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7023255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肖靖摘要:在全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详细分析了郑州乡村旅游的背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对郑州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综合论述.并针对郑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乡村旅游区开发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产品促销方式等方面的一些对策建议,以期有利于促进郑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关键词:郑州市;乡村旅游;现状;发展对策上世纪末,国家推出以农业,乡村为主题的乡村和农家乐旅游活动,而郑州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伴随着国家发展农业旅游的大背景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起来的.最初是1999年二七区的樱桃沟,为了扩大樱桃的销路,举办了第

2、一届樱桃节.这次樱桃节的举办,成功打开销路的同时还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创造了农业和旅游业的双重收益,为乡村旅游在郑州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郑州市大大小小规模的景点已有五十多个,其中获得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的有5个.乡村旅游的项目也由简单的观光型向体验型和参与型的旅游项目过渡,内容涉及农业生产,畜牧养殖,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度假等,一批批具有个性特色的乡村旅游园逐步形成.一,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一)郑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类型郑州市在旅游区数量和项目类型不断增加的同时,乡村旅游类型也在逐步发展,逐渐增多,主要的乡村旅游形式有以下七大类(见表1).(二)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分布

3、笔者对郑州市发展比较具规模化的乡村旅游景点进行了不完全统计,共列举了35个乡村旅游景区,其分布表1郑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类型序号类型代表景点特点i陈寨珍奇植物园,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作物品种园l;圃田荷花园地,向游客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和农业生产新成果.z侯寨沟蒌愫搿园s金鹭鸵鸟观赏园是8茹鲨鐾;易游人提4I郑州市森林公园观光型川.0杯厶郑州常庄水库高新科河南省农业高技农园新科技园7乏县鹤苑村观光农园文化型以森林公园,田园林带以及山林自然景观的优美环境,洁净空气来吸引市民体验回归大自然的情趣和进行休闲娱乐,森林考察,避暑疗养等活动.利用水库,池塘,河流等水体进行观光,垂钓,驾

4、船等水上娱乐活动,游人除享受观光休闲外,还可以学习有关渔业养殖及捕捞技术,并品尝水产品.以高科技农业为基础开发的具有科普价值和娱乐功能的新型农业旅游产品.利用农村特色地域文化或风俗习惯,民俗活动或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庄和农场开设农家旅舍,建立乡村休闲民俗农庄,让游客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充分享受农家浓郁的乡村风情和民俗文化.河南农业2012年第1期(下)状况如下(见53页表2,表3).从表2,表3可看出,郑州市近郊区乡村旅游景点分布较多有2O个,而中远郊区虽然面积较大,但是景点只有15个,还没有近郊区多.并且近郊区由于受到土地面积的约束,主要以观光园,果园,动植物园较多,中远郊区

5、由于地域面积较多,不受面积约束,主要以发展森林公园,高新科技园,休闲度假区为主.(三)郑州市乡村旅游景区的现有的经营模式郑州市乡村旅游目前有三种主要的经营模式:一是政府主导经营.这种是以地方政府的扶持为依托,开展的各种乡村旅游项目,例如,由二七区人民政府投资开发的二七区樱桃沟生态区,本着提高樱桃产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宗旨,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集樱桃生产,销售,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二是企业集团式.其主体主要是一些大企业集团,以营利为目的自主开发,投资,经营的,例如,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自主投资组建了金鹭鸵鸟乐园,利用鸵鸟的观赏价值,开发了生态旅游业

6、,现已成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知名生态旅游景点.三是股份制式.由几个大的企业集团共同投资合作,目的也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例如,由中外合资的郑州市花园口生态旅游区,就是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的.二,存在的问题(一)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深度学术研究s礤7YANTlU表2郑州市区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分布表县市,区数量(处)景区名称县市,区数量(处)景区名称目前郑州市场的乡村旅游产品主要以农家乐形式体现,大多数的农家乐提供的服务几乎相同,即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产品模式雷同缺乏特色,对于自身所在地区的旅游资源没有深度挖掘.(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从事乡村游旅游服务的从业者基本是闲居在家的农

7、村居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经营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且由于旅游培训工作未能及时全面跟上,对服务意识和服务技术的把握还不够成熟,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三)乡村旅游区知名度较低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兴起时间比较短,相当一部分旅游者还不甚了解,没有被大众市场接受.并且郑州市的乡村旅游项目中成规模,有影响的还比较少,所以郑州市民对乡村旅游缺乏感性认识,大部分乡村旅游区都处在等客上门的状态,而且宣传的途径和力度都不够,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四)卫生问题突出乡村旅游景区一般都是在偏僻的农村,而乡村旅游的需要者多是长期居住在城市的市民,这些人住惯了城市的优美卫生

8、环境,对于不能用自来水,不能随时用热水洗澡,垃圾到处可见的农村是很挑剔的.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游客比较关心旅游景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对现有景区的环境,卫生状况非常不满意.三,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一)更新观念,理顺体制,切实重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尽管近几年郑州的乡村类旅游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但从长远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宣传意识和品牌意识,以郑州市区及周边的乡村旅游资源为基础,以郊县的乡村旅游资源为补充,塑造具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品牌,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另一方面,要理顺体制,切实重视乡村旅游资源的

9、开发利用问题,实施模式转变策略和素质提升策略,由各自为政型向政府主导型转变,创新运行机制,推进资源整合,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二)进行市场调查,大胆创新,加大力度开发中远郊乡村旅游景区中远郊区乡村资源丰富,距离城市较远,自然景观特征明显,风景非常优美,在这些地方开发乡村旅游还可以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的生活,大力发展中远郊区的乡村旅游正好弥补了近郊乡村旅游发展的不足.根据笔者对郑州市场的调查发现,目前郑州市民出游的最佳距离正好是2040km的近郊区,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先富起来的市民选择乡村旅游出行的距离是6080km,说明下一个最佳游憩距离也就是郑州的中远郊

10、区就是这里了,这个距离正好是郑州管辖的各个郊县.(三)保持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乡村旅游的发展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但是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会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和破坏.因此,乡村旅游的开发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将可持续发展理论落实到经营理念和规划管理上.乡村旅游景区的开发要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自然风光,景区内部的基础建设和旅游活动的开展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尽量避免在景区内大兴土木,开山劈石.参考文献:1】李旭.郑州市农业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叽.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7).【2李春生.郑州市城郊观j农业的发展研究河南农业科学,2003,(1).(责任编辑黄海帆)河南农业2012年第1期(下)l_lCAMMnMV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