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722357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材料一: 就人类诗歌的起源而论,历史学与考古学的证据远不如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证据重要,因为前者以远古诗歌为对象,渺茫难稽;后者以现代歌谣为对象,确凿可凭。但从这两方面的证据看,诗与乐、舞是同源的,而且在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 古希腊的诗歌、音乐、舞蹈三种艺术都起源于酒神祭典。在祭典中,主祭者和信徒们披戴各种植物枝叶,狂歌曼舞,助以竖琴等乐器。从这祭典的歌舞中后来演出颂神的抒情诗,再后来演为悲剧及喜剧。这是歌、乐、舞同源的最早证据。 近代西方学者对于非洲、澳洲土著

2、的研究,以及中国学者对于边疆民族的研究,所得到的歌、乐、舞同源的证据更多。 澳洲土著的考劳伯芮舞非常有名。这种舞通常在月夜举行。舞时诸部落集合在林中空场上,场中烧着大堆柴火。妇女们站在火的一边,每人在膝盖上绑一块袋鼠皮。指挥者手里执着两条棍棒,他用棍棒一敲,跳舞的男子们就排成行伍,走到场里去跳。指挥者一面指挥节奏,一面歌唱,声音高低恰与跳舞节奏快慢相应。妇女们不跳舞,一面敲着膝上的袋鼠皮,一面拖着嗓子随着舞的节奏歌唱。歌词的最大功用在应和跳舞节奏,意义并不重要。有意义可寻的大半也很简单,例如:“那永尼叶人快来了,他们一会儿就来了,他们携着袋鼠来,踏着大步来,那永尼叶人来了。”这是一首庆贺打猎的

3、凯旋歌,我们可以想象到他们欢欣鼓舞的神情。其他舞歌多类此,简单而狂热的情绪表现于简单而狂热的节奏。 原始人类唱歌就必跳舞,跳舞就必唱歌,所以居住在南美的印第安人博托库多民族表示歌舞只有一个词。近代欧洲文一词也兼含歌、舞二意。诗经的“颂”原训“舞容”,颂诗是歌舞的混合,痕迹也很显然。汉魏乐府有鼓吹横吹等篇名,都是以乐调命名诗篇。这些事实都证明诗歌、音乐、舞蹈在中国古代也是一种混合的艺术。 这三种艺术中分立最早的大概是舞蹈。诗经的诗大半有乐,有舞的除颂之外似乎不多。楚辞九歌之类为祭神曲,诗、乐、舞仍相连。汉人乐府,诗词仍与乐调相伴,“舞曲歌词”则独立自成一类。就诗与乐的关系说,中国旧有“曲合乐曰歌

4、,徒歌曰谣”的分别。“徒歌”完全在人声中见出音乐,“乐歌”则歌声与乐器相应。“徒歌”原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声音的曲折随情感的起伏,与手舞足蹈诸姿势相似;“乐歌”则意识到节奏、音阶的关系,而要把这种关系用乐器的声音表出。所以“徒歌”理应在“乐歌”之前。 诗歌、音乐、舞蹈原来是混合的,其共同命脉是节奏。原始时期,诗歌可以没有意义,音乐可以没有“和谐”,舞蹈可以不问姿态,但是都有节奏。后来三种艺术分化,每种均仍保存节奏,但于节奏之外,音乐尽量向“和谐”方面发展,舞蹈尽量向姿态方面发展,诗歌尽量向文字意义方面发展,于是彼此距离就日渐其远了。 (选自朱光潜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古代

5、诗词,诗与歌是互相结合的,早在原始社会,诗与歌与舞便是一个整体,之后三者逐渐分开成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但诗与歌仍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诗经、乐府诗以及宋词元曲,无不证明诗与歌的联系一直延续。 第一,诗、乐、舞合一时期。在原始社会时期,这三者没有单独分开。早期的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为了力量一致便有了节奏的律动,肢体的扭动成为后来的舞,石器的打击声便是后来的音乐,喉咙发出的声音则是诗歌。 第二,依词谱乐时期。这个时期先有诗,后谱成歌。文人创作出来的诗或者从民间采来的谣,再经整理,由从事音乐的部门谱成曲来演唱,即“声出于言”,先词后曲。 诗经最初的形式便是民间的歌谣,可入乐。后经整理,又把部分诗重新谱乐进行

6、歌唱,并把其按乐而分为凤、雅、颂三个部分。诗经之所以能够配乐演唱,是因为其中的诗句大多有韵律和节奏,适合入乐。诗经中的诗歌有叠句,如“硕鼠硕鼠”;有重复如关睢;有重章如采葛等。兴盛于唐代白居易时期的新乐府“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此时的歌曲,由文人诗中选取精品来入曲。 第三,倚声填词时期。自唐五代起至北宋初期以及元代是倚声填词时期,即“言出于声”。它是先有曲,再根据曲的韵律来填上适当的词。于是在词中出现了许多词牌名,如菩萨蛮、卜算子、渔家傲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韵律,而同一词牌的词尽管内容不同但是韵律相同。元杂剧的盛行则是回归了诗、乐、舞一体的形式,在舞台上, 表演者不仅要借助语言来

