”,在这里教师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教学问题和其他的问题,也在不断地解决着这些问题。但并不是说教师每天遇到和解决的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这样教师的工作就会仅仅停留在“研究问题”上,而无暇顾及其他工作,这就需要教师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去发现和分辨出哪些是有价值、值得研究的问题,应选择有针对性的、确实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又难以迎刃而解的问题。于是,教师就应在反思中探索问题、在合作研究中发现

11、问题、在评价中寻找问题,再将问题进行归类,组成研究小组进行深入研究。 长。二、保障校本研训长期有效进行的办法 校本研训并非一个个体的发展,而是整个学校的发展,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长远的行动。在整个转变过程中将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这就需要构建一定的保障办法,在这方面我们有以下的见解。1校长的课程领导 建立和完善校本研训制度,最根本的保障就是校长负责。校长作为一校之长、学校的第一责任人,他不仅是学校的管理者,还要成为课程的领导者。校长应成为校内的课程专家,深刻理解新课程的理念,了解新课程变革的走向,精通至少一门学科,以便在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以及一系列的研训活动

12、中说话更有力度,行动更有感召力;用自己的“专业权威”代替“行政权威”,用校长的人格魅力来争得教师的信服,成为独特的专家型领导,成为校本研训的真正构建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校长还要掌握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点与发展专长,懂得教师的心理,了解教师的需要,把握学科动态,坚持“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基本理念,明确建立校本研训的根本目的所在,最终构建学校的课程文化和研究文化。 2校外专家的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专业引领应通过:(1)充分发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校本研训中的示范、指导作用;(2)请学科专业人员、有经验的研训员、课程改革的先进典型采用报告、理论辅导

13、、教学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学术传播和经验介绍,给教师一种整体的方向感和借鉴的模式,引领学校的课程实施;(3)教师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系统自学也是一种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教师通过理论的学习,来丰富自身的专业素质,构建学科体系,并把这种理论转化为指导现实教学的生产力,最终实现自我引领。 3向上的评价导向 校本研训实施得是否顺利及成效如何,要有推动、激励导向的机制评价。适宜的评价体系是实施校本研训的催化剂和强大的推动力,对整个学校的研训活动都是重要的。值得关注的是,既然是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教师在研训活动中是具体的实施者,他们对校本研训理解得最深刻,对存在的问题最敏锐,那么最了解

14、实际情况的应该是教师,最有发言权的也应该是教师。因此这种评价的主体就必须打破已然形成的自上而下的方式,而应以教师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并结合研训员和学科专家的意见进行评价。其次,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不同阶段,以及各自的情况特点采用多种评价手段。 如果说评价是维系校本研训的直接手段,那么构筑研究型的学校文化则是使校本研究真正融入教师职业生活的根本方式。在研究型的学校文化中,研究是教学与管理的基础,研究是校长以及每一位教师的生活习惯,研究是成员间交流的主要方式。在研究中,有职业的成就感、有合作、有默契、有激励,能够体验到教育职业的幸福,能够体验到团队中共同奋斗的幸福。在这样的学校文化中,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也就无须被管理者硬性地检查、督促,也不必要用论文之类的硬性指标衡量教师的勤奋程度,或以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判断教师的职业能力。在研究型的学校文化中,自然会崇尚敬德修业的职业态度,鼓励符合素质教育观念的教育行为,倡导探索、创新,欢迎指点、评价,因为所有的成员都在关注自身职业能力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真正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