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企业双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718315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铸造企业双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铸造企业双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铸造企业双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铸造企业双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铸造企业双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铸造企业双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造企业双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1.目的对公司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缺陷等进行辨识,以确定隐患、危险有害因素或缺陷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订整改措施,消除或控制隐患和危险有害因素,保证公司的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各类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隐患整改治理。3.依据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37/T 2883-2016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 3011-2

2、017 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GB 35181-2017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4.定义、术语和隐患分级4.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隐患、事故隐患或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在事故隐患的三种表现中,物的危险状态是指生产过程或生产区域内的物质条件(如材料、工具、设备、设施、成品、半成品)处于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指示或

3、其他具体行为不符合安全规定,管理上的缺陷是指在开展各种生产活动中所必须的各种组织、协调等行动存在缺陷。4.2隐患分级隐患分级是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的,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4.2.1一般隐患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为更好地有针对性的治理在生产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般隐患,要对一般隐患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分级。事故隐患的分级是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的。根据这个分级标准,将隐患分为班组级、车间级、公司级,其含义是在相应级别的组织(单位)中能够整改、治理和排除。4.2.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

4、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1)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2)涉及重大危险源且不能立即排除整改的隐患;(3)涉及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且长期滞留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场所,存在不能立即排除整改的隐患;(4)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5)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6)涉及有限空间和高温熔融金属等危害和整改难度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7)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认定的。(8)

5、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中相关条款指出的隐患。4.3隐患分类4.3.1基本要求事故隐患分为生产现场类隐患和基础管理类隐患。4.3.2生产现场类隐患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消防及应急设施;供配电设施;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辅助动力系统;现场其他方面。4.3.3基础管理类隐患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相关方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其他方面。4.4隐患排查是指生

6、产经营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4.5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于其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由车间、公司、公司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5.职责5.1组长(主要负责人):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领导办公会议等形式,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

7、入到其日常工作的范围中,亲自定期组织和参与检查,及时准确把握情况,发出明确的指令。5.2副组长(安全管理员):要明确有关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将有关情况上传下达,做好主要负责人的帮手。其他有关领导也要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知道、过问、督促、确认。5.3组员(各部门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骨干力量,编制有关制度、培训各类人员、组织检查排查、下达整改指令、验证整改效果等是主要的工作内容。还要通过监督方式对各部门和下属单位及所有员工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面的履职情况进行了解,纳入考核,全力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方位和全员化。5.4员工(操作人员):按照责任制、相关规

8、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中明确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在日常的各项工作中,员工要有高度的隐患意识,随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隐患和事故苗头,自己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同时采取临时性的控制措施,并注意做好记录,为统计分析隐患留下资料。6. 工作程序和内容6.1编制排查项目清单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点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排查项目清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至少包括:排查范围(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信息;基础管理类

9、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以各类基础管理项目为基本单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至少包括: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信息。6.2 制定排查计划进行隐患排查前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及排查人员等。6.3隐患排查6.3.1排查类型排查类型主要包括:(1)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负责人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经常性检查。(2)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

10、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排查;(3)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对工艺、设备、电气、自控仪表、建筑结构、消防与公辅等分别进行的专业排查;根据行业特点对起重设备、电气设备、防火防爆、有限空间作业等所涉及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所有作业及管理活动进行的专项隐患排查;在连续运行装置开停车前、新装置竣工及试运行等时期进行的专项隐患排查;(4)季节性排查是指根据各行业季节特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春季以防雷、防火、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等为重点;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超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等为重点;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

11、、防凝保温等为重点;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防中毒等为重点。(5)节假日隐患排查主要是指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排查,特别对节日期间各级管理人员、检修队伍的值班安排和安全措施、原辅料、备品备件、应急预案及物资的落实情况等进行重点排查;(6)专家诊断性检查是指技术力量不足或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欠缺的企业委托安全生产专家排查隐患; (7)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或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排查。(8)注:季节性、节假日检查可合并到日常、综合隐患排查表中。6.3.2组织级别应根据排查类型结合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本公司排查

12、组织级别包括公司级、班组级。(1)日常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班组级;(2)综合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3)专业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按照专业类别划分;(4)新装置施工期间或竣工时及试运行等阶段专项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班组级,按照职责分工;(5)季节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6)节假日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6.3.3排查周期6.3.3.1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工艺特点,确定日常、综合、专业或专项、季节、节假日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具体包括:(1)日常隐患排查由班组每日进行一次;(2)综合性隐患排查应由公司级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3)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应由工

13、艺、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技术人员或相关部门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 (4)季节性隐患排查应根据季节性特点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5)节假日隐患排查应在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进行一次隐患排查。6.3.3.2 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项隐患排查:(1)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2)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3)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4)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5)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6)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6.3.4确定排

14、查项目实施隐患排查前,应根据排查类型、组织级别及排查周期,在排查项目清单中确定具体排查项目,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形成各种排查类型的隐患排查表,由各组织级别按照排查计划定期进行隐患排查。6.3.5排查结果记录各相关层级的组织部门和单位对照确定的隐患排查表进行隐患排查并记录,生产现场类隐患宜保留影像记录。6.4隐患治理6.4.1隐患治理要求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巡查、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

15、展为事故。6.4.2隐患治理流程6.4.2.1通报隐患信息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建议等信息向员工进行通报,通报方式根据公司实际不同情况确定;6.4.2.2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对于当场不能立即整改的,由隐患排查组织部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按照管控层级下发至隐患所在位置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员进行整改。对于日常排查出的隐患,班组及岗位应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或者超出整改能力范围的按照程序上报,由上级责任部门下发隐患整改通知。隐患整改通知内容应包含隐患描述、隐患等级、建议整改措施、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治理期限等内容;6.4.2.3实施隐患治理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参考治理建议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和应急措施或预案,估算整改资金并按规定时限落实整改;6.4.2.4治理情况反馈隐患存在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治理完成情况反馈至隐患整改通知下发部门验收,未能及时整改完成的应说明原因与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协同解决;6.4.2.5验收按照“谁排查谁验收“的原则,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6.4.3一般隐患治理由公司各级(公司、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