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7095907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与理解。江畔独步寻花唐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 蹊:小路。 留连:同“流连”,舍不得离去。1诗人赏花的地点是_。2诗中侧面表现花朵繁盛的句子是:_,_。3诗中最能表现花朵繁盛的两个字是( )A.满 蹊B.千 万C.满 低D.压 低4诗中静态描写是(_),动态描写是(_)。A一、二句 B三、四句 C一、三句 D二、四句5我还知道带有动态描写的诗句:_,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

2、阴学种瓜。1“供”在诗中读_,意思是_。“供”在“供不应求”一词中读_,意思是_(供给,供应;指按期拿出钱款还贷;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2前两句提到的农活有;_、_;从“_”和“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_之情。3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对话。孩童甲(挠挠头):大人们这么忙,可我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搓麻线,怎么办呢?孩童乙(_):_孩童甲(_):_孩童乙(_):_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诗写了大人辛勤劳作,孩子也从小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场面。(_)农村的孩子们从小看父母劳动,耳濡目染,也学着种瓜,体现了孩子们对劳动的

3、热爱。(_)古诗写孩子们学大人种瓜,主要是为了表现孩子们很调皮。 (_)3. 课内阅读。_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pn bn)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gu gu)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把这首词的题目补充完整。2把文中错误的音用“/”划掉。3这首词描写的是_季,你从特定景物_体会到的。4“一程”写出了路途的_,“一更”写出了天气的_,词的下阕体会到了作者浓浓的_之情。5风雪声聒耳,将士们无心睡眠,此时他们想起了故乡的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_4. 古诗阅读。桑茶坑道中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1诗中加点的“着”

4、字应该读( )A.zheB.zhoC.zhu2仔细读本诗,你觉得“草满花堤水满溪”中的“满”字应该解释为( )A.全部B.里面充满,没有剩余的地方C.达到容量或时间的限度3这是诗人在归途中描绘的一幅田野风光小景图,读后使我们深深感受到_与_的和谐,仿佛看到柳树荫下一个_的悠闲的情景。5. 漫步古今,阅读与感悟。材料一:舟过实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材料二: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材料三: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材料一至材料三描写的对象

5、是_,都表现了儿童_的生活。(四字短语)2翻译材料一画横线的句子。_3选做题(二选一)A.“张伞使风”“放纸鸢”“追黄蝶”是古代儿童快乐生活的写照,你有类似快乐经历吗?请模仿古诗写两句七言诗句展示。_,_。B.如果你没有类似的快乐经历,请说出你的感受、想法和原因。_6. 类文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沙场秋点兵”中“秋”

6、的表达作用是( )A.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时间。B.渲染了秋天凉快的感觉。C.一个“秋”字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是什么事? ( )A.统一国家的大业。B.天下正在发生的大事。C.国家的战事。3“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A.哀叹年华老去的悲凉心情。B.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C.慨叹岁月无情、青春不在的失落。4这两首词的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 )A.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风格是婉约的,后者是豪放的。B.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风格是豪放的,后者是婉约的。C.两首词都是豪放的风格,只是后者稍微婉约一点。

7、5这两首词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第一首词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词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B.第一首词第一首词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第二首词则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生活的喜爱和向往。C.第一首词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第二首词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7. 课内阅读我最棒。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暝”的意思是_,

8、点明题目中“秋暝”的一句诗是_。2下列诗句与本首诗描写季节一致的一项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全点出来了。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8. 课内阅读。长相思山一程,

9、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将长相思补充完整。2长相思是一首_,而不是诗。作者是_朝的_。3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上阕将千里行程中看到的景物浓缩为“_”“_”二字,而重复使用“_”,原因是_。4下阕通过描写行军途中的风雪,以一句“故园无此声”收尾,更加突出了作者_。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三万里河”指的是_,“五千仞岳”指的是_。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和很_。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的修辞方法。A.比喻

10、B.夸张C.拟人D.对比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4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解释下列词语。(1)河:_ (2)岳:_(3)遗民:_ (4)王师:_2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

11、仞/岳上/摩天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3本诗重在写“迎凉有感”,在入题前却极言山高水长,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手法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作_。陕北民歌“_”就常用这种表现手法。11. 古诗阅读。已亥杂诗作者:代诗人。(),()。(),()。1将诗句补充完整。2解释下来词语的意思。生气:_。恃:_。抖擞:_。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B.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4写出诗中的成语:_。5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是:_。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初期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_)(2)全诗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_)12. 阅读村晚,完成练习。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陂(b):_漪:_腔:_2“衔”字运用了( )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A.比喻B.拟人C.夸张D.设问3“牧童归去横牛背”中的“横”字写出了牧童的什么特点?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