7、完成对话,同时也要配上歌唱的曲调和相应的动作。元曲较之于宋词更加灵活,不必拘泥于字数的对应,中间也有掺杂俚语的情况,还可以根据词表现内容的多少,组织多个曲合为组曲。在元曲中,诗是曲的内容,曲是诗的形式。 (选自朱哿诗与音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就诗歌的起源而论,从现代歌谣得到的证据要比从远古诗歌得到的证据更为可靠、重要。 B.古希腊的诗歌、音乐、舞蹈三种艺术,与中国古代的这三种艺术,原来都是合而为一的。 C.“徒歌”不考虑节奏和音阶的关系,因而比“乐歌”更能表达人的丰富情感。 D.在诗、乐、舞合一的原始时期,歌词都较为简单,意在配合舞蹈点明节奏,

8、表现情绪。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分)() A.诗经中的诗有舞的比较少,而楚辞九歌之类祭神曲,诗、乐、舞仍相连,可见九歌早于诗经中的诗。 B.澳洲土著舞歌与他们的考劳伯芮舞类似,歌词的意义不重要,歌词的作用在于应和跳舞节奏,节奏简单而狂热。 C.倚声填词时期的宋词根据词牌曲子的韵律来填上适当的词,因此词牌限定了诗歌的韵律与内容。 D.元杂剧舞台上,表演者有对话、歌唱和动作表演,这种诗、乐、舞一体的艺术形式也是三者同源的明证。 3.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诗、乐、舞同源的一项是(分)() A.澳洲土著的考劳伯芮舞上,女子敲击袋鼠皮随着男子跳舞的节奏唱歌。 B.居住在南美的印第安人博

9、托库多民族表示歌与舞只有一个词。 C.诗经中的”颂”字训释为“舞容”,颂诗是歌舞的混合。 D.除保存节奏之外,乐、舞、诗分别向着和谐、姿态、意义三方面发展。 4.材料二是如何论述诗与歌二者之间关系的?(分) 5.对于中国的“诗与乐(歌)的关系”,两则材料的论述有何异同?(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风波 鲁迅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场边靠河的乌柏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 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放下小桌子和矮凳,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

10、,或者蹲在乌柏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 见七斤从小巷口转出,七斤嫂对他嚷道:“你这死尸怎么这时候才回来,不管人家等着你开饭!” 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他帮人撑着航船,每日一回,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娱蛟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又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 七斤低着头,慢慢地走来,坐在矮凳上。六斤坐在他身边,叫他爹爹。七斤没应。七斤慢慢地抬起头来,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的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七斤叹一口气,说:“我没

11、有辨子。” “皇帝要辨子么?”“皇帝要辨子。” “你怎么知道呢?“七斤嫂赶忙的问。“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 七斤嫂直觉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伊忍不住动怒,装好一碗饭,操在七斤的面前道:“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辨子来么?” 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土场上一片碗筷声响,人人的脊梁上又都吐出汗粒。七斤嫂吃完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伊透过乌柏叶,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未。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学问家。他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全圣叹批评的三国志。革命以后,他便将辨子

12、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七斤嫂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辨子。 坐着吃饭的人都站起身,拿筷子点着自己的饭碗说:“七爷,请在我们这里用饭!”七爷也一路点头,说道“请请”,却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 “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说。“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皇恩大赦?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你家七斤的辨子呢,辨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有学问的七爷这么说,七斤和他的女人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七斤嫂站起身,自语的说:“

13、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家,都靠他养活的人” 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用筷子指着七斤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辨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辨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 八一嫂连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辨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 七斤嫂没有听完,两个耳朵早红了,说:“阿呀,这是什么话呵!八一嫂

14、,我自己看来倒还是一个人,会说出这样昏诞胡涂话么?那时我是,整整哭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听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赵七爷有些生气。他说:“大兵是就要到的。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几个剪过辨子重新留起的便赶快躲在人丛后面。赵七爷说完,通过人丛,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村人们呆呆站着,心里计算,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七斤既然犯了皇法,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也仿佛想发些议论,却

15、又觉得没有什么议论可发。嗡嗡的一阵乱嚷,蚊子都撞过赤膊身子,闯到乌柏树下去做市;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 笫二日清晨,七斤照例日日进城,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听他从城内得来的新闻。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 “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没有听到些什么。”“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他们没有说。” “咸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也没人说。” “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辨子又盘在顶上了。“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现在的七斤,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六斤新近裹脚,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有删改) 【注】长毛时候:清初要求百姓剃发,否则视为不忠大清,犯杀头罪。张大帅:指张勋。原为清朝军官,辛亥革命后,他和所部官兵仍留着辫子。年月日他扶持清废帝溥仪复辟,月日即告失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 A.帮人撑船进城时从城内得来的政治新闻,让七斤成了村里一位有见识、受尊敬的人物。 B.村人们心里计算“七斤便要没有性命”,内心“也觉得有些畅快”,体现了他们幸灾乐祸的心理,以及冷漠麻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