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冀教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712076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冀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冀教版班级:_ 姓名:_1.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嚢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孙敬悬梁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注释)夕:晚上。及至:到了。屋梁:房梁。儒:有学问的读书人。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好学(_) 晨夕不休(_) 悬屋梁(_)2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填写下面思维导图。3请从两篇文章中各找出一个表示“珍惜时间”的词语,用“_”画出来。4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

2、你的看法。_2. 文言文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_2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3. 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片段诸儿取之,回答问题。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1“折枝”的意思是( )A.折断了树枝。B.压弯了树枝。2从“_”和“_”两个词可以看出树上结的李子很多。3“诸儿竞走”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_4. 课内扩展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3、,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注释)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拓(zh)木:柘树,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以喂蚕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其鸣自詨(xi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1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并完成填空。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_,山上长了很多_。树木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_,_的嘴,_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_。2解释加点字词,并翻译句子。(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溺:_故: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衔:_埋:_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

4、错误的打“”。(1)精卫填海是一篇历史故事,选自山海经北山经。(_)(2)这个故事刻画了精卫坚韧执着的精神。(_)(3)精卫是炎帝大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_)(4)这个故事反映出精卫的愚昧,木头和石头根本不可能填塞东海。(_)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精卫怎样的精神品质?_5.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2这个故事与“夸父追日”一样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两个故事中人物的共同精神是什么?_3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鸟填海的做法?_6. 阅读理解。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5、,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本文选自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的意思是_3请写出两个和“精卫填海”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_、_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子:_折枝:_(2)取之,信然。之:_信然: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尝与诸小儿游。_(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3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_4如果再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下列最恰当

6、的一项是( )A.道边苦李B.王戎与诸小儿游C.王戎七岁D.多子的李树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1)兔走触株(_)(2)因释其耒而守株(_)(3)冀复得兔(_)2翻译下面的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_3用原文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_经过:_结果:_4阅读这则寓言故事,你获得怎样的启示?_9. 阅读理解。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起光,以书映光以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

7、人数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西京杂记)1解释下列词语。(1)逮_(2)愿_(3)给_(4)大学_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主人怪问衡_3用过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邻舍有烛而不逮。_(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文段中写了那几件事来表现匡衡勤学?_(2)我们应该向匡衡学习什么?_10. 请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母鸡母鸡孵卵,数周成雏。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注释:雏:小鸡。异:不同。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_)A它的,

8、指母鸡的。B别的,其它的。(2)若遇猫、犬,尽力护之。(_)A它,指母鸡。B它,指小鸡。2从文中找出与“小鸡们紧紧地跟在鸡妈妈身边,从来不曾远离过”意思一致的句子,并用“_”画出来。3文中用四个字写出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用“”圈出来。11. 阅读理解。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衡:匡衡,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逮:到,及。映:照耀。1借助注释读懂这个成语故事,并写出它的题目: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穿壁”的意思是“在墙上穿一个洞”。(_)(2)第二句中的“其光”,联系上下文,指的是“匡衡家里的烛光”。

9、(_)(3)第二句中“之”是指“书”。(_)3这个故事中的匡衡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_12. 重点段落品析。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词。曰(_)溺(_)堙(_)故(_)2阅读后回答。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4精卫用_去填平东海,表现了精卫_的精神。13. 课外阅读。文彦博树洞取球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1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_)A一群儿子B一群孩子C一个叫群儿的孩子(2)彦博以盆取水。(_)A所以B于是C用2“群儿谋取之”中的“之”指的是_。3球掉进树洞之后,群儿和文彦博分别是怎样做的?(用原文回答)(1)群儿:_(2)文彦博:_4你认为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5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_14. 读下面的文言文,答题。